读《大藏经》T01N0064《瞻婆比丘经》(次重要,如何对待假修行者)

这部经与33《恒水经》34《法海经》35《海八德经》是同一经,只是多了关于如何对待处理假修行者的内容。

 

说的是有一次释迦十五日在一处讲戒法。开讲前,观察了一下在场比丘的心念。观察完后,就默然打坐。过了初夜,有一个弟子见释迦只坐不讲,就起请:“世尊,初夜已经过了,大家也都等了很久了,应该是说戒法的时候了。”释迦一点反应都没,还是默然打坐。过了深夜,这个弟子又起请了一次,释迦还是没反应。一直到黎明前,那弟子又起请了一次。释迦才开口说道:“你们中有人戒行不净。”

 

这时,大目乾连也在场,心想:“世尊倒底是说哪个人,我查一查。”入定一查,就知道是哪个。走到那个比丘前,把他拽出门外,边拽边说:“你这个蠢人,你没有资格坐在这儿,没有人愿意跟你在一起。从今天起,你不再是佛弟子。”然后,关了门,跟释迦说:“世尊,你说的那个人我已经把他赶出去了,现在时间也不早了,请你开始说戒法吧。”

 

释迦说:“目乾连,这个愚痴的人要受大苦了,因为他触犯了佛与僧。如果有戒行不净的人在场而我说戒法的话,这个人会当场头裂成七块。因此,从今日起,你们互相传教戒法,我不再讲戒法了。目乾连,这类人有如此过错,如果事后不当一回事,打扮打扮,又穿着袈裟,拿着钵孟,到别的修行人面前说自己是真修行者,这种人是佛门的败类(“沙门坏”)、佛门的渣滓(“沙门粗”),佛门的荆棘垃圾(“沙门刺”),说的不是实话(“沙门非言”)。如果知道是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把他逐出佛门。为什么呢?怕把其他清修的人带坏了。就象种稻种麦一样。杂草的根、茎、叶都跟庄稼很象,在它没结子前就应该拔掉。农民见稗草,便会想:“这是破坏庄稼的草,是田里的垃圾、渣滓。”必定会把它拔出来扔掉。为什么呢?怕坏了其他的好庄稼。同样,农民扬谷,于风中去掉碎叶碎草而留下干净的谷粒;农民引水,专伐枯木以便于掏空做笕,而不伐那些坚实的活树。这都是选择好的,摒弃坏的,怕坏了事情。”

 

完后又说了一个偈,大意是:同修共处时,一定要注意,有些内心存有恶求、瞋恚、贪悭、谀谄的人会说谎(“诈言”),说自己这些心都已经修没了,说自己是清静的真修行者,而暗中却作了许多恶行,说种种邪见妄言。如果知道了,一定不要与他共处,坚决逐出团队。要知时而作净行,且要分辨同修的言行真假,断绝与那些假修行者来往,只与真修行者交往,在这样的增上缘的日积月累下,自然而然能成就道果而出离苦海。

 

大家听释迦说后都很欢喜。

 

2011/11/17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