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护:查修行五世(多世禅定较好并有契而不舍精神者) 1000元

查信息目前暂时一律收1000元/事。查前世只查五世,想多查则每五世加1000元。

(声明:任何案例,本人都将在屏蔽掉必要的隐私信息后公开发表,如果不赞同此条,则本人拒绝承接。)

事情简单,直接看聊天记录。

2020.09.29

附微信聊天记录:

————— 2020-09-08 —————

事主 16:24

老师,可以帮我查一下与修行的前五世吗?

我 16:37

查信息都是1000元/事的,您要查则付费即可,因为您的资料我都有,不要重补。但要排队,轮到查时,查后会把所查得的信息留言给您的。

事主 16:47

[应用消息](付1000元)

事主 16:47

好的

我 16:50

收到。

我 16:51

[应用消息](收1000元)

————— 2020-09-12 —————

事主 14:58

老师,前世排到我了吗?

我 15:03

最近查信息方面都没动。您又不是什么急事,这么着急做什么呢?说了查了会给您留言的。

事主 15:19

嗯,好的!谢谢

————— 2020-09-29 —————

我 21:15

刚才给您查了修行相关前五世(前一世为最近一世,逆时间查):

前一世:明末,大约湖南娄底区域。才2岁左右,还在襁褓之中时,由于您父亲脾气非常差,整天暴打您母亲,您母亲实在受不了,就准备自杀。然后有一天,抱着您到一个山上,把您放在一个寺庙里,自己下山到河边犹豫、啼哭半天还是投河了。庙里的和尚发现您后(这是小庙,就2、3个和尚,是一个不到30岁的瘦弱的和尚发现您的),也不知您是谁家的,只得养起来了。生活比较艰苦,所以您从小也是做一些杂活。学佛理方面,您倒是乐意学,只是本身这个寺庙的和尚他们自己都不会什么,基本属于因为生活所逼而出家的,也基本没有很高的文化。所以,也没有谁能好好教您,您读佛经都是类似于查字典一样,一字一字查,然后一点一点学的。但本身资质不算好,也学不太进去,然后就自己悲叹,最后决定自己先做功德,以一种朴素地思维想可能积了功德后就会好些。然后就是挑柴、砍柴等挑去给附近各处的人,然后随缘收点钱,(这期间也去过自己的家,父亲已经重娶了,并有子女,因为母亲的跳水而亡,父亲的性格改了很多,所以家庭生活倒还和谐。双方见面时,心里还是都有点异样,但也没有什么相认之类的神迹)。您把收的钱,有些就做功德及给佛身镀金什么的,有一部分就积攒下来了。过了不少年,您也积了一些钱了。然后就离开那座小庙,到东北方一处大城(应该是长沙)边上一座大的寺庙里求收留,把钱供养给这个寺庙。寺庙的住持看您挺有诚心的,就同意您入籍。然后,您才接受到比较系统的佛理学习,并且您禅定上有点根基,学得很快,并在这个过程,人象清醒过来,隐隐地觉得好象这些曾有过。不过,说您禅定学得快,只是相对于那些和尚来讲,其实当时最高境界应该初禅还没到的。于是,住持有时也安排您给庙里的和尚讲解、指导禅坐。本来,当时,您禅定的势头挺好的,继续修习可能会向上突破。但是,发生了战乱(应该是李自成他们),然后您的寺庙也受波及,他们并不尊重这些东西(但也不是特别针对佛教什么,就只是当一般人处置对待而已),您及庙里的其他人都被控制,并服劳役。等战乱结束后,您的年岁也不小了,并有点体弱,与幸存的一些庙友一起,重新收拾了残破的寺庙,并把各处的破损、倒塌处陆陆续续重建。您基本属于住持的地位。不过,您年纪加上体弱的因素,境界上掉下去后就再也没有上来。

前二世:明初,大约湖北恩施区域。您在5、6岁的时候,那儿发生了泥石流型的大洪灾,您与父母被洪水冲击沿江而下,但是那条河有个分叉口,您与父母分别被冲入不同的河道。不过,您与父母其实都很幸运,都没死。但是由于下冲的距离比较远,加上您年纪小也受到了惊吓,您根本说不清楚也记不得自己的家到底是哪儿。而您父母则认为您肯定被淹死了,就没怎么找,他们自己也没回到上游故地去,而是直接在下游安家了。所以,您们就再没见过面。您是被一妇女救的,本来这个妇女心挺好还是想养您的。但是,她自己本身就有几个孩子,并且还有一个是在襁褓中的女儿,家境又很一般,根本没余力收养,所以她丈夫是极力反对。最后没办法,就把您当孤儿送到一个寺庙里,所以您就这样出家了。那个寺庙规模中等,所以您在佛法上是有学习的,但不精,您总觉应该找更好的场合去学习。后来值逢朱棣移京北平,而姚广孝则以僧相作国师而兴佛教,所以您觉得去北京或许能得到很好的学习。就一路化缘辗转去了北京。到北京后确实交流的僧人的层次就高了不少,您的禅定境界也实现了突破。那一世您最高的境界可能达到准二禅左右。但后来就有点以少为多,止步不前了。

前三世:唐初,大约湖北京山区域。您父母是在战乱中死亡的,(百姓,很多人同时死亡,埋在万人坑里),所以,您很小就出家了。小的时候也是做一些杂务,到青年后才开始学习佛法之类的。学得很一般,无论是对于佛理的精通程度还是禅定方面,相对来讲,禅定方面更有心得一点。但您还是总想有所提升。后来,长安唐玄奘译经的事广为流传。于是,您又一路化缘到长安,虽然未进入核心人群,但也算极外围的帮忙打杂的人员吧。那一世,最高境界初禅左右,但境界不深、不成熟,脑髓处还不能静定,老有频动的状态,(因为脑髓的气脉还呈瘀堵状态未大通、未能消融)。

我 21:15

前四世:秦朝,大约湖北商南区域。那儿人口不多。您5、6岁时,那一片似乎发生了一种类瘟疫事件,零零散散地死了一些人,但您父母就在其中。然后您被送给那儿西北有个山上的一个隐士当童子。这个隐士他不属于道家,说不上什么派,有点象嵇康等类的纵情逍遥派,但又有点接受孟子之类的东西,墨家也好象不是,只能说是一个隐士。他对您也不是很慈爱的那种,您小的时候,他只管自己弹琴、修禅之类的,总之就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然后您干各种杂务来伺候他。等您长大了,他倒也教您古琴,也教您打坐。打坐的形式是象孟子的形式,以养天地浩然之气为主。但法理方面就说不上什么法理不法理,因为早期儒、道两家其实所遵循的道理都是很朴素的,不象佛家那么繁杂与系统。所以,这一世,您还是在禅定上有一些成就,只是修的不是禅定境界,而主要是经脉与那种气。

前五世:周朝,大约兰州西边区域。那儿好象当时流行修道,您父母就懂点修道,练剑、打坐之类的。您从小就接触这些,然后青年时就到西边的山里(西宁、海东一带)的道观修道,练剑法,也练打坐之类的。练了一些年,您又回到父母身边。当时,您父母给您介绍了一个姑娘,但您又不想结婚,就有点矛盾,您就跑回山里去了。但是,那个姑娘偏偏看上您了,也死心眼,就在您家照顾您父母。过了几年,您看她这么有诚心,也有点心软,所以还是回来跟她结婚了,并生育子女。拖家带口了,俗事就多,您虽然还是一心向道的,也一直没放下,常常练练,但毕竟不象专门修行,所以境界没能修多高,就是入静比较好的境界吧。

纵观五世,您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修道上、在追求上有一种契而不舍追求个究竟的思维定式及理念,也能为此吃苦耐劳,平时应该也算是完美主义者。在修行上,您在禅定方面根基还是比较好的,多世都有一定的成就。在法理上,虽然就没那么用心,但也有所掌握,只是可能广博度之类的就差一些,因为您似乎看书会有点不耐烦,所以看得不多。

事主 21:17

谢谢老师

事主 21:17

感恩

我 21:18

不客气,应该的。

事主 21:21

我会好好努力修禅定

我 21:23

嗯,您有根基,应该修起来会比较快的。

事主 21:25

好!谢谢老师,感恩遇见您

我 21:26

不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