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形成过程即佛性堕落成凡人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佛法的“十二因缘”所明示(注:这是本人对十二因缘的阐释,与流行解释不同,请自行分辨,两者皆可接受,阐述视角大小不同而已。从根本上讲,这才是十二因缘的真谛,因为十二因缘是释迦佛成佛时所悟,是圆满境界中所出,而流行的解释仅只是围绕”人”界而释义)。十二因缘为“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入,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法界本来仅有一清虚灵明的佛性,因一恍惚之幻念从而由觉而成识。什么是恍惚之幻念,这个就象我们平时看一个字,某些时候脑子会进水,越看越不象那个字,怎么看怎么不象,这个就是一个无来由的错觉,佛法里称为“第一妄念”。(说无来由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就象我们一直盯着某个事或物,总有累的时候,累的时候就难免恍惚一下而走神,这个时候就是妄念产生的时候,“第一妄念”的产生机理也是如此)。这时觉体消失了,但不是真消失,而是隐去,隐在识体后面(或称里面)。比如一杯清水里滴入一滴墨水,我们就只看到墨水淹没所有的清水,在我们的观念里,我们只认为这一整杯都是墨水,不会再觉得这一杯还是清水。而其实清水消失了吗?没有,清水依然还在那里,并且更重要的是,清水依然还是清水,因为墨分子与水分子是分离的,是互不染着的,所以水分子依然是纯净的,所以清水依然还是那个清水。但是,由于墨分子的色彩我们便于接受,成了这一杯水分子与墨(碳)分子的表征,我们便形成错误的观念:清水没了,变成了墨水。同样,觉体隐入识体之后,识体自己觉察不到觉体,站在了前台,以为自己就是最基本最原始的主宰。这个新产生的识体就是“无明”,它替代了觉体成为宇宙“本体”,至少它自己觉得是如此。与觉体一样,识体全法界仅此一个,所有生灵及非生灵均从它而出且共用它。识体的产生,就有了“有”这个观念(相对来讲,觉体就是“无”的状态),其再次妄动就在“有”界产生了“这个”“有”与“那个”“有”的区别, 暗中依然发生作用的觉性把觉知的能力转给识体从而变为识性,由本来仅清明觉照状态开始有了识别能力,即分别心的产生。这个识体的多次妄动即称为“行,“行”就是变化、变动之意。识体所产生的有识别能力的识性即称为“识”。“无明”是识的本体,唯识宗称为阿赖耶识。“识”是识体的功用(或称为能力、属性)即识性,就是识的本体(无明)所表现出来的识别等能力,唯识宗称为末那识。就象我们一个念头起来了就会顺沿地产生更多的念头,在识性的分辨作用下,就产生了更多的“这”与“那”,即识体自身因为无限对立分别,最后分裂成无数个小体。这些小体各有自己独立的识性,从而各小体开始独立地运行自己的分辨能力,“你、我、他”即“我相、众生相”产生,“人类”从而产生。这个时候的“人”就是一个透明的灵团,没什么五官四肢内脏等等,他们存在的地方叫无色界,寿命极长,以多少劫多少劫计。这时“色”(即相对粗重的结构微粒)还没真正产生,但“名”(即各种概念、观念)在识性分辨下已有部分产生。灵团经过长期的存在及分辨作用的继续发挥,其中能量大识性强的灵团便把同样能量大识性强的灵团当成同类,而把能量小识性弱的灵团当成另一类,(即所谓分清泌浊或升清降浊),从而“灵世界”与“器世界”的概念产生,即众生界与物质界的对立初步形成。但那时的“物质”还远不是我们这个空间的物质概念,尚处于极其精细的微观状态,用现在的概念讲就是极微粒子状态。在这种识力(其实就是所谓的法力,所想即所得,一切唯心造)的作用强化下,一方面对这两者的分别心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使这两者越来越实化(即精微能量粒子结合成更高级即更粗更大的粒子或粒子团)以便更易区别(其实就是我执所产生的一种无意识强化),实到(粗到、大到)一定程度,过了一个临界点,世界便从虚无状态呈现出形像来,即色界产生。这就是“识缘名色”,因为这时的识性已经累积了很多很多的分辨,产生了许多许多的概念与观念,所以“名”的内容也就异常丰富了起来。但要注意,这时的“色”只不过比“识”体的虚更实一点而已,而相对于我们现在的肉体,它依然是非常清虚的,是通透的,也即是“灵魂”与“肉体”的层次区别。“色”并不是由那一次跃变就形成了整个我们现在的物质状态,而是随着“灵团”我执的一层层加重相对应的一层层一直加实加厚直到形成我们现在这个物质世界,灵世界与器世界是一直相耦地产生与发展变化的,是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并且我们现在所对应的物质世界并不是“色”的最实状态,最实的是地狱。地狱里的鬼的脑髓的致密程度比我们这个世界的金属还要大。同理,如果你有能力一层一层天地向上飞,你就能发现每一层天的天空到一定的界限物质密度就会跃减,所以这一层薄膜似的临界层就是上一级天的“大地”,而上一级天的物质的密度因为远远小于下一级天的天空,所以他们踏在那一层临界膜上根本不会下坠,就象我们踏在地面一样不会陷到地里去。如果还不明白,那我告诉你,我们所踏着的大地就是地府的天空,对于地府的鬼来说,他们在我们的地里穿行就相当于我们在天空飞行,那么,你就应该能融汇贯通地明白为什么鬼可以穿越我们这个世界里的任何物质了。人死后的灵魂鬼(中阴身)是可以活动在地面的,但业重的地府里尤其地狱里的鬼的身体是极致密极重的,他们如果站地面就象我们人站高空一样直接就自由落体下坠。所以一个人如果罪业深重该下地狱的话,死时就直线自由落体式地坠下去,根本不用鬼卒来捉。如果还不能明白这个道理,读过书的人那就想一想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电子只能一层一层排布,层与层之间的空隔处它是停不住的,这个原理跟天层的原理一模一样。因为天层是宏观物质,是由原子等微粒构成的,所以其规律是要遵守微粒的构成规律的,就象你的肉体是由DNA片段控制着的,全身所有细胞均是全息对应的一样。总之要明白,并不是经“识缘名色”这一步各级别的“色”(物质形态)就全部形成了的,一切都是随着灵的我执加重而相应变实的。用现代物理学的角度讲,就是低级微粒子结合成更高级的粒子而一级级变成更大的粒子。在刚形成第一层“色界”时,“人”还只是一个有轮廓形像的灵团。这时“色”其实既虚又实,就象光的波粒二象性,说它是纯能量的波也不是,说它是物质态的粒子也不是,它同时具有这两种特性。这时识性对这些东西的分辨也开始多样化,所以类似于觉转为识而相对应的识性也开始出现分化。“色”本身的形态等属性在识的分辨下产生了“看”的概念,并自发地产生了“眼”,从而从“识”中分出一个“眼识”。“色”的波动性一面产生的脉冲引发了“听”的概念,并自发地产生了“耳”,从而从“识”中分出一个“耳识”。“色”散发(包括辐射出来)的粒子产生了气味的概念,进而引发“嗅”的概念,并自发地产生了“鼻”,从而从“识”中分出一个“鼻识”。与“色”直接接触所产生的味觉从而引发“尝”的概念,并自发地产生了“舌”,从而从“识”中分出一个“舌识”。“色”的互相碰触产生了触的概念,进而引发“身”的概念,从而从“识”中分出一个“身识”。而“识”对于名(即各种概念、观念)所含的概念体系建立、运作等部分的功能形成了意,从而“识”中分出一个“意识”,并且象“觉”隐于“识”一样,渐渐地“识”也隐去,而以这个意识来联络、综合、控制以上五识,尤其是更实的形像特别是肉体产生后,“意”更是成为主宰,成为“我”的代名词,从而“我思故我在”。但这六根六识也不是同时产生的,大致以意、身、耳、眼、鼻、舌的顺序依次产生,每一识的形成都间隔非常长的时间。这便是“名色缘入”。“入”,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这时的人已经出现了比较实在的形体,生存的地方叫有色界,身体光明发亮,会飞,有些还有翅膀(西方的天使其实就是说的这一层的人,西方的上帝就是有色界的梵天天主,印度教的主神薄伽梵也是,好多流派的宗教敬的其实都是这个天主。中国民间敬的主神玉帝是忉利天天主,是欲界天总天主,低一个等级。但中国道家虽然敬他,但并不以他为主神,道家也不属于宗教,属修行中的仙系,仙系在欲界天、有色界天、无色界天都有存在,与天主这一体系不属同一体系,就象世间的教皇与元首属于两个体系。)。六根具备后,就与色界的种种属性交感、接触,眼观耳听鼻嗅舌尝身触意思,然后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个过程就叫“入缘触,触缘受”,即六根产生六种交互(即触),并产生六方面的感受(即受)。感受总会有差别,只要有差别,慢慢就认为相比较而言更好的为“好”,而认为相对差一点的为“坏”。“人”总想多享有好的感受,而厌恶相对不好的感受,从而产生了偏爱及贪欲。这就是“受缘爱”。偏爱与贪欲产生后,就会主动寻求各种好的感受,这就是“爱缘取”。当这种偏爱与贪欲越来越强烈变得炽热之后,“人”就希望更多更浓更重的刺激,这种对物质的执着心、贪享心越来越重,“人”就开始变态。就象一个贪吃的人,口味越吃越刁,不重不足以引发味蕾的快感。也象一个贪男女之欲的人,正常的方式已不足以满足其官能的刺激。这种念力导致色一层层由稀松而趋向致密,直至突破新的一个大临界点,从而形成更有实感的物质,欲界便由此产生,也就是我们人类所在的这个物质界层的初步产生。这就是“取缘有”。“有”,有界,即欲界。有色界虽名为有色界,但“人”体其实还只是一个形像,依然是虚的,说白了相对我们所在的阳性世界而言依然只是一个能量团,而欲界则形成了真正物质界的实体,所以这才是真正的“有”。但欲界的“有”依然不是划一的,越高级的越虚(欲界顶部的天),越低级越实(象我们人界)。无色界、色界的众生寿命都是极长的,且很少参与轮回,因为都保有禅定功夫,所以不严格地讲他们没生老病死。“生死”其实有的,但没有“老病”,但其生是一种化生,知道自己从何而来,死也自然死,且知道自己死后去向何处,所以生死其实是没多大痛苦的。欲界天就不同,就有了男女之欲。高级天还好一点,男女之间只要彼此心有欲念,一个眼神对上,就产生身体波频共震,就象性交来了高潮一样,且孩子随即化生出来,孩子刚出生也都记得自己从哪来(包括人界上去的),但很短的一定时限后就忘掉了。死时头上冠带等象花一样先枯萎,然后知道自己要死了,就去专门的地方等死。天上的人的身体是很细密的,非常精致,他们随便叫个人出来,比较之下我们地球上的帅哥美女立即变成猴子般的丑陋。临死的天人因为花冠枯萎跟其他人比起来就太丑了,所以死时是有悲戚之情的,但生死的痛苦都还很少,基本没有老病。中等天要有肉体接触,但只是简单肌肤接触,男孩从天男的膝内化出,女孩子从天女的大腿内化出,小孩也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但很短时间就不记得了,生死的痛苦也重得多。低级天,象我们头上最近的天一一四天王天,则是要怀孕的(这一点我还不是很能确定,但应该没搞错)。到了我们人界,则不单有生死痛苦,更有老病的痛苦。这就是“有缘生,生缘老死”。到了欲界,尤其欲界的低级界层,因为各方面的欲念大,而我执又非常厉害,大家都想满足自己的欲望,在这过程必然会有利益交错冲突区,从而互相妨碍,各不相让,相斗进而相害,罪业越积越大,最后念力及业力感召,产生了鬼界、地狱。
这就是整体上灵从佛性一直坠落到地狱的全过程,也就是第一轮人类产生的全过程。但这个人类不只是地球人,欲界四大洲都有人类,各洲的人类及生存状态皆不同,象北俱芦洲的人类过的生活就比共C主义还共C主义,具体各洲的人类的各种特征,请详见《起世经》。四大洲并不是象《西游记》所说都只是地球上的区域,地球只是南部瞻洲的一个星球而已。《西游记》有真实的灵界事件背景,但它首先是一部文学小说,不是纪实。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从佛性到人类的过程并不是只发生一次就结束了,而是一直在发生。法界里有许多佛国并存,有些在消失,有些在产生。当一个佛国的所有的人类都修回到佛性状态时,这个佛国就消失。而同时识体也一直在恍惚而发生新的分辨从而产生新的分识体,这分识体再细分而发展成新的佛国。这是一个象大海里的泡沫一样这儿产生那儿破灭的场景,是永无止歇的。
2017.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