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题材,请勿迷信。
前星期某晚,躺床上一时未能入寐,便想起近些日子对于紫微斗数大限起例的思考,一时兴起想去灵界查查。
灵界有书阁这事,我早就知道的。因为以前就去一个书阁玩过,是一个老道看守的,好象跟我很熟。那儿书也很多。不过,这次去的不是那个地方。一个山坳里,不很深的山坳,草木菁菁,阳光明媚,很不错的风景。有一个小竹楼,是用竹子造的(废话,不用竹子造能叫竹楼吗),但不是云南的那种风格,是中原的。也有一个不很老的老道,这次我还故意查了一下他的名字,叫孔伷。孔伷是三国里的人,对他没什么印象。刚才写到这儿,我还故意去网上查了一下资料,关于他的资料极短,没什么价值,也不知他在三国那一世有没有修道。不过,报一个我不怎么熟悉的人名给我,这倒还有一点可信度。我们不管他是那一世修成的,也不管他是不是三国里的那个,总之,那儿有个老道,嗯,他叫孔伷。他正捧着一本书坐在房子前的小竹椅上看着。见我来也认得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我意思是想找本紫微斗数的书看看,他意思是自便。于是我便窜进了他的竹楼。楼不大,书倒还不少,不过,我好象知道他的书怎么摆似的,直接就把书找着了。但却不会看,我知道我翻到的书的一面是起例的文字,一面是起例的命盘,但我就是看不出来。眼睛的功能还差一点,如何拼命也看不出来,搞得我都有点想放弃。后来一想,用意念读它,便沉了沉气,还好,终于读了出来。这个读不是说书上的字看出来,而是通过先后天意念的转换,在空中显出读到的字来。“起例:首一宫。一是父母宫,一是兄弟宫。”后面就是起父母宫与兄弟宫的顺逆关系,我知道,但没有显出来。这个倒底是读出来的真信息呢,还是我想出来的呢?我觉得是真信息的可能性大,为什么呢?因为紫微斗数现世间流传的就两本,一本起例是“前一宫”,一本起例是“命宫”,但这儿显的是“首一宫”,这跟世间的版本都不同,也就是说,显出来的跟我的后天意识是不太相干的,那么这个是真信息的可能性就应该比较大。本来想把他的书借来看的,他也同意,想想还是算了,又看不出来,用这种方法读,谁知道什么时候会不会掺入后天的东西呢,以后再说吧,便空着手溜回来了。
有了这一个提示,我再思考我研究过的命例,以前有些模糊两可的东西便豁然开朗地清晰了起来。尤其是看邓小平的命盘,为何大起为何大落又大起,都如矢中的。看我自己的命盘,以前的种种遭遇也皆为命中安排。到这儿,或许有些人会有疑问:照你的说法,起运要从前一宫起,那现在世间大多数人都从本命宫起运,他们怎么还看得准。这是一个问题。其实看一个人的真实遭遇是大限、小限、流年相结合看的。而命中的许多事,小限与流年就可以决定了,大限对于具体信息来讲,反倒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不信你可以试试不要大限,直接用小限与流年断命,看看有没有那么准确度。而我只是说大限起运错了,对于大多数的论断并不会有什么影响,只对大限与流年、小限组合出现重大吉兆与凶兆时才有明显的差别。这个你如果看朱德、老毛、周恩来等人的大运,无论是前一宫起运还是本命宫起运看起来都差不多,因为他们的运程不是大起大落的格局,你可以左看也对右看也对,但邓小平的便截然不同,你只有依前一宫起运才能对得上号。并且,依据我自己的运程,也应该是前一宫起运与实际更相符,并且与子平四柱也更相符。当然,我把这个写出来,也绝不会凭上面这一点例证。我还有两个有力的推理。
一是说大限起例是前一宫的是《紫微斗数全书》,这本书序言交代得很清楚,得自陈抟的子孙。古人做学问不象现在坑蒙拐骗,学问是一门非常庄重的事业,所以序言可信度是很高的。并且,书后附有从春秋的孔子及弟子到唐宋时期许多名人的命例,不但详细地记录有出生年、月、日、时,还记录有亡故的年、月、日、时。古人没有他们认为的比较可靠的根据是不会胡编乱造的。如果再细看其中的名人命例,则会发现,紫微斗数一些格局口诀中所提及的古人,这些命盘中都有。这就是说,格局口诀本就来自于此书中所附的命盘,这更说明了这本书的可信。而另一本书《飞星紫微斗数》不但错误百出,并且后面附的古人命例很少,且没有人名,也没有依大限的断语。而最后所附近代的名人命例,其大运起例居然用是的四柱干支,跟书中所说的大限起于命宫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显然,这本书属于野抄本,是不足信的。这个世间流传出来的就这两本有关紫微斗数的书,至少其他的据说的秘传,那就让他继续秘传,不在我讨论之列。
第二个推理是古人对于十二宫的安排。显然,十二宫安排的思路是依然人出生后的人事经历来的。前几宫分别是兄弟宫、夫妻宫、子女宫、财运宫。如果按照从命宫起大限来讲,则根据五行局的不同,兄弟宫起于12岁到16岁不等,而结束于21到25岁不等。而夫妻宫起于22到26岁不等,结束于31岁到35岁不等。如果考虑古人实际的生活情况,这显然是不合的。因为古人寿命短,所以结婚也早,生子也早。不会22到26岁才开始夫妻问题主事,而是应该15、16岁左右。就是在民国时代,结婚也是15、16岁左右。而22到26岁之间开始的绝对是后面接的那个子女宫主事时期。而如果依大运起于前一宫,则2至6岁起,到11至15岁止,是小时候与兄弟姐妹及小伙计们生活在一起。12至16岁起,到21至25岁止,是谈婚论嫁及小两口蜜月期。22至26岁起,31至35岁止,是养育子女之时节。完全符合古人的人生轨迹。你就是看现在稍偏一点的农村,过的还不是这样的生活么?所以,从这方面讲,紫微斗数大限起例了应该以前一宫起为正确。
不过,说到这儿,以本命宫起例,却恰恰符合现代人的人生节奏,那么是不是要依古人的十二宫安排的原理把起运口诀改掉呢?我想,在没有大量的实例证明确实有调整的必要前,是不能改的。我之所谓的实例证明是指大量的依本命宫起运与实际相符,而依前一宫起运则不相符的,不是指只要命宫起运解释得通就行。术数之所以有许多人反对,就是因为其类比时有时不相干的也可以牵强附会得通,只有真正有水平的人才能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微细的区别。那种没多少本领,却动不动要创这流派那流派的是最令人恶心的人。
另外,有些人总担心有些东西会失传,其实是不会的。我以前也有这种担心,且曾测过易学久运的运程,卦很明确,它永远是一沉一浮的,绝不会成为正统,也绝不会在世界灭绝。当时只是想:可能是因为易学是阴学,在人世间是不能成为主导地位的。后来知道,易学不能成为主导地位是因为学它的人多,能学成的人是绝对少数的,因为这种类比思维要想很全面很准确是需要极有悟性极有灵性的人才能,而世间这样的人永远是极少数的。大多数的人都只能处于中等水平,甚至于下等水平。后来又知道它的精髓也永远不会灭绝,为什么呢?因为人世间即使一时灭了,还可以在机缘成熟之时,重新从灵界直接传到人世。如果你一心想把易学学到高层次,我认为好好修练是一条极好的路子,这不单因为修练所得的定力、慧力、灵力是学易时必需的,甚至可以说这些素质就可以决定你易学层次的高低,另一个原因就是修练到一定程度后你可以直接进入法界学习,可以看法界的书,甚至可以直接跟法界里的人学艺。
2008/11/23 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