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阴经》讲的是释迦向诸弟子讲了三个系列的法理。一是什么是贪、贪欲是如何难以满足并使人累此造就无穷的恶业而得到无穷的苦报、如何摒弃贪欲。二是什么是色(美色)、美色是如何败坏而不能长久、如何摒弃美色。三是什么是受、受的无常性、如何断受而住四禅三摩地中。其中对第一系列中人贪着五欲从而在社会中依次作出种种恶行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就是对照当今的社会乱象也完全符合。于美色的败坏乃至死亡、风解也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释摩男本四子经》讲的是一个叫摩男的闻说释迦法理中人心以贪嗔痴三毒为根本,若能断此三毒则心自正。他虽然觉得道理是对的,但对要怎样才能彻除贪嗔痴有所疑惑,因此来当面请教释迦。释迦从人生苦多乐少而求道虽先有短苦然后必得长乐这个主旨来解他疑惑而增其信心。先是详列三毒引发人所作的种种恶行,这个基本跟《苦阴经》中所说的贪欲引发人作种种恶业而获种种苦报的内容大部分相同。然后又举了一次以自己的快乐与国王的快乐哪个更多更久的比较来渡化一群苦行者的例子来再次说明人世的快乐,纵使是贵为国王也是有限而短暂且残缺不全的,远不如得道者的快乐。所以凡已经闻道而受正信的人,都应该决断尘缘之乐而求道法之乐,不要贪恋俗世那无常而短暂的快乐。
《苦阴因事经》讲的是一个叫能渠的法门向释迦请教自己虽已知晓因贪而有嗔痴之结的法理,但到底是什么地方没做好而贪欲还在生起,而嗔痴继而着结。后面所说的便与《释摩男本四子经》中的内容相同,但行文要详尽而流畅。
这三部经,《释摩男本四子经》与《苦阴因事经》很明显是同一部经,而《苦阴经》中关于贪欲的片段与《苦阴因事经》中的关于贪欲的部分文字都基本相同,所以这三部经很可能本都是同一部经,因流传或翻译的关系,从而产生了三个版本,且很可能部分片段有丢失现象。
2011/09/04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