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夜月雨 2008-12-12 17:39:45
大哥,不好意思,又来劳烦你了。
这次脑袋打结的原因,恰好也是佛教永恒的话题:有和无。
佛说一切空寂,一切皆无。“有”种种之相皆为“无”,即有即是无,无亦是有。佛教中还有八大地狱里面两大是专为佛门中人所设的,那么下面这故又该如何理解:
“菩萨曾问过维摩诘:‘你既是一位大菩萨,却又拖家带眷,怎会自在呢?’维摩诘回答:‘我母为智慧,我父度众生,我妻是从修行中得到的法喜。女儿代表慈悲心,儿子代表善心。我有家,但以佛性为屋舍。我的弟子就是一切众生,我的朋友是各种不同的修行法门,就连在我周围献艺的美女,也是四种摄化众生的方便。”
维摩诘菩萨是该入地狱?还是也是正确的呢?
记得大哥说过,心中有佛,不代表佛途一定正确。极度疑惑中……
而这里也涉及到佛是大乘,佛是小乘之问题。种种疑虑,望大哥指点一下,无论是从佛还是学术角度去看,皆好。致谢!
答:
呵呵,维摩诘所说的不是“也是正确”,而是本来就跟佛说的“一切空寂,一切皆无,有种种之相皆为无,即有即是无,无亦是有”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表达方式不同,也更接近现实,更具体些。我记得我以前好象已经给你说过“有”与“无”的关系了,这里再详细讲讲。我们先找一个“有”,就用我们自己的身体为例比较好。我想作为现代人,应该都知道,我们身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我们的身体有活性比较大的细胞,也有活性比较小的细胞。活性比较大的细胞譬如能吃入侵细菌的白血球类,活性比较小的譬如象构成我们一般皮肉的细胞。如果我们把身体比作我们的整个宇宙,那么象白血球类细胞无疑就是有灵生物,而一般皮肉细胞就是大地、江河、山脉之类的物质世界。白血球它是绝不会想到它的宇宙(即我们的身体)之外还有那么广阔的天地。所以,现在科学家总是纠缠于宇宙的维度,却从不去想想宇宙的奥妙除维度之外,更在于层度。这也是为什么道家说修成正果后,体内诸脏腑之阴神皆为24天诸神,佛家讲普贤每一个毛孔皆为一世界且皆有一佛在宏法的原因所在。因为一个人修成了,相当于类似于我们娑婆世界的一个法界的产生,也可以这么说,所谓佛国即是佛本身。维摩诘也曾把其他法界拿到我们这个法界里,但并不会对我们这个法界造成什么影响,也不会对那个法界造成什么影响。因为法界的组成是象光一样不相干涉的。嗯,好象讲得太深了的,这个跟空性有关,不过还是回到刚才的比方。我们知道了如果以白血球的眼光来看,我们的“身体”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只有“宇宙”这个概念。现在我们再往深一层看。我们知道,无论活的还是死的,我们这个世界最初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由于构成的原子的质子中子与电子的数目的不同,便形成了元素的概念,也因为这种构成的不同,组合后造成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但无论什么元素的原子,其内部的质子中子电子却是一样的。就象我们人类,细胞的结构是一样的,但细胞的数量与排列组合的不同,造成了人的个体差异。世界的差异只是同一种物质的组合差异造成的,并没有真实的差别,表象看起来的差别是一种假象。现在我们再来分解质子中子电子,又发现可以分解成更小的物质,更小的物质又可以分解为更小的物质,在光的层次上现代科学碰到一个瓶颈,那就是:物质是不是一个存在?物质与物质所存在与活动的空间有没有本质的区别?一只从没有出过水的鱼,它绝不会认为水是一种存在,在它的思维里,水是空的,是不存在的。它是水里的鸟而不是水中的鱼。同样,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所谓的空间不是空的,我们的空间对于我们而言,仅相当于水对于鱼。比我们这个空间还高一层的空间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这样的物质,它是一种象的存在,也就是波的存在,这个分界点应该就是光速。其实这个物质的结构层次与所谓的天层是相对应的,象光速以下的这个物质世界,就是整个欲界天。光速以上的世界就是色界天,更高的大层上就是禅定天,还有更上面的许多层,直到非想非非想天,那个天的人应该就住在佛祖所说的宇宙产生的第一妄念里,而断了这个妄念,那就是佛界了,回归于真正的宇宙本源。现在要说说这个天的层次的问题。一般人会认为天的层次都是渐次往上的,那么?那一方算是上?美国那过还是中国这边,还是北极南极?其实在我看来,这种天都是渐次往上的看法是错误的。在欲界天内,天是渐次往上的,那就是顺须弥山向上排列。但是,色界天是包着欲界天的,并不是色界天在欲界天的上面。这个就象是相对于白血球的那个世界,或许依血管方面,有上方下方之分,但一旦出了我们的身体,新的世界是包含着整个它的宇宙(即我们的身体)的。至于血管的方向的有无,及白血球对于血管及其他身体组织的认识,就是我们人类目前所谓的维度及空间弯曲之类的问题。也因为此,出太阳系就有三种方法。一种是从太阳系的中心垂直线上出,那可以直接进入更高的银河系的境界。二种是从太阳系的平面向外走。如果有一天,科学家发明更大的更远的更高级的望运镜,会发现在漆黑的宇宙中浮着许多出火的或叫做发光的象山一样的星体。第三种出法就是原地不动,直接在境界上进入更高的境界,然后以更高的境界的速度离开太阳系。上面说过,更高的境界是包着更低的境界的,只要两个境界是相差一个大等级,而相差的速度当然就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了,几亿光年的距离只化一秒时间不是什么好稀奇的事。第一种、第三种目前应该只有金仙、罗汉以上所能做的。第二种目前人类可以做到了,那只是同一等级的横向联系。人类目前可以努力努力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就是所谓的时空隧道,我想难度大概会很大。上面就是事物从“有”到“无”的转化,其实这不仅是一个目前的存在状态,也是这个世界产生的前后顺序被同时保留的复合体。用颜色组成打个比方,本来宇宙是一片空白,然后在某些点上因为结构组合幻化出红色,在每一个红色的区域再幻化出蓝色,这时,经过复合,我们看到实际情况是白纸上有红区,红区里有紫块,然后,每一个紫块中再幻化出绿色,那么紫块中就显出来黑点。但其实根本没有出现过黑色,它是组合后的结果。而假设我们目前所处的宇宙就是那个黑点,那么我们看到的都是黑色,而这一个我们“眼见为实”的黑色,却是假的,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但它不存在吗?它是存在的,它是真的,因为那样的组合后必然会是黑色,不存在黑色,但黑色却真实存在,逻辑上遇到的麻烦不妨碍事物的真实存在。
我们可以简单地来用几句话总括:我们这个“有”的世界,在超越光速的人看来,是会消失的。这个消失不是指不存在,而是指以另一种方式——波团即象的模式显示,在比光速快N个光速倍的人看来,象的世界也不存在的,而是以一种类似于思维、念想一样的模式存在,而在快到极点,以致于速度为零时(因为只要一动就从起点回到原点了,如来如去嘛),这种念想模式也消失,进入一种如如不动的本初状态,这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一切的“有”是“无”依次幻化而成的,时间本不存在,是幻化的各境界之间的差别相造成了运动的幻觉而产生的。所以,“空”不是没有,而是不受境界的约束。“无”也不是没有,“无”顺着看,就会变成“有”,“有”逆着看,就会变成“无”。这也是道家“顺则凡,逆则仙”的高层含义。应该知道,“有”其实就是“无”,这两者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而所指相同。即“有”即“无”,不同于“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的表达,这种表达还着重强调了不能落入“有”或者“无”的偏执。用“有”来解释“无”,或用“无”来解释“有”,前者落入了“无”的偏执,后者落入了“有”的偏执,真正把握应该是用“有”与“无”两者解释“有”,用“有”与“无”两者解释者“无”。当然,这是因为文字表达的当下时间只能定义清楚一种含义的缘故,如果用心传,就完全可以抛开“有”“无”之名相,直入主题。在禅宗中有一个公案,就是有一个法师很有名,对一个禅师很不服气。有一天总算逮着了他,拉着他谈空说无。那口才好啊,说得天花乱坠,正当他说得起兴之时,禅师突然扇了他一耳光,那个法师当下悟道了。禅宗中的另一个公案就是“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与“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的问题。前一句话是中等境界,就是证到了山水都是假的,它不存在什么实体,就象上面说的只要你会分解,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解体直至消失的。而后一个境界就是证透了“有”与“无”以后,知道两者本是一回事,山水其实就是那么个山水,没有什么真的假的。当然,这里说的证到,不是说我们用脑子想明白了,而是在禅定的境界中进入那种境界。只要在禅定中能真正的进入这种境界,并且能稳定,应该说,这个人能进入色界天,也应该会有象迦叶那样的身上出水出火等类似的神通,也就是他化自在与自化自在的神通。
既然“有”与“无”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除了“名相叫法”不同之外。那么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不是“佛”呢?这就是“众生皆是佛”、“撒泡尿也能尿到佛”中的“佛”的含义。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那维摩诘的那番话又有什么不对的呢?世界万物皆是佛,父母是佛、妻妾是佛、儿女是佛、亲朋是佛、百姓是佛,供养他们即是供养佛。那既然如此,佛祖传法还整个大乘小乘做什么?还整得现在这帮人整天争得不亦乐乎,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么?佛祖也悲哀啊,这是没办法的办法。修行之所以难,不在于道理有多难。现在这社会,真文盲是越来越少了,只要能认真看佛经,一般人理解个五六七八成没有什么问题。然而,理解了有什么用呢?如果不证到那个境界,那一切都不过是干慧,与修行的果位没有什么关系。证的难处就在于人心太难静、人事又太难放下。小乘佛法就是强行抛弃人事,最大限度消业并减少造业,以期在难得的人身百年中以最快速度精进,得证罗汉果,先得个不退转再说,更高的层次以后再修大乘法不迟。而大乘法当初一是因为弟子中得罗汉果的需要往更高的境界上引,一是因为小乘法导致了部分弟子太自我,贪图低境界中的法喜而不勇猛精进,更因为小乘法是不究竟之法,在小乘法的铺垫之上,当然还得传究竟的大乘法。所以修大乘法是要资格的,要么是大根器的人,其实说白了大根器的人就是累劫修行有很高根基的人,要么是小乘已经修成的人。另一种就是俗缘太重,无法强抛人事从事小乘修练的人,那就只有在家当居士修行。所以大乘与小乘其实不能说谁高谁低的,这只是修行上的两个阶段而已。你说同一幢楼的第10层高还是第20层高?那当然是第20层高,但是,如果一个人在底层的话,谈论第10层高还是第20层高有什么意义呢?他能跳过第10层直接到第20层吗?现在世间因为流行大乘是修菩萨,小乘是修罗汉的,大乘比小乘高多了,一提小乘那简直就是丢人,一提大乘就象法LG份子讲话“俺们大法,那啥啥”。我不敢诽谤现在世间所谓修大乘的人的向佛之心,但我还是得说:现在修大乘的人真有资格修大乘的,100人中1个也未必有,包括我自己。修小乘或许5年10年,或一辈子能修成罗汉,但因地菩萨能修成,几乎没有。罗汉果与初地菩萨只差一个阶位,用上面的楼层打比方,大罗汉也在15到19层之间,初地菩萨固然可以在20层以上,但因地菩萨在什么地方?1、2层而已,与小乘得果相差十万八千里呢,有什么资格去嘲笑小乘?修大乘就象直接叫美女脱光了坐在怀里练如何不起色心,而修小乘则是自己把自己关到山里,不见女人专心打坐。现在这世间,能坐怀不乱的有几个?所以因地就修大乘,能成功的凤毛麟角。而小乘就保险得多,虽然最后还得修大乘,到世间来见见美女,也保不定“老虎闯进心里来,唉、唉、唉”,但由于境界的提高,定力的提高,身体气机变化后身体欲望的调整,他至少还有很大的可能性保住自己不退转。再打个比方,修小乘就象是今生好不容易得了人身,到处举债(欠父母、欠妻儿、欠亲朋、欠供养人、当然也欠总体供养人即百姓),但自己得果,先得个位,以后修大乘时再还债。而修大乘就象今生到处供养别人,积足法报与果报,但对于因地起修的人来讲,自己此生基本得不了什么果(但下世人身应该基本可以),待将来,自己修行时别人来还债供养甚至来指导渡化。哪一条路更好,在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自己根器、喜好选择,而不在于大乘小乘谁高谁低。
至于你说的佛法专有佛教徒的地狱与维摩诘娶妻生子是不是犯戒的问题,这其实很简单啊。戒律用法律来打比方是最合适的,任何法律都有适用范围,戒律也一样。你家耗子偷了你几个鸡蛋,你非得去法院告他偷窃吗?身在何层就归何层的法律管。神仙,有天条管,但人间的法律能管神仙吗?不能。人类,无论你是什么转世,只要你当下是人身,就归人间法律管,在哪一国就归哪一国法律管,你生在某国这是你自己的业报。如果不服管,只用人间的手段扰乱人间,那只归人间法律管。如果还动用法力来扰乱人间,那不但人间法律管,天条也管你。不然,这世界的牛鬼蛇神妖精鬼怪不早就闹翻了天了?维摩诘那世并没入佛教,既没剃度也没归皈,他娶妻生子完全符合人间法律,何罪之有?不但无罪还有功,那就是他治国有功,这也是一种大乘法。佛法不但说佛的福报无边,也说转轮圣王(也就是能开一代文明先风的国王)的福报无边,因为他造福的不单是一个人、一代人、有时甚至是千万年。你之所以产生类似的种种问题,就在于把“有”与“无”割裂开来,以为“有”之外,还有一个可以追求的“无”,以为娑婆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华严世界,而不知道娑婆世界即华严世界,“有”即“无”。“世间何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对小乘来讲,这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但对于大乘来讲,这个问题是伪命题,这个问题不存在。因为世间就是法界的一部分,卿即是如来的一部分。所以这首诗也出自于小乘佛教的一支——西藏佛教的法王的手笔。再说,佛学的精髓在于“无所住而生其心”,自在与不自在与有无妻儿并无关系。有许多人,整天想着放下,每天都在想着放下,你说这人能放得下吗?打个比方,一个女人失恋了,她很痛恨那个男人,发誓要忘记他。她很勤奋,每天睡之前都要发一遍誓才躺下,你说这个女人什么时候才能把那个男人忘记?所以,那些天天谈空论无的人必然是个不了解空的人。天天要放下的人,想放下的念头成了他最放不下的念头,成了他最大的妄念,你没看到那些FLG份子想成仙当佛,想圆满都想疯了吗?自在在于心里,在于真境界,不在于外在形式。一个人能时时观照自己的一行一动,无论他在世间干什么,他都算入了一个定境。这个在儒家来讲,也叫“慎独”,一个人独自的时候,还能对自己的每个行为作出判断,那么就说明他在时时清醒地观照着他的念头。能做到这样的人,不必去打坐、练功,因为他已经入了比较高的层次的定,不必再骑驴找驴了。还有就是在大乘法达到一定高度后,也就是在可以渡人前,你总得掌握渡人的方法。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那种渡法,能渡得了你么?如果渡不了你,一定能渡得了别人么?所以佛法也好,道法也好,都叫随缘而化,因机而化。“无量法门誓愿学”,学来做啥?将来渡人用。“无量法门”是什么?大而广之,天下一切有为无为法、红道黑道白道妖道魔道旁门左道,无论是过去存在的、现在存在的、将来存在的都是。因为你不能保证你将来要遇到的渡化对象就是正派人物,什么道上的人你就得讲解什么道的道理,让他信服,不信怎么起修?所以我一直说,要多想想观世音为什么千手千眼,那都是她累劫所修的法门。可以理解为一手就是一个法门,当然并不止这些,这是象征意义的。她不是为了好看才整成怪胎样的。并且有些特殊的人还很可能要成为夫妻、父子、兄弟等等亲近关系才能渡脱,所以无论从何方面讲,维摩诘的做法是真正的大乘修法,没有什么错的。
至于我说的“心中有佛,不代表佛途一定正确”,你极度疑惑中,我是极度郁闷中。打个比方,母猪想鱼吃,天天去练爬树。它信心百万倍地坚定,爬啊爬、爬啊爬,你认为它能吃到鱼吗?修佛也一样,有向佛之心,那也要先正确理解佛法,然后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并且是正确的修习方法才对啊。当然,如果从很长很长、N劫又N劫的时间长度来看,这个母猪爬啊爬,终于学会了爬树,但爬上去一看,是一窝黄雀。但它刚才爬的是柳树,现在它又爬榕树,然后再爬樟树……终于有一天,它把天下的树都爬过了,但是没有发现鱼。然后它开始爬山,爬了黄山爬衡山,爬了嵩山爬泰山……终于有一天,它把天下的山都爬光了,但是还是没有发现鱼。在心灰意籁之际,看见小猫在钓鱼,它也把尾巴甩到了水里,因为它的尾巴小而尖特象蚯蚓,鱼儿猛咬一口,它一痛,向前一蹿,鱼儿上岸啦!啊,它终于找到鱼了,大家鼓掌!嗯,只要给它足够长的时间,这一天总会如约而来的。所以,为了我不郁闷,你不疑惑,我决定修改我的那句话:“心中有佛,只要信心坚定,终会成佛,但不代表当下所行的修习方法一定是相对于他来讲是最好的方法。”DOYOUUNSTAND?
哈哈,就写到这吧。
20081213 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