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问答20241022-20241115

2024.10.22

问者:另外请教禅定之事:大概数月前,有过一次禅定经历,并有过记录如下:
“今日突感心口仿佛有一個透明玻璃球,那玻璃球仿佛是雜念之源泉,中脈上來的氣沖起它,它變生出無數個雜念來,只不過在初步定的狀態下,雜念往往起了個苗頭,甚至還沒有具體的念就被掐斷了,或是因為定力,將雜念和玻璃球分離開來,事後已經不可追思。今日氣機不知為何十分充裕,氣從丹田起,非常明顯的充裕了之後進入中丹田,然後經過約莫一個小時進入上丹田,在上丹田中不斷衝擊膽經,堵塞已久的膽經似有衝開之跡象。在充盈了上丹田之後,將意識定在上丹田,忽感神識分離,覺照力分離出來,進入入定狀態。”
下座之后,大概有几天左右是日常在定感中的,产生恍惚,分离感,有很强的感觉世间一切皆为假象。之后状态一落千丈,直到针灸调整一段时间后,又产生之前的恍惚,分离感。但是上坐往往无法像之前一样定在一处,而是只能定在整片空间里面。相是相,整片空间是整片空间,产生撕裂感。请问老师,是应该随顺定在整片空间里面吗?接下来应该如何练习?

答:您见的玻璃球应该就是您的神识,或称是它的一种表现方式。只是因为是初见,它还没有太纯粹,没有澄静,所以您觉得它一直在产生杂念。其实,人会走神,这个就是根源。我一直说:人是没有真正的自主意识的,都只不过是业力在推动,业力到了什么节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这个节奏就是所谓的八字运程。您这是观察到这个事实了。业力(就是无穷生以来一切相关的事物产生的一种信息链或称信息干扰)对神识产生作用力,也就是无时无刻不在触动它,然后它就产生了这种杂念或称想法,这个想法就是潜意识(对于现代心理学来讲,这就是深层潜意识,但对于佛学来讲,则是浅层潜意识,然后这个潜意识去影响人的大脑后天意识,从而产生了人的思想,然后才会落实到行动上,也就是变成所谓的”努力“。因为中丹田主人的情绪并由此产生的思绪,所以,您在这个位置观察到它就会显得杂念尤其得多。到四禅时,这个中丹田的识会被抽向上丹田,然后在深层断开与情感的关联(或称摆脱了情感的羁绊),人就容易变成纯理性,或者说转痴成慧。所以,您转定上丹田后,就容易出现神志清明的境界。
至于后来几天状态一落千丈,也是正常的。这主要是由于肉体状态变差所致,有各种因素,有可能是当时或后面几天想追求这个状态而坐的时间过长导致耗气,然后肉体状态严重下降,也有可能象受凉、饮食影响之类的因素所致。人的肉体状态随时产生变动,是很正常的,不可能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平,毕竟业力一直在影响,并且每天的业力就象运程一样是不同的。同时,人还受日、月及银河系中心的影响,这个我说过多次了。人的精力在农历13、14、15、28、29、30及每个节气前的3天会变得旺盛。前者是受月亮影响,后者是受太阳影响。还有一个影响应该是银河系中心的影响,就是到某个日子,精力会极其旺盛,完全超过平时的状态,这个具体要隔几天我也没统计,这个就是道家真正的”活子时“。上面说的三种影响都属于活子时,最后的那个属于最真的,因为后面那个活子时不产生性欲。另外,还有一个动态的活子时,就是人体性欲强盛的时候都可以称为活子时,但其实绝大多数时间都对应于上面说的那些时间节点,只有少数时间也可因饮食引发,比较吃肉或吃补药引发。您那天有可能就遇上了最后的那个影响节点。
至于后面怎么练,其实就象以前一样练就好了,不要老想去追求每天都达到那个境界。初入境界,是不可能做到想入就入的,只要记住当时的感觉,然后,依然按打坐的要领象平时那样练就是了,到某个日子,状态特别好,发现似乎又要进入当时的状态时,就可以依记忆重新进入以前的境界中,(但不要意念过重,不要过多引导,只是稍稍暗示就行,或还是顺其自然)。这样,重复的次数多了,就对如何进入这个境界慢慢熟门熟路了,加上其他的基础也赶上来了,就可以基本做到想入就入了。这有一个过程,急不来。所以,您现在上坐时,能定在什么地方或什么相上就定在什么相上也可,不用刻意追求。无论是定在一个点或定在一个空间,还是依打坐要领,把这个点或这个空间安在下丹田为好,就算守整个人的空间,意识的重心也还是要放在下丹田区,分意识可以兼顾整个空间。要领就是以思维、意识是放松的为度,不要过于执着地去”使劲“地追求要用什么状态来意守。

问者:谢谢老师,继续努力。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我一直以为,我定在一个点上,是神识在照看着肉身,杂念等,那么这次在照看着神识的又是什么?是我理解错了吗?还是这是一层一层的

答:照看着神识的还是神识,神识可以认知自己本身,不象意识,只能对外,无法回照自身。到一定的时候,也就是要无所有处定的时候,才会发现神识的底层是觉层,神识也是可以停掉的。所以,严格地说,能照看着神识的,是内含有觉识的神识。所有的意识能力,最终来自于觉识。神识与觉识的感知能力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个在天眼上的表现就对应于慧眼与法眼。

问者:哦哦,一说想起来了,正法里面写过这段。当下又迷糊了。

答:对啊。其实我说的话,早就在功法里写过了。只是一到具体问题上,在具体过程中,您们就又迷了。
答:对了, 补充一点。神识之所以能照见神识,是因为神识不只是个体所有,大神识是天下所有的众生及一切事物所共用的。您现在所见的神识,只是您个体的神识,而发生作用的,是整个大识层,所以,整个大识层可以识别它其中的一部分,所以神识才可以观察到您自己的神识。到识无边处定,就能知道全法界的识只有一个,佛家称为阿赖耶识,西方多西藏佛教学习后建立西方心理学称为集体潜意识,我称为“无明”,这是十二因缘众生产生的起点。

(2024.10.23接此问)

问者:老师刚看到你的朋友圈,最近有点忙就没怎么刷微信,真巧啊,看到一起的同学都突破了。看您对准二禅和二禅的区别又理解了一分。这么看来我也是真进步了。两三年前?很久之前我问您禅定(准初禅)时您说初禅正定应该是要得喜乐的,并可以在得时再问您。我一直不知道是什么喜乐,这次在突破掉下肉身又拉起来时候,包括到现在,都经常处在一个觉得事事物物都完美无缺,并非大喜,而是一种饱足,完美,幸福,觉得所有东西包括成住坏空都是顺应自然变化而已。不知道您说的正定之喜乐是否是此种感觉。当然之前并不是没有这种感觉,而是没有这次持续时间长和程度更甚。
而且一年之前是有过一次类似**同学的禅定的,就是观察到有一个东西它跑来跑去,当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是还定在一点上,不管它让它跑来跑去而已,原来那个就是神识球,这次是很明显的观察(或说仅仅是一种感知而非眼根观察)它,而且它并不怎么动。功夫不负有心人,遇到明师是我们最大的福分,大家都互相鼓励,坚持走禅定路线。

答:禅定的喜乐程度,各人也是不同的。不过,您可能还未到初禅正定,是属于准初禅阶段。因为您虽然观察到神识球,但是还没有深度地体会到那些引发杂念的信息或称业力离您而去,隔绝开来,也就您目前只是观察到了受业力影响的实相,但没深刻体会到断裂的过程。当然,既然是准初禅,那也有了初禅的一定的喜乐了,所以,您体会的那种感觉,也可以称为喜乐。但是,如果真正在禅定境界中达到初禅正定,那个喜乐还是很大的,我自己的体会是很强的,那种与外界诸缘的羁绊断裂获得的解脱感是巨大的,所产生的喜乐也是很猛烈的。可能您还需要慢慢再把这个境界澄清,从渐离到完全远离,才会体会到最终的那个大喜乐。

问者:确实在禅定中并没有观察到杂念的离开,只是不影响我一动不动观察神识球,反而是下坐以后,经常感觉到世界之假,而我在别处,于此并无关系。

答:嗯,慢慢来,到一定的时候就契入了。时机不到,强求也没用。

(2024.10.23顺此问继续自说)

关于个体识体与大识体的关系

可能很多人对于“人各有自己的识体,但是又共用大识体,所有众生乃至景物的识体都是同一个,且只有一个”的法理很难准确地理解,这个就打两个比方来说明。第一个比方,譬如现在的云电脑(云游戏等),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终端里都可以启动程序,但实际上这个程序的运行是在云电脑主机上,我们只是占用其部分的CPU与内存。我们假设科技发展到全世界的人都只用一个这样的主机就可以了,那么我们虽然有各自的终端,但其实就只有一台电脑。如果把我们的所占用的CPU与内存当成是我们的意识,那么就相当于这个主机是全世界人的意识的集合,但从主机本身的角度来看,则主机就是主机,只是一台机器,且只有一套内存与CPU,只有一个系统,并不属于哪个个体所有,它也不会觉得被分割成许多部分。所以,我们个人都有一个识体,同时所有的个人的识体却只属于一个大识体,这并不矛盾。当然,这是比喻,识层并不是象主机与终端一样是两个东西,而是整个弥漫在所有的区域的。也就是说,整个法界都弥漫着这个大识层,我们不需要什么线去联接,而是当下就在当地直接就占用当前所在的个体空间的识层来运算。这个大识层的具体实相,要证到识无边处定时就可以完整地观察得到。因为所有的人都只用一个识层,所以只要禅定境界到位,就可以知道任何人的底细及可以瞬间来往于事物之间而无碍,这是神通之所以产生的根源。在那种状态下,了解他人其实就相当于去了解自己,因为自己与他人本来就是一体的。第二个比方,这个比方我举过很多次了,比如我们做梦,梦里可以有景观、有人物、有事件,甚至可以是自己与仇人之间的争吵、打斗,甚至是残杀。在梦里,一切都是真真切切的,但是梦一醒,什么也没有,人、物、事都消失了,恩怨情仇也消失了。那么梦里的这一切,都是怎么产生的呢?仅仅是我们的意识幻化出来的,包括仇人也是自己想出来的。如果把这个梦放大,把这个意识变成大识层,那么我们现实世界里的所有的人、物、事,乃至于我们的亲人、仇人,也都是这个大识层所幻化出来的。虽然,这一切都是假的,但是就象我们梦里的自己或仇人一样,都有各自的性格、禀性、心理等等,非常真实,现实的我们也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禀性、心理等等,并各自认为自己都是独立的,是彼此不从属的。如果有一天,这个大识层也象我们一样梦醒了,则一切都消失了,没有所谓的我们,也没有所谓的世界。所以,佛、道都会说人生如大梦,世界的所有,都仅仅只是这个大识层做的梦或称为杂念、幻想。人之所以从佛性(觉性)处堕落成凡夫,就是这个识层所导致的,这个识层就是“无明”的具体对应物,没有它,人就不会幻化出来,也没有什么堕落、轮回之说。同样,逆着它幻化的方向,回归识层并破除其幻化蒙蔽作用,则就重新回归清静的觉醒状态,这个逆的过程就是修佛的过程,修成即称为觉者,觉者就叫佛。

关于梦是自己的意识所幻化出来的这一点,如果禅定到能观察到自己的杂念,则就能看到杂念在自己后天意识模糊而睡过去后会扩散、幻化成图像,因为杂念在运作,所以这个图像是活的变化着的,这个就是梦。然后在清醒之时,这个图像又缩小成一个杂念还在脑中运行。你能明明白白地观察到这个过程。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三维成像技术,仅仅是一些数据(也就是杂念)就可以变成立体的人像展示出来。

(2024.11.03接此问)

问者:老师,我前两天又重新读了命功部分,然后昨天晚上打坐时候以意念转动小周天,真的会进入一种炼丹的状态。身体犹如一个炉鼎,周天如一圈流动的光圈,中间是神识团,周天光圈转着转着,一瞬间身体不见,只感受到周天的光圈。我感觉这样练命功应该是对的吧。还想问您一件事,您说打坐要气机保留一些,如果我整日闭关专守会阴,或者有时候只是静心气机就会自己发动,这个时候不用在意这个保留气的事吧?因为我感觉守会阴气机是不太向上走的的,仅仅停留在下丹田,应该不至于搞到肾虚吧……我觉得最近几天这样守会阴气一直在修复肾呢,像是丹書上的“肾如煎汤”,保险起见,还是问一下您。

答:那挺好啊。有时候导引还是需要的,因为如果气不入脉,它在经脉里是到处乱走的。就像水一样,哪儿低往哪儿走。气也一样,哪儿能通过去就往哪儿先走。理论上这样最后也是可以把所有经脉都冲开的,但中前期这样乱走以后气就散开了,冲主脉的时间就会变长。所以导引气机进行小周天运转,或大周天运转,或带脉运转,或中脉运转,及各脉轮的运转,是可以先把气引入大脉,先把大脉冲开,然后枝枝节节的络脉也会随之而开的。在效率上肯定这样效率会更高一些。并且经过有意的导引之后,气机会习惯地先在主脉上运转,也有利于继续冲开经脉及在虚弱时气机能优先滞留主脉而护守主脉。但是导引也是要恰当的,不要慢慢慢慢就舍本逐末而专注于这种导引,把导引当成练功本身,并痴迷于此。主动地导引之后,还是要让气机自由发动的,真正静坐时,气机发动后,还是要做到勿忘勿助的。
整日闭关静守就不存在有余不有余的问题,因为静守不象打坐时气机发动得那么猛烈,换句话说,就是损耗没那么快,压强减少速率没那么快,并且是源源不断地有新的能量产生的,所以两相抵消就不会出现很虚弱的状态,这样就不存在状态突然掉下去的情况,至少没那么明显。所以全天候地静守,那是没问题的。
专守会阴或下丹田并不会导致气机就瘀堵在下方,这个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气机充足的时候,它会自动向上满起的。它是气,是动态的,不是固态的。并且下方气机越足,它就能把那些区域的东西化得越开,彻底地虚化掉,甚至可以称为粉碎掉,(这个粉碎可以参考太阳风能撕碎一切物体)。当然也会出现强烈地修复、提升下方脏腑的机能的状态。“肾如汤煎”就是这种情况的一种。男性的话还会出现睾丸内沸腾(高频跳动)的情况,也就是“精化气”状态。并且气机真正充足的话,气会沿着整个人体的横截面向中脘(中焦,就是胃)及上焦漫上去,真正地全方位地把体内所有的组织及脏腑化开,也只有这样才会最后达到大周天通达的地步,以及最后的纯阳体的状态。您如果出现了“肾如汤煎〞的情况,那您的身体已经算非常好,如果气机上贯头顶真正贯通小周天,一般是不会再生病了。一般情况,“肾如汤煎”的状态的出现是小周天真正大通的前奏。

问者:明白了!谢谢老师的指导。以往每次都是肾如煎汤之后就会开始打通脊髓的,这个循环我经历过很多次,因为我以前并不专练命功,可能有时候收功啊,吹风啊,所以经常肉身掉下来又拉回去,经历过好几轮。以后练功要视能量情况自己调整,像现在这种肾都虚了肯定要专练一段时间的命功,不然会像以前一样,性功枯坐一点气中脉都上不来,别提入定了。谢谢老师!

答:对,打通脊髓才算是真正的小周天贯通,能“肾如汤煎”之后才有可能真正能量充足到贯入脊柱内部。嗯,肉身很重要,这是鼎炉。还是那句话,命功是性功的基础,没有命功的性功,是沙滩上的高楼,是空中楼阁。

2024.10.23

问者:老师,您好!我看您发的朋友圈了,我想请问,我看有一次打坐我把意识放在下丹田,看到一个紫色的圆球,那也是摩尼珠吗?实际上我打坐时间不长,次数也不太多,只看见过这一次。不知道是什么。
[文字截图](向纵深层内入,而不是同层聚守),就可以发现识层,一种透明的稀薄的银闪闪的象致密水精元的物质,不要聚形,继续内照,这种物质就) 这个东西我也见过一次,我记得很清楚。晚上睡觉我看见一个像小人参娃娃似的白色发光的,它身边环绕着一丝一丝的白色的发光的丝,往它身上聚集。她在我头上,不是梦见,是在睡觉的时候看见的。这个是朋友圈里您说的识层吗?
禅定的喜乐程度我不太清楚,只是每次打坐结束,我都非常安静,不想说话,看什么都觉得跟我没关系,是假的。

答:这个是要看具体的情况是什么样的。首先是要辨别那个是自己的神识,还是其他的灵体所幻化,或者是不是什么法器。一般来说神识不太可能是带有颜色的,就是一种透亮的东西。可以聚形成球,也可以散出去像水精元一样,也可以像月亮那么大亮度极亮。您说的情况好像还不太符合,如果那个东西是您自己的,又是人形的,那么除非您是有来历的,也就是说您在灵件是有另一个身子的,就相当于《西游记》里边孙悟空出神以后他出去的身子也是人形的或变化成其他形象。您可以继续按禅定的要求去好好打坐,到一定时候您就能分辨了这个东西是什么。原则上,简单的判断是不是自己的神识或灵界身,就是自己去指挥它,看是不是可以照自己的指挥那样行动。但是,如果是其他东西附身的话,人家也可以照您的想法去做动作骗您,所以这种方法也并不是完全保险的。您的练功状态已经跟我说过一两次了,总体上我觉得您的状态是比较特殊的,有可能先天根基比较好,有些东西是生下来就带来的。但这不代表您后天的境界已经练得很好,就算您描述的状态也还是比较浅的,顶多还是准初禅里边的初级。先好好沉下心去练,不要想那么多,不要太在意出现的这些景象。

问者:好的,老师,我会沉下心练习,谢谢您的回复。这两个东西我也只看过一次,看了您朋友圈才想过来问问。

答:有时显露出来也可能的,并不是不可能,尤其是有先天根基的人。只有境界上去了,才可以慢慢详细、清晰地观察它、了解它、控制它。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

问者:那我就继续打坐,等境界再往上走之后看看什么样吧!毕竟准初禅还是初级。

答:嗯。境界需要功夫的积累。

问者:一世不行就两世,两世不行就三世。反正都不知道在轮回里流转多久了,希望下辈子我别忘了修行。

答:呵呵。不用急的,顺其自然就好。

2024.10.22

问者:*老师,你还没有说供佛为什么要供灯供水供果等等呢

答:这个哪个佛经,好象是《地藏经》有说。供灯是供光明,佛菩萨得光明,就可以增加能量,以救助及渡化他人,因为法力本身就是光明的能量,同时光明是可以照亮黑暗,佛经里常说,佛放出光明,普照多少多少世界,诸世界众生触光后或一时消除痛苦或一时解悟法理,等等等等。所以,供灯能得智慧的福报。供水,因为水清静无杂,代表本性清静,所以可以得证道的福报。供花,可得容颜端正、漂亮的福报。供幡幢、佛龛,及塑佛身等,因为是庄严佛菩萨的身相、道场的威仪,所以得有威望、受人尊敬的福报,引申就是容易当官。供果,这个好象没有什么说道,应该是得财富的福报。我也只是大概记得一些。但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心诚,现在的忉利天天帝叫帝释,已经当了非常多年的天帝了,还会继续当非常多年,这个年是以万、亿、劫计算,具体多少我忘了。他得这个福报,是因为有一世曾是一个小孩,与同伴在沙滩上玩耍,看见一个古佛从那走过,他因为心生喜欢,就往古佛的钵里分享了一捧沙子,内在诚心,所以以此一纯净诚心而得如此大的福报。当然,他既然有此善根,应该其他世也积了不少福报,但这一件事的作用也是非常之大。所以,心诚才是最重要的。

2024.11.04

问者:老师,又来请教您,想问问如何让自己精神内守,有时候生活中很在意人家的感受,无法让自己心静来,再加上工作实在太忙了,压力也很大,麻烦您给点点建议,诵读什么经文合适,心经可以么?

答:没有禅定境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只有证到内识出现时(至少达到初禅能得到“离”境),才有可能做到内外分离而外界诸相干涉不到内在的平宁。如果想通过读经文而达到,那得读到一心专注而渐渐产生禅定能力,这是一个更漫长的过程。除非由于有至诚之心并有大机缘而在读经时得到佛菩萨的强力加持而得以突然获得禅定能力,这种几率比中大奖还要低得多。持咒可能比读经更容易一些。如果不想通过禅定,而想通过所谓的修心养性的方式,那就只能自己时时观察自己的情绪与念头产生的过程,然后这些情绪与念头因为您的觉察而得以中止,这也可以渐渐产生禅定能力,这种叫渐修法,即“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渐有效果。没有哪种方法,是可以快速得到定力的。定力,都是要靠时间的累积,这就是功夫。

2024.11.15

问者:*老师,想请教您,出离心和厌离心的区别是啥,搜了文章没搜到

答:这个,就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啊。厌离,主要是厌字,这是一种情绪化的心理反应,可以说是由贪嗔痴中的嗔产生的,表现为想远离对应的事物,不想再接触,永远断绝。出离,则更多的是理智性的意志上的体现,是主动的。但一方面,并不是要完全断绝,主要的是认识到事物的虚幻性、不必要性,不想再受幻象事物的迷惑与羁绊,不想受事物牵引,而是想自我作主,并不一定在表象上的表现出完全的断绝,比如,出瘀泥而不染,并完全与瘀泥断绝,只是内在、心智、意志等方面不受污染。就算有暂时有断绝的意思,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的解脱,并不代表将来也不想再加以接触。厌离是一种由情绪为起点产生的逃避心理,出离是一种由理智觉悟产生的一种不想受迷惑与牵绊的自我解脱。前者的离主要是被动、被迫的,后者是离更多的是主动的。

问者:嗯就是,对人性的一些失望,导致自己想要好好修行,离开这个尘世,其实还是厌离心吧

答:如果对人性的失望是建立在理智上的,知道人世就是这样的,没有太大的意义,然后求解脱。这种也不能完全说是厌离心,因为是建立在对人世的正确的认识之上的,换句话说是建立的正见之上的,不是完全的悲观厌世。当然,出离心也没那么纯粹的,前期都是多少带点厌世的色彩的,所以,没必要非要去分得那么清清楚楚,也很难真正分得清楚。只要知道自我的解脱后最后还是会来普渡众生的,就没有什么问题。

问者:就是最近,比较真心的一些付出,包括工作上的和生活上的,可能换来的结果不是那么尽如人意

答:很正常啊,老话讲,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哪个人都是这样的。

问者:不算接受不了,因为对人性也比较了解 但是多少有点失望吧

答:这样想法是正常的啦。谁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历程。除了那些佛、菩萨再来,没几个在这个出离心产生时不多少带点厌世的成份的,内在的慈悲心没那么坚固的,不可能那么无我的。

问者:就觉得,既然人间都是这样,没有必要放太多的精力在这些事情上,该做的事情好好做好,人生该体验的就好好体验完 还是好好修行,下辈子不搁这待着了

答:这样想法其实很好啊,既不耽误世间的事,也不耽误修行。至于说,以后来不来,那以后再说吧。一个也不是完全由您自己可以决定的,另一个,人的想法以后变一下也是正常的。何必那么执着于未来如何如何,只要没有大问题,就依当下的想法去做吧。

问者:嗯,但是最近也是越来越体会到您之前文章里说的,如果没有内证境界,根本就没有办法了解真正的慈悲心是什么,在当下某个阶段,认为的对错、善恶,放到更高维度,放在法界,甚至只是放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是不一样的

答:那肯定的,境界不同,视角不同,这个世界就看起来不一样了。

问者:从人间角度,觉得对一个人好,可能从因果角度来看,未必就是真的好真的善

答:对的。所以,虽然凡事还是要谋定而动,但也不要想太多。

问者:也理解了您说的,先走小乘路线,证到一定境界之后,再发菩提心,可能是跟我更有缘的路线

答:多数人,其实都适合这样走的。真正大心的,可以直接走大乘的,这样的资质的人很少很少的。

问者:但是走小乘,不是很多人又耐不住寂寞么哈哈哈哈哈

答:那就说明根本就是不入流的根器。小乘都走不了,寂寞都耐不住,那所谓的修大乘也就是图个热闹,肯定不是真修。

问者:其实我最近觉得,劝别人总说随缘随缘,但其实如果真的能完全做到随缘,那已经是大修行了 这两个字也就恰恰是最难的

答:对啊。说教容易,身行难。所以,自己越修,就越想闭嘴。一般真有境界的人,大多数是不会到处渡人的,因为知道随缘,缘没到,徒增双方烦恼。

问者:真的就是要看破一切不执着,还要有慈悲心,还得能了知前后因缘,还能尽最大努力,但是又可以不执着
这自己不证好四禅境界,都不敢妄谈这两个字

答:这个境界上去了,就很容易做到。境界没上去,强做,那是很难做到的。就象在火坑里,非要让自己做到内心清净,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境界跳入清静地,自然就清净,不用刻意做就行。
是的。所以,还是先证自己先。

问者:以前觉得自己还行了,情绪挺稳定了,凡事都挺看淡了 结果触缘一来,全完蛋 [笑哭]
关键就是,生死都看开了,破大财也无所谓了,都挺积极乐观了,结果来个小破事,阴沟翻船

答:所以真正的境界最终还是要入世来磨啊。就算证到四禅,不入世来磨,不做到应事接物待人的动态保持,那境界也是假的,也是很容易掉回来的。
那只是说,没触及气门呗。本来就能看开的,看开了,不算本事。自己看不开的执着点放下了,才是放下。

问者:那我冒昧问一句,您在文章里写的,您看您某个媳妇,可能过个两三世可能会有地狱报 那这么深的缘分 您也就随缘接受了呗

答:渡不了啊。渡人都是助缘啊,主因在她自己身上啊。主因不改,永不可能改变结果啊。

问者:那您纠结不

答:这有什么不能接受的,有什么好纠结的。如果您的境界上去,您一眼看去是前以劫算,后以劫算的,您还纠结于一时一刻的浮沉么?您知道有因,有果,果了,事消,就是这么简单的过程,还有什么好纠结的?渡不了的人,等机会再渡,渡人本来就是这么简单,哪来那么多烦恼,那么多纠结?

问者:嗯您说的对,还是自己用人间思维思考了
那我这不难受嘛~肯定是上辈子我的债。。。我好好难受着吧

答:您太执着于因,太执着于果,所以才会有这样的问题。一切都是虚幻的,一切都是梦境,一切象演戏,执着于什么呢?没有苦、没有乐、没有……一切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哦。原来是卡情关上了,怪不得“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说明命门在这儿呗。

问者:不是情关啊。。。 是个小姑娘 哦。。。友情关。。。也算情关

答:哦。。。。。。。那可能缘深吧,关心则乱。

问者:嗯嗯,我好好接着修我自己的

答:嗯

问者:[图片](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答:对的。随缘,对自己随缘,对他人也随缘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