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阿含部T01N0068《赖吒和罗经》69《护国经》之我译(重要,出家需经父母同意)

大圣府按:经译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全文意译,考虑现代人的时间与习惯,以简洁行文突出法理为第一要素。第二部分是分片段详译,以与原经同步为侧重。根据经文情况,有时两种译文基本相同,有时第一部分将对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进行省略或一笔带过。无论意译与详译均为一次性翻译,仅供欲知大意者参考。

注:此两经是同一部经,但细节上不同处较多,可见佛经的流传也是有以讹传讹的现象,幸大意尚同,今只译68本,69本略过。

有一次,释迦与五百弟子在拘留国教化完后,来到黈罗欧吒国。这个国家的人民听说释迦来到了,因为听说过释迦道行高深,没有贪淫瞋怒愚痴,所说之法圆满通达,已经得了佛果,能知道过去未来多生的事情,天眼能彻视三界,能察知各界人类及各类动物生死轮回于善恶各道的因果及轨迹,能飞天入地穿越障碍,自在随意作种种变化,能了知一切人类及动物的心念,能自摄六根无泄无漏,世间九十六种道法都没有佛道高明,教化天上天下众生,就象父母教化孩子一样,能够使他们去恶向善,为天上天下众生作导师,教他们修习正道,都能得阿罗汉正果而解脱,便都说:“佛是吉祥的人,善于讲说经戒,咱们一起去看看他的修为。”因此,有五十人一伙,有百人一伙,也有五百人一伙,都来拜见释迦,有些行跪拜礼,有些行绕佛三圈礼,有些行以头脸磕佛足礼,也有行合什礼,也有些只是通报了一下自己的名字,然后都坐了下来。

于是释迦就为大家讲说经戒,大家都合什默听。有一位叫赖吒和罗的公子,听着听着就入心了,想道:“修习佛所说的经戒,不适合在家,在家就没办法清静地修习了。我不如就此剃了头,穿袈裟,出家当和尚。”大家听完释迦说法后,行了绕佛礼就各自回去了。赖吒和罗走到中途又返回来拜见释迦,跪地合什跟释迦说:“我考虑到佛的经戒不适合在家修,那样无法清静地专心修习,所以想剃了头发,穿起袈裟,当和尚。希望佛哀怜我,同意我当和尚。”
释迦说:“你跟父母商量过没?”
赖吒和罗说:“还没。”
释迦说:“诸佛的规矩,父母不同意他出家的人,不能为他授戒。”
赖吒和罗说:“嗯,那让我回去跟父母商量,父母同意后,我再来出家。”
释迦说:“很好,你要好好考虑。”

赖吒和罗于是拜别了释迦,回家跟父母说:“佛的经戒不适合在家修,在家就不能清静修习。我想出家当和尚。”赖吒和罗的父母听他这么说,抱头而哭道:“我们夫妻子嗣难得,四面叩头祷告天地日月,哀求能赐个儿子以续香火,一直怕我们死得早而断绝了门户。终于天如人愿,我们得了你这么一个儿子,全家都很珍爱你,怎么看你都不觉得厌烦。假如你不幸早夭,我们夫妻俩必会在你的尸体前一直坐守到老,现在为什么要活活地抛下我俩而出家?”赖吒和罗对父母说:“如果你们不同意我当和尚,从今天去我就不吃不喝不洗漱。如果你们同意就好事好了,不然的话我就死了算了。”

赖吒和罗的亲戚们听说赖吒和罗因为父母不同意他当和尚,就躺在地上不吃不喝已经五天了。就都到赖吒和罗家,开导他让他起来洗漱吃饭,对赖吒和罗说:“你父母还没有你时,祷告天地日月,四面叩头,求老天赐子才得了你这么一个儿子。你应该供养你父母,并续下香火继承门户。假如你夭亡,你父母必会一直守在你尸体旁到死为止,更别说就这么活生生地离散而去。”赖吒和罗也不搭话。亲戚们都回到赖吒和罗父母跟前,哭道:“这孩子终究是听不进我们的劝说。”

赖吒和罗不少关系好的师长,听说这样的情况,也都来到赖吒和罗家,劝导他起来洗漱吃饭,把同样的道理又说了一遍,赖吒和罗还是不理睬。老师们回到赖吒和罗父母面前,边哭边擦眼泪说:“应该由这个孩子去当和尚。如果由着他去当和尚,以后还可以相见。假如他厌倦了修行,自会还俗归来。现在就这样让他白白地死了,有什么好处呢?”当时,赖吒和罗已经奄奄一息了,家人、亲戚、老师们都大声痛哭。他父母擦了泪对他说:“由这些老师作证,如果让你去当和尚,你将来还会回来跟我们见面不?”

赖吒和罗说:“让我去跟佛当和尚,如果我不死,肯定会回来与你们见面。”赖吒和罗的父母听儿子这么说又大哭了起来,也就同意由他去当和尚。赖吒和罗很高兴地想:“我五天没吃东西了,身体很虚。佛这时已经从黈罗欧吒国转到舍卫国了,去那儿有五百里远,我先保养保养,等身体强壮了再去。”

赖吒和罗保养了几天,有了气力,就去跟父母说:“自己保重,我去佛那当和尚去了。”赖吒和罗父母又放声大哭,边擦眼泪边说:“去吧,自己照顾好自己。”赖吒和罗便跪下,头脸磕在父母的脚上,然后站起来围绕父母三圈,就出发了。到了舍卫国祇洹城,找到释迦,礼拜完释迦,说道:“父母已经同意了,佛可以收我当和尚了。”释迦就收他当了和尚,穿起袈裟,受了和尚的经戒。释迦叫其他已经得阿罗汉的弟子,常常指点他。赖吒和罗严守经戒,认真参悟佛法,很快就得了四禅。依次得了初级罗汉须陀洹果,二级罗汉斯陀含果,三级罗汉阿那含果,四级大阿罗汉果,又得了神足通,飞行自在,能用天眼遍看一切,天耳遍听一切,天上天下的人类及各种动物的起心动念都能了知,能自己查知久远世诸生。跟着释迦十年,一直寸步不离,如影随形。

十年过后,赖吒和罗想起:“我出家时,曾约好要回去看望父母。”于是便跟释迦说:“我刚离家时,曾与父母约好要回去见他们的,请同意我回家看看。”释迦考虑到赖吒和罗不会再会象在家时那样迷失于爱欲之中,已经完全从爱欲中解脱出来,便说:“很好。”于是,赖吒和罗便拜别了释迦回国。回到黈罗欧吒国后,早晨起来穿着袈裟,拿着饭钵,来到家门口讨饭。全家没有一个出来理他的。为什么呢?因为佛教的缘故,活活地毁了他家的公子,所以全家都讨厌见到和尚,所以没有一个人愿出来理他。赖吒和罗在家门口,没人施舍也没人理睬,不但没人过问反而听到一些咒骂,也不忧也不愁。就在要离开之时,有一个丫环出门倒臭豆羹滓,赖吒和罗回头看到了,就问:“还要不要这些臭豆羹啊?”丫环说:“都有恶臭,不能吃了,准备倒掉。”赖吒和罗说:“如果姐妹是准备倒掉的话,那就请施舍给我吧。”丫环就倒到他的饭钵中。丫环暗中辨认赖吒和罗的手足、声音,心想:“这明明是我家公子啊。”立即跑进去告诉赖吒和罗的母亲:“公子回来了,就在外面。”母亲非常高兴地对丫环说:“要是真的象你说的那样,今天就免去你的身契还你平民之身,且把我身上衣服及所佩的珠环全部赏给你。”母亲便跑去找他父亲,他父亲在中庭梳头,他母亲告诉他父亲说:“丫环看见我们的儿子赖吒和罗回来啦,刚才就在门外,你快收拾一下去找他。”他父亲便整理好头发,到各处大街小巷找他。看见赖吒和罗在牌坊处抬着头看太阳,当时正是吃午饭的时候,吃的就是那臭豆羹滓。他父亲便上前对赖吒和罗说道:“你就不能到家里好好坐着吃点好饭,却反要在这儿吃这臭豆羹滓?”赖吒和罗对父亲说:“我出家学道做了和尚了,没有家,哪儿是我家?”他父亲叫他一起回家,他不肯。他父亲就约请他:“明天到家里吃饭,见见你母亲。”“赖吒和罗说:“好。”他父亲回去告诉他母亲说:“赖吒和罗真的回到这儿了,我已经约请他明天来吃饭,能准备的都多准备些。”他母亲就把家中的奴婢都叫过来,告诉他们说:“把我陪嫁的金银珠宝都拿出来放在中庭地上,用东西盖起来。”奴婢们立即按他母亲的意思,把金银珠宝全部拿出来堆在庭院里,用东西盖着,堆得比人还要高。

第二天中午吃饭时,赖吒和罗就穿着袈裟拿着饭钵来了。父母远远看见儿子进了门,他母亲就把盖在金银珠宝上的东西揭开,两手捧起施给赖吒和罗,并说:“这些金银珠宝,都是你娘我的嫁妆,也都是你父亲的东西,家里金银珍宝无数,你随便拿去布施、吃喝、尽情玩乐。当和尚做什么?不如在家当公子好。”赖吒和罗对父母说:“如果父母大人肯听我说几句的话,我想劝诫父母大人一件事。”父母都说:“好,愿受教诫。”赖吒和罗说:“用盖宝物的东西做个袋子,把全部珠宝都装进袋子里,放在车上,运到恒水河边,找个水深的地方把它扔下去。财宝积多了,令人多忧,要么怕县官盗贼劫去、要么怕被水灾火灾毁掉、要么怕被仇家抢去。”

他父母便想:“赖吒和罗没办法用财宝来诱化,还是试着召他过去在家时能歌善舞的漂亮的妻妾们来诱化他。”他母亲就到各房妻妾处,叫她们都洗浴梳妆,穿着佩满珠环的彩服,依赖吒和罗在家时最喜欢的那种穿装打扮起来。他母亲告诉各位妻妾:“你们出去见赖吒和罗时,都说:‘相公,什么地方的玉女比我们还要漂亮,而使你抛弃我们学道,好去追求啊?”赖吒和罗说:“我用不着玉女的缘故,所以离诸位姐妹而去。”诸位妻妾听他这么说都羞愧难当,跪在地上,低着头用手捂面说:“他已经不把我们当妻妾了,反而叫我们为姐妹。”赖吒和罗便对父母说:“为什么要用这些事来烦扰我?要做饭就做饭,不做就算了。”他父母立即摆上饭具,马上开饭。他父母想能长久留住儿子,怕他吃完了饭又离开,教家人把门都关了,并且都上了锁。吃完饭后,赖吒和罗就为父母说法:“野人、畜兽不应该关起来,那样畜兽们就没有自由,且放人离开。饭已经吃完了,也应该离开了。梳妆打扮画眉施粉香熏涂身的女人,诱化一般人还可以,对于已经解脱了的人,是没有用处的。他们也只是皮包骨头,然后再用些衣服、金珠珥珰装饰之人,如果把他们扔进烈火中,烧过后还有什么可剩下而值得喜爱的呢?世间的人,不能明了该做什么才去做,不能割舍父母,不能割舍兄弟,因为人心中有欲爱,没有勇力去断绝。女人就象是河水,所有的河水都流入大海,世间人追求女人,于是都堕入地狱中、禽兽中、薜荔中(不知何意,应该是鬼道中的意思),有意想从生死忧苦中解脱出来的人,想得涅槃正果的人,应该远离女人。”赖吒和罗为父母说完法,就从天窗里飞了出去,象勇猛的狮子从笼子里逃脱一样。

当时的国王叫拘猎,与赖吒和罗是年少时的好朋友。国王有一处庐观设在城外,赖吒和罗飞到庐观里,坐在一颗叫维醯勒的树下。这时国王拘猎恰好想到庐观玩耍,命令庐观的监守官预先进行打扫。庐监官打扫时,看见赖吒和罗在维醯勒庐树下坐着,就立即上报国王:“庐观已经打扫干净了。大王常说的小时熟识的高僧赖吒和罗,现在就在庐观的一棵树下坐着。大王如果想见他就请速来。”国王听后大喜,立刻严驾而出。到了庐观,与赖吒和行了见面礼后坐了下来。赖吒和罗说:“大王来啦,很好。”国王说:“虽然我是没准备而来的,但你是我少年时的好友,我想拿些财物尽情相赠于你。”赖吒和罗回国王说:“不应该拿财物馈赠给我。现在我已经弃了重担解了枷锁,大王又想拿重担枷锁压在我身上吗?不应该拿这些来相赠。”国王说:“我应该拿什么来相赠呢?”赖吒和罗说:“大王只要说:‘希望我国兴盛,粮食丰足,人民众多,化斋容易得,可留在我国,我命令官民不得侵犯你。’”国王说:“就按你说的,满足你的愿望。”

国王接着说:“我想问个问题,愿意听我说不?”赖吒和罗说:“好!”国王便说:“一般人当和尚都是因为有四种情况。哪四种呢?一是岁数大了,二是身体不好,三是无依无靠,四是贫困潦倒。照我看你,绝不是因为这四种情况,倒底是因为什么缘故当和尚的呢?”国王继续说道:“之所以岁数大了去当和尚,是因为人老了气力不行了,起居都困难,不能出门营生赚钱,即使有些财产也不够以后的用度,就只好去当和尚。我看你不是这种情况,你头发胡须健黑,身体也完好无损,正是中年应该好好享乐的时候。听说当时你父母啼哭,不愿你当和尚。第二种情况如果人平时病重,身体很差,没法营生赚钱,即使有些财产也不够以后的用度。所以只好去当和尚。我看你绝没有重病,身体强健。第三种情况是因为孤独一人,无依无靠,没能力营生赚钱,即使有些财产也不够以后的用度,所以只好去当和尚。我看你也没这种情况,除了王家宗族,在我国中的人还没有能比你们家族人丁兴旺的。第四种情况是人太穷,饥寒交迫没有办法自给自足,实在没有办法活下去了,所以去当和尚,这样可以化些斋饭而活命。我看你也绝没有这种情况,国中富人,没有比得过你家的。人们都是因为这四种情况才当的和尚。难道还有其他的情况而当和尚的吗?”
赖吒和罗说:“佛常常拿四件事来阐发道意,向大家宣扬,以此来教化民众,我心中认可佛的说法,所以我出家当了和尚。哪四件呢?一是人没有不老的,没有能使自已不衰变而长生不老的。二是人没有能不病的,也没有能由别人代死的。三是人死后一切皆空,带不走一分财产。四是人到死时,都没能清醒过来而厌弃爱欲及财产,人一生都当了钱财与爱欲的奴隶。佛告诉我这四件事,我认可这个道理,所以我当了和尚。”

国王说道:“你说的这四件事太简明厄要了,我一时还不太理解,请再为我详细说说。”
于是赖吒和罗就说:“我来问大王,大王要以实话回答我。以大王二十、三十、及四十岁时的气力,射箭、骑象、驾马、行走、跑步,是不是认为没有哪个能比得上?”
国王说:“确实象你所说,我在二十、三十、及四十时,在射箭、骑象、驾马、行走、跑步等方面,自认为没有哪个能比得上。现在年纪大了,气力不足了,坐起都有困难,即使有心想敏捷一些,也已经根本做不到那种程度了。”
赖吒和罗说:“这就是佛所说的第一件事。”
国王说:“佛说的这件事,很妙也很正确,很入我心。”

赖吒和罗继续问国王道:“国中有没有群僚百官仰仗大王而生活的?”
国王答:“是的,有这样的情况。”
赖吒和罗再问:“大王曾有因生病而困卧在床上的时候没?”
国王答道:“有的,有这样的情况。”
赖吒和罗再问:“因病而躺在床上时,大王叫来那些仰仗大王而生活的群僚百官,命令道:‘现在我被病所困,你们各自把我的病分担了去。’大王即使下这样的命令,大臣们真能把大王的病分担了去不?”
国王说:“不能。只能自己承受病苦,大臣们没法代受。”
赖吒和罗说:“佛说的这个,就是第二件事。”
国王说:“很妙很正确,很入我心。”

赖吒和罗继续问国王:“如果人寿尽将死的时候,人的想法当然是不喜欢死,但即使不喜欢还是没办法避免死亡。人既然自己知道要死了,为什么不预先拿珍宝放到要投胎的地方呢?”
国王说:“没办法拿珍宝预先放在要投生的地方,都得扔了,只能空手去。”
赖吒和罗说:“佛说的这件事,就是第三件事。”
国王说:“佛说的这件事,很妙很正确,很入我心。”

赖吒和罗再问国王:“大王是否已经国中安宁,人民众多,粮食丰足了?”
国王说:“是的”
赖吒和罗说:“如果有人从东方来,很诚心地告诉大王,大王也相信他所说的:‘我从东方来,看见有一个大国,粮食丰盛,人民众多。我认得道路,能带兵去夺取此国。’大王听到这样的话,是否会派人去攻打那个国家?”
国王说:“会,有利可得,还是会想夺取它。”
赖吒和罗说:“如果又有人从南方来、西方来、北方来,告诉你有一个国家也象东方那国一样,大王会想去夺取不?”
国王说:“会,有利可得,还是会想夺取它。”
赖吒和罗说:“佛见到这样的事情,知道人心苦贪而不知足,这是第四件事。我因为这此缘故所以当了和尚。佛看见这四件事,常用来教化众人。”
国王说:“佛说的这样的事,实在很妙很正确,很入我心。佛能了知过去未来现在之事,真是厉害啊。”

赖吒和罗说:“假使大王拥有自己的国家及四方大国后,还会不知足,又会窥望海外的那些国家。佛见世间有财宝的人,都深藏而严加看守,不肯施舍给他人。不但悭贪深藏,且还会无休止地再去索求更多的财宝。从帝王到平民,都不知道知足,到死都不知舍弃贪爱之欲。一旦到他该死之时,所有的财宝都舍弃而空手而去,而投生到他所作的善恶业所得的去处。善恶业力附着在人身上,就象人影跟着人一样。人死之后,全家亲人及亲戚无论如何啼哭悲哀,究竟是独自进了棺材埋了土,人生时一个人生出来,死时也一个人死去,人所作的善恶业力都由自身承担,别人没法代替。饮食、金银珠宝,无法让人得道,也无法救护人命而让人不会老死。人之所以心思繁杂,都是因为人心有所贪爱,因此思想散乱,不能专一静定。佛说:‘人因为有贪念的缘故,所以导致凶变怨恨恐惧的发生。就象盗贼心里总是掂记着别人的东西,然后开始行动,因为所作的是恶业,所以陷自己于死地(被抓的意思)。同样,世间人作恶,死后会堕入地狱、畜生道、薜荔道中(应该是饿鬼道)。树木开花结果一样,有些花开时就掉了,有些是刚结了果就掉了,有些是果实稍大一些就掉了,有些是熟后才掉。人也一样,有在娘胎里就死了,有刚出生就死了,有中年死的,也有老了才死的,人的寿数无法预料。’”赖吒和罗说:“我因为听了这些道理的缘故所以当了和尚,一般人说我是没能力料理俗事才当和尚,虽然有种种是非议论,但都不如我学道所得划算。”

赖吒和罗说法完后,国王便得了初级罗汉须陀洹果,于是便受了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犯他人妻子,四不说谎不搬弄是非,五不喝酒。国王受戒后,就施礼回去了。

68本片段对照译文: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01 册 No. 0068 赖吒和罗经

No. 68 [No. 26(132), No. 69]

佛说赖吒和罗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与五百沙门俱游拘留国,转到黈罗欧吒国。国中人民婆罗门道人,皆闻佛转游到此国,闻佛功德妙达,无有贪淫瞋怒愚痴,人心所言者皆中正,但得佛道,自知所从来生,豫知去来现在之事;眼能彻视,知世间人民蚑行蠕动之类,所趣生死善恶之道;行即能飞能入地,出无间入无孔,自在变化所作;知世间人民及蚑行蠕动之类,心所念者皆豫知之;佛自制眼、自制耳、自制鼻、自制口、自制身、自制心;世间凡九十六种道,皆不及佛道;佛教天上天下人民,如父母教子,能使去恶就善。佛为天上天下人民作师,佛所教授诸天人民,皆得阿罗汉泥洹道。举一国中人民皆言:“佛是吉祥之人,善说经戒,共往观视其道德。”其国中人民,或有五十人为伴者,有百人为伴者,有五百人为伴者,共行到佛所,中有为佛跪者,中有绕佛三匝者,中有头面着佛足者,中有叉手者,中有但说姓字者,人民皆坐。

(有一次,释迦与五百弟子在拘留国教化完后,来到黈罗欧吒国。这个国家的人民及婆罗门教的道人,都听说释迦来到了这个国家,听说释迦道行高深,没有贪淫瞋怒愚痴,所说之法圆满通达,已经得了佛果,能知道过去未来多生的事情;天眼能彻视三界,能察知各界人类及各类动物生死轮回于善恶各道的因果及轨迹,能飞天入地穿越障碍,自在随意作种种变化,能了知一切人类及动物的心念,能自摄六根无泄无漏,世间九十六种道法都没有佛道高明,教化天上天下众生,就象父母教化孩子一样,能够使他们去恶向善,为天上天下众生作导师,教他们修习正道,都能得阿罗汉正果而解脱。都说:“佛是吉祥的人,善于讲经说戒,咱们一起去看看他的修为。”因此,有五十人一伙,有百人一伙,也有五百人一伙,都来拜见释迦,有些行跪拜礼,有些行绕佛三圈礼,有些行以头磕佛足礼,也有行合什礼,也有些只是通报了一下自己的名字,然后都坐了下来。)

佛为人民说经戒,人民皆叉手向佛。众座中有一长者子,名赖吒和罗,在座中听佛说经以着心中。赖吒和罗自思惟:“如佛经戒者,不宜居家,居家者不能自净学佛道也。”自思念:“不如除头发、被袈裟,行作沙门。”黈罗欧吒国人民闻经戒皆欢喜,绕佛三匝各自还归。赖吒和罗中道屈还到佛所,前为佛作礼,叉手长跪白佛言:“我思念佛经戒不宜居家,居家者不能自净学佛经道也。意欲除头发须、被袈裟,作沙门。愿佛哀我,令我得作沙门。”
佛言:“汝报父母未?”
赖吒和罗言:“未报父母也。”
佛言:“诸佛法,父母不听者不得作沙门,亦不得与戒。”
赖吒和罗言:“诺!请归报父母。父母听我作沙门者,我当来还。”
佛言:“大善!自思议之。”

(于是释迦就为大家讲说经戒,大家都合什默听。有一位叫赖吒和罗的公子,听着听着就入心了,想道:“修习佛所说的经戒,不适合在家修,在家就没办法清静地修习了。”又想到:“我不如就剃了头,穿袈裟,出家当和尚。”大家听完释迦说法后,行了绕佛礼就各自回去了。赖吒和罗走到中途又返回来拜见释迦,合什跪地跟释迦说:“我考虑到佛的经戒不适合在家修,那样无法清静专心修习,所以想剃了头发,穿起袈裟,当和尚。希望佛哀怜我,同意我当和尚。”
释迦说:“你跟父母商量过没?”
赖吒和罗说:“还没。”
释迦说:“诸佛的规矩,父母不同意他出家的人,不能为他授戒。”
赖吒和罗说:“嗯,那让我回去跟父母商量,父母同意后,我再来出家。”
释迦说:“很好,你好好考虑。”)

赖吒和罗即为佛作礼,而归到父母前,白言:“我所闻佛经戒不宜居家,居家者不能自净学佛经道也。意欲除头发须、被袈裟,作沙门。”
父母闻子语声,皆相对啼泣言:“我曹夫妇少子姓,祷祀诸天日月,四面叩头,求哀子姓令续门户后,常恐我卒死门户灭绝。我从天得汝一子耳,举家共重爱,见汝不知厌足,设汝终亡,我夫妇当共坐守汝尸至老,今反欲生弃我曹去耶?”
赖吒和罗语父母言:“如今不听我到佛所作沙门者,从今以去不复饮、不复食、不复沐浴。今听我作沙门者善,不者当就死耳!”便却委卧空地不食,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五日不食。

(赖吒和罗于是拜别了释迦,回到家跟父母说:“佛的经戒不适合在家修,在家就不能清静修习。我想剃了须发,穿起袈裟当和尚。”
赖吒和罗的父母听他这么说,抱头而哭道:“我们夫妻难得子嗣,四面叩头祷告天地日月,哀求能赐个儿子以续香火,一直怕我死得早而断绝了门户。终于天如人愿,我得了你这么一个儿子,全家都珍爱你,怎么看你都不觉得厌烦。假如你不幸早夭,我们夫妻俩必会在你的尸体前一直坐守到老,现在为什么要活活地抛下我俩而离去?”
赖吒和罗对父母说:“如果你们现在不同意我当和尚,从今天去我就不吃不喝不洗漱。如果你们现在同意我当和尚就好事好了,不然的话我就死了算了。”)

赖吒和罗宗亲九族中外,闻赖吒和罗从父母求欲作沙门,父母不听,委卧空地绝谷水浆五日不食。中外宗亲九族皆到赖吒和罗所,晓语令起沐浴饮食。语赖吒和罗言:“汝父母未有汝时,祷祀诸天日月,四面叩头,求子姓适得汝一子耳。汝当供养父母,为续门户后。设汝终亡,父母常欲坐守汝尸至老,何况欲生别离去乎?”赖吒和罗亦不应。宗亲九族皆复到父母前,啼泣谓言:“此儿终不受我谏也。”

(赖吒和罗的九族、内外的亲戚们听说赖吒和罗求父母让他当和尚,父母不同意,就躺在地上不吃不喝已经五天了。就都到赖吒和罗家,开导他让他起来洗漱吃饭,对赖吒和罗说:“你父母还没有你时,祷告天地日月,四面叩头,求老天赐子才得了你这么一个儿子。你应该供养你父母,并续下香火继承门户。假如你夭亡,你父母必会一直守在你尸体旁到死为止,更别说就这么活生生地离散而去。”赖吒和罗也不搭话。亲戚们都回到赖吒和罗父母跟前,哭道:“这孩子终究是听不进我们的劝说。”)

赖吒和罗复有诸亲厚知识,闻赖吒和罗欲到佛所作沙门,父母不听委卧空地,不饮不食五日。亲厚知识皆到赖吒和罗所,谏晓令起沐浴饮食,语言:“父母未有汝时,祷祀诸天日月,四面叩头,求子姓,适得汝一子耳。汝当供养父母,为续门户后。设汝终亡,父母常欲守汝尸至老,汝反欲生别离去耶?”赖吒和罗亦不应。亲厚知识复到父母前,啼泣各自拭泪语父母言:“宜放是子听令作沙门。所以者何?如使乐道作沙门者,后可生相见;设不乐道者,自当弃道来归。当复如何乎?今反空使死亡,臭烂为虫蚁作食,用死人躯为?”今于大短气沮欲死,父母家室妻子、伎人宗亲知识,皆举声大哭。父母拭泪语赖吒和罗:“诸亲厚知识与共约束,设放若作沙门以后,汝当复来归,与我曹相见不?”
赖吒和罗言:“放我去到佛所作沙门,使我生不死,会当来归,与父母相见也。”父母闻子语声便复大哭,即听令去作沙门。赖吒和罗大欢喜自念:“我不食五日,身体大羸瘦。佛时从黈罗欧吒国至舍卫,相去五百里。且自养视,须我强健乃行。”

(赖吒和罗还有不少关系好的厚长老师,听说赖吒和罗想到释迦那当和尚,父母不同意就躺在地上,已经不吃不喝五天了,于是也都来到赖吒和罗家,劝导他起来洗漱吃饭,说道:“你父母还没有你时,祷告天地日月,四面叩头,求老天赐子才得了你这么一个儿子。你应该供养你父母,并续下香火继承门户。假如你夭亡,你父母必会一直守在你尸体旁到死为止,更别说就这么活生生地离散而去。”赖吒和罗还是不说话。老师们回到赖吒和罗父母面前,边哭边擦眼泪说:“应该由这个孩子去当和尚。为什么呢?如果由他求道而当和尚的话,以后还可以活着相见,假如他厌倦了修行,自会还俗归来。为什么要这样呢?现在就这样让他白白地死了,臭了烂了给虫蚁吃,得他的尸体更好吗?”当时,赖吒和罗鼻息微弱,奄奄一息。他的全家、亲戚、老师们都大声痛苦。他父母擦了泪对他说:“有这些老师作证,如果让你去当和尚,你将来会回来跟我们见面不?”
赖吒和罗说:“让我去跟佛当和尚,如果我不死,肯定会回来,与爸妈见面。”赖吒和罗的父母听儿子这么说又大哭了起来,也就同意由他去当和尚。赖吒和罗很高兴地想:“我五天没吃东西了,身体很虚。佛这时已经从黈罗欧吒国转到舍卫国了,去那儿有五百里远,我先保养保养,等身体强壮了才出发。”)

赖吒和罗自养视数日,有气力,前报父母言:“自安,我去到佛所作沙门。”父母复举声大哭,父母拭泪言:“可去,自爱也。”赖吒和罗便以头面着父母足,起绕父母三匝,便去。转到舍卫祇洹,前到佛所,为佛作礼,白言:“父母已听我,佛宁可持我作沙门。”佛即用作沙门,被袈裟、受沙门经戒。佛使诸阿罗汉,日共教授。不敢毁伤经戒,自思惟经道,便得四禅。得第一须陀洹、第二斯陀含、第三阿那含、第四阿罗汉,便得四神足飞行,能以天眼达视、天耳达听,天上天下人民及蚑行蠕动之类,皆闻知所言所念,自知宿命所从来生。随佛十岁,如影随人。

(赖吒和罗保养了几天,有了气力,就去跟父母说:“自己保重,我去佛那当和尚去了。”赖吒和罗父母又放声大哭,边擦泪边说:“去吧,自己照顾好自己。”赖吒和罗便跪下,头脸磕在父母的脚上,然后站起来围绕父母三圈,就出发了。到了舍卫国祇洹城,找到释迦,礼拜完释迦,说道:“父母已经同意了,佛已经可以收我当和尚了。”释迦就收他当了和尚,穿起袈裟,受了和尚的经戒。释迦叫诸已经得阿罗汉的弟子,天天指点他。赖吒和罗不敢毁伤经戒,自己认真参悟佛法,就得了四禅。依次得了初级罗汉须陀洹果,二级罗汉斯陀含果,三级罗汉阿那含果,四级大阿罗汉果,又得了神足通,飞行自在,能用天眼看到一切,天耳听到一切,天上天下的人类及各类动物的起心动念都能了知,能自己查知久远世诸生。跟着释迦十年,寸步不离,如影随形。”)

十岁以后,意念:“我初去家时,与父母辞诀,期当复还相见。”赖吒和罗白佛言:“我初去家时,期当复还相见,愿得行到父母所。”佛念赖吒和罗,不复能入爱欲中如在家时,已从爱欲得度脱。佛言:“大善。”即为佛作礼而去。转行到黈罗欧吒国,晨起被袈裟、持应器,入父母里中,向家门乞食。举家无肯应视者。所以者何?用沙门道故,生亡我大夫子,举家恶见沙门,故不应视也。赖吒和罗到家门,无有乞者亦无应视者,无有白者但得骂詈,亦不忧不愁。适欲去家,有一婢欲出门弃臭豆羹滓,赖吒和罗还顾见婢,问言:“若用是臭豆羹为?”时婢言:“臭恶不可复食,故欲弃之。”赖吒和罗言:“如姊欲弃者,持用乞我。”婢便以着应器中。婢阴识赖吒和罗手足语声,即念:“是我大夫子也。”即走入语其母:“大夫子已来在外。”母大喜语婢:“审如汝言者,今日即免汝为良民,便以我所著身上衣被珠环,悉赐与汝。”母便走至夫所,夫时适在中庭梳头,语夫言:“婢见我子赖吒和罗来在是门。我语婢言:‘汝审见赖吒和罗者,我悉脱身上衣被珠环,乞丐与汝,免汝为良民。’”母语夫言:“疾起分布行求索之。”夫即敛头,走行于诸街曲里巷而求索之。见赖吒和罗于屏处仰头视日,适得饭时,便止食臭豆羹滓。公便前言赖吒和罗:“汝不当来归于家好坐食美饭耶?而反于是间止食臭豆羹滓为?”赖吒和罗语父言:“我弃家学道作沙门,无家,我当那所得家?”公呼共归家,不肯随去。公便宿请:“明日来,到家饭,行见汝母。”赖吒和罗言:“大善!”公归语妪言:“赖吒和罗审来在此,我已宿请,明日当来饭。子受请,所当具者便饶具之。”母即呼舍中奴婢皆着前,告言:“我初入门时,父母所送我,金银白珠珍宝,悉出着中庭地,以物覆其上。”婢即受母教,悉出金银白珠珍宝,积着庭中,物覆其上,高出人头上。
赖吒和罗,食时被袈裟、持应器,到父母家。父母遥见子来入门,母便取金银积上覆去之,前以两手把金银散之。语赖吒和罗言:“见金银珍宝,是汝母入门时所有也,汝父所有也,金银珍宝无央数,汝可取,以布施饮食极自娱乐。用沙门作为?不如作白衣自在家也。”赖吒和罗语父母言:“如使大人用我言者,我欲诫大人一事。”父母言:“大佳!受教。”赖吒和罗言:“取宝物上覆皆用作囊,悉取珍宝盛着囊中,载着车上,持到恒水边,视占深处以投其中。所以者何?畜财宝者,令人多忧,或恐县官盗贼、或恐水火、或恐怨家。”

(十年过后,赖吒和罗想起:“我刚离家与父母辞别时,曾约好要回去见他们的。”于是便跟释迦说:“我刚离家时,曾与父母约好要回去见他们的,请同意我回家看看。”释迦考虑到赖吒和罗不会再会象在家时那样迷失于爱欲之中,已经从受欲中解脱出来了,便说:“很好。”于是,赖吒和罗便拜别了释迦。回到黈罗欧吒国后,早晨起来穿着袈裟,拿着饭钵,来到父母家门口讨饭。全家没有一个出来理他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有佛教的缘故,活活地毁了他家的大公子,所以全家都讨厌见到和尚,所以没有一个人愿出来理他。赖吒和罗到家门口,没人施舍也没人理睬,没人过问只得了一些咒骂,也不忧也不愁。就在要离开之时,有一个丫环出门倒臭豆羹滓,赖吒和罗回头看到丫环,就问:“还要不要这些臭豆羹啊?”这时丫环说:“都有恶臭,不能吃了,所以准备倒掉。”赖吒和罗说:“如果大姐是准备倒掉的话,那请倒过来施舍给我吧。”丫环就倒到他的饭钵中。丫环暗中辨认赖吒和罗的手足声音,就想:“这是我家大公子啊”。立即跑进去告诉赖吒和罗的母亲:“大公子来了,就在外面。”母亲非常高兴地对丫环说:“真的象你说的那样,今天就免去你的身契还你平民之身,且把我身上衣服及所佩的珠环等物全都赏赐给你。”母亲便跑去他父亲在的地方,他父亲刚好在中庭梳头,他母亲告诉他父亲:“丫环看见我们的儿子赖吒和罗回来了,就在门外。我跟丫环说:‘如果你真的看见的是赖吒和罗,我把身上的衣服及珠环全脱下来给你,免掉你的身契还你平民之身。’”他母亲对他父亲说:“快去吩咐大家去找他。”他父亲便理好头发,到各处大街小巷找他。看见赖吒和罗在牌坊处抬着头看太阳,正是吃饭的时候,便只是吃了那臭豆羹滓。他父亲便上前对赖吒和罗说道:“你不能到家里好好坐着吃点好饭,却反要在这儿只吃这点臭豆羹滓?”赖吒和罗对父亲说:“我出家学道做了和尚了,没有家,我应该把哪儿当成我家?”他父亲叫他一起回家,他不肯跟着去。他父亲就提前约请:“明天回来,到家里吃饭,过来见见你母亲。”“赖吒和罗说:“很好。”他父亲回去告诉他母亲说:“赖吒和罗真的回到这儿了,我已经约请了,明天会来吃饭。他已经受请了,能准备都多准备。”他母亲就把家中的奴婢都叫到跟前,告诉他们说:“我刚嫁过来时,我父母送我的金银白珠珍宝,全部拿出来放在中庭地上,用东西盖起来。奴婢立即他母亲的意思,把金银白珠珍宝全部拿出来堆在庭院里,用东西盖起来,堆得比人还要高。
第二天中午吃饭时,赖吒和罗就穿着袈裟,拿着饭钵,来父母家。父母远远看见儿子回来进了门,他母亲就把盖在金银珠宝的东西揭开,向前用两手捧起施给赖吒和罗,并说:“你所看见的金银珍宝,是你母亲我嫁入门时的嫁妆,也是你父亲的东西,金银珍宝无数,你随便拿去布施、吃喝、尽情玩乐。当和尚做什么?不如当公子在家里好。”赖吒和罗对父母说:“如果父母大人肯听我话的话,我想劝诫父母大人一件事。”父母都说:“很好,愿受教诫。”赖吒和罗说:“用盖宝物的东西做个袋子,把全部珠宝都装进袋子里,放在车上,运到恒水河边,找个水深的地方把它扔下去。为什么呢?积多了财宝,令人多得忧心,要么怕县官盗贼劫去、要么怕被水灾火灾冲掉烧掉、要么怕被仇家抢去。”)

父母便生意言:“赖吒和罗不可以财宝化也。试持故时诸美人妓女化还之耳。”母即到诸美人妓女所,教令悉沐浴庄严,着珠环饰服,如赖吒和罗在时所喜被服来出。母教诸美人妓女言:“汝出见赖吒和罗者,但言大家子!何所玉女胜我曹者,而弃我曹行学道,更求玉女乎?”诸美人妓女即受母教庄饰出,诸美人妓女语赖吒和罗言:“大家子!何所玉女胜我曹者?而弃我曹行学道,更求玉女乎?”赖吒和罗言:“我不用索玉女故,弃诸姊去也。”诸美人妓女闻之语即惭愧,长跪低头以手覆面言:“以不用我曹作妻,反呼我曹为姊。”赖吒和罗语父母言:“何为致相娆?欲作饭者善,不能者已。”父母即为出饭具着前,便饭食。父母欲久视其子,恐饭已便舍去,敕闭诸门户皆令下门钥。饭竟,为父母说经言:“诸野人畜兽不当拘闭,畜兽不得自在,且舍人走。饭已,当去耳。野兽得脱,便走入深山。梳头着泽画眉粉白黛黑,可以化愚人耳;已度世之人,不可以此化也。视子骸骨皮肉裹之,饰以金珠珥珰?瑶之人,向是曹人如入汤火中,火适无所爱。香熏涂身可以化愚人,不可化度世之人也。不能自知当所为而为之,亦不能别父母,亦不能别兄弟,人心有所爱,不能自绝也。妇女譬若众水,水流入大海,愚人向女人,便流入泥犁中、禽兽中薜荔中,意欲脱于生死忧苦者,欲得泥洹道者,当远离妇女。”赖吒和罗为父母说经竟,便飞从天窗中出去,如猛师子走得脱。

(他父母便想:“赖吒和罗没办法用财宝来诱化,还是试着召过去他在家时能歌善舞的美妻良妾诱化他还俗。”他母亲就到各房妻妾处,叫她们都洗浴梳妆,穿着佩满珠环的彩服,依赖吒和罗在家时最喜欢的那种穿装打扮。他母亲告诉各位美人说:“你们出去见赖吒和罗时,都说:‘大公子,什么地方的玉女比我们更美,而使你抛弃我们学道,好去追求那些玉女啊?”赖吒和罗说:“我用不着求玉女的缘故,所以离诸位姐妹而去。”诸位妻妾听他这么说都很羞愧,跪在不起,低着头用手捂面说:“已经不把我们当妻妾看,反而叫我们为姐妹。”赖吒和罗对父母说:“为什么要用这些来烦扰我?想做饭那就好,不能做就算了。”他父母立即给他上了饭具在他面前,马上开饭。他父母想能长久看得到儿子,怕他吃完了饭就离开,教家人把门都关了,并且都上了锁。吃完饭后,为父母说法:“野人畜兽不应该关起来,那样畜兽们没有自由,且放人离开。饭已经吃完了,应当离开了。野兽离开后,便会回归深山。象梳妆打扮画眉施粉(的女子),诱化一般人还可以,已经解脱了的人,是没办法用这个方法诱化的。看他们也只是皮包骨头,然后再用金珠珥珰等装饰之人,如果把他们放进烈火中,烧过后还有什么可留存而作为喜爱的?香熏涂身可以诱化一般的人,但没办法诱化已经解脱了的人。不能明了该做才做,也不能离别父母,不能离别兄弟,因为人心中有欲爱,没能力自已断绝。女人就象是河水,所有的河水都流入大海,俗人追求女人,于也都堕入地狱中、禽兽中、薜荔中(不知何意,应该是鬼道中的意思),有意想从生死忧苦中解脱出来的人,想得涅槃正果的人,应当远离女人。”赖吒和罗为父母说完法,就从天窗中飞了出去,象勇猛的狮子从笼子里逃脱。)

时国王名拘猎,与赖吒和罗少小亲厚。王有一庐观在城外,赖吒和罗飞往前入庐中,有树名维醯勒,止坐其下。时王拘猎偶欲出到庐游戏,敕庐监令豫扫除,庐监被敕即行扫除。见赖吒和罗在维醯勒庐树下坐,庐监见之,即行白王:“扫除已净。王常可道说亲厚知识赖吒和罗,今在庐中树下坐。王欲见者可孚行。”王闻之大欢喜,即严驾而出。到庐外,下车步入至赖吒和罗所前,作礼却坐。赖吒和罗言:“王来到,是大善!”王言:“虽我自来者,卿是我少小知识,意欲持财物极意相遗。”赖吒和罗报王言:“不宜持财物相遗也。今我以弃重担牢狱解去也,王复欲持牢狱重担着我上耶?不宜持是来相与也。”王言:“我当持何等相遗也?”赖吒和罗言:“王但当言:‘令我国炽盛,五谷丰熟,人民众多,乞丐易得,可止我国中,我不得令吏民侵抂卿。’”王言:“受教,当如所愿赖吒和罗所言。”

(当时国王叫拘猎,与赖吒和罗是年少时的好朋友。国王有一处庐观设在城外,赖吒和罗飞到庐观中,有一颗树叫维醯勒,停下来坐在树下。这时国王拘猎碰巧想到庐观玩耍,命令庐观的监守官预先进行打扫,庐监官接到命令就立即进行打扫。看见赖吒和罗在维醯勒庐树下坐着,庐监看见后,立即上报国王:“已经打扫干净了。大王常说的熟识的高僧赖吒和罗,现在就在庐观的一棵树下坐着。大王如果想见他请速来。”国王听后大喜,立即严驾而出。到了庐观外,下了车走到赖吒和罗跟前,行了见面礼后坐了下来。赖吒和罗说:“大王来啦,很好。”“虽然我是自己来的,但你是我少年时的好友,我想拿些财物尽情相赠。”赖吒和罗回国王说:“不应该拿财物馈赠给我。现在我已经弃了重担解了枷锁,大王又想拿重担枷锁压在我身上啊?不应该拿这些来相赠。”国王说:“我应该拿什么来相送呢?”赖吒和罗说:“大王只要说:‘希望我国兴盛,粮食丰收,人民众多,化斋容易得,可留在我国,我命令官民不得侵犯你。’”国王说:“听你教诫,可以满足你说的愿望。”)

王言:“我欲有所问,愿听我言。”赖吒和罗言:“大善!”王便言:“凡人作沙门有四苦事,乃行作沙门耳。何等为四?一者年耆,二者病瘦,三者孤独,四者贫穷。人有是四苦者,乃行作沙门耳。今我视卿,了无是四事,用何等故作沙门乎?”王言:“所以年耆作沙门者,人老自念气力薄少坐起苦难,不能远行治生致钱财,正使有财产不能坚持,用是故除须发作沙门;我视卿了无有是,头须正黑身体完具,适是中年当自娱乐,时有父母啼泣,不乐卿作沙门。二者若人身被重病身体羸瘦,自念不能治生致钱财,正使有财产不能坚持,用是故除须发作沙门;我视卿了无是,重病身体强健。三者人有孤独一身,不能治生致钱财,正使有财产不能坚持,以是故作沙门;我视卿了无是,除王家宗亲,视我国中尚无过卿者。四者人贫穷饥寒无以自给,自念贫穷无以治生,以是故除须发作沙门,得乞丐以自活;我视卿了无是,我视国中富者,无过于卿者。人用是四苦故作沙门耳。”王问:“宁复有异是四事作沙门者不?”
赖吒和罗言:“佛持是四事常自道说,皆更知之,用教诫人,我心中审如佛言,是故我除须发被袈裟作沙门。何等为四?一者人生无有能避于老者,无有能止身使不老者。二者无有能避于病者,身无有代人死者。三者人死空身,不能赍持财产去。四者人至死,无有能厌于爱欲及财产者,人皆为财产爱欲作奴婢。佛为我说是四事,我心信之,故作沙门。”

(国王说:“我想问些问题,愿意听我说不?”赖吒和罗说:“很好!”国王便说:“一般人当和尚都是因为有四种困苦的情况才出家当和尚。有哪四种?一是岁数大了,二是身体不好,三是无依无靠,四是贫穷。人们有这四种困苦的情况才出家当和尚。现在我看你,绝不存在这四种情况,因为什么缘故当和尚?”国王继续说道:“之所以岁数大了去当和尚,是因为人老了考虑到气力不行了,起居都困难,不能出门营生赚钱,即使有财产不够以后的用度,因为这样所以剃了头当和尚。我看你绝没有这种情况,头发胡须正健黑之时,身体也完好无损,正是中年应该好好享乐的时候。当时你父母啼哭,不愿你当和尚。第二种情况如果人平时病重,身体很差,考虑没法营生赚钱,即使有财产不够以后的用度。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剃发当和尚。我看你绝没有重病,身体强健。第三种情况是因为孓然一人,无依无靠,没能力营生赚钱,即使有财产也不够将来用度,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剃了头发当和尚。我看你绝没有这种情况,除了王家宗族,环顾我国中的人还没有比你们家族人丁兴旺的。第四种情况是人太穷,饥寒交迫没有办法自给自足,考虑到实在太穷没有办法生活下去,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剃了须发当和尚,可以化斋而活命。我看你绝没有这种情况,我看国中富人,没有比得过你家的。人们因为这四种情况才当和尚的。”国王问道:“难道还有不同于这四种情况而当和尚的吗?”
赖吒和罗说:“佛常常拿四件事来说道,且都向大家宣扬,以此来教导人们,我心中认可佛的说法,所以我剃了须发穿起袈裟当和尚。是哪四件?一是人生没有能逃得过老去的人,没有能使自已不变而长生不老的。二是没有能逃得过病的人,身体没有能由别人代死的人。三是人死后一切皆空,不能带着财产一起。四是人到死时,还没有能厌弃爱欲及财产的,人都是为财产爱欲当奴婢的。佛告诉我这四件事,我认可这个道理,所以当了和尚。”)

王言:“卿说是四事征促,我意不解,愿更为我广说之。”
赖吒和罗言:“我自问王,王当以诚报我。王年二十三十至四十时,气力射戏、上象骗马、行步趍走,当尔时,自视宁有双无?”
王言:“实如赖吒和罗言,我年二十三十至四十时,自视无双,如我射戏、上象骗马、行步趍走;今年长老,气力衰微坐起苦难,意欲有所越蹈,不能越度。”
赖吒和罗言:“佛说是一事,我用是故,剃头须作沙门。”
王言:“佛说是事,实奇实善,入我心中。”

(国王说道:“你说的这四件事太简明厄要了,我脑子还不太理解,请再为我详细说说。”
赖吒和罗说:“我来问大王,大王以实话回答我。大王年纪二十、三十、及四十的时的气力,射箭、骑象、驾马、行走、跑步,那个时候,自认为还有另一个人比得上不?”
国王说:“确实象赖吒罗言所说,我年纪在二十、三十、及四十时,自认为没有人能比上象我这样射箭、骑象、驾马、行走、跑步。现在年数大了,气力不足,坐起都有困难,即使心虽想行动敏捷一些,但已经达不到那样的程度了。”
赖吒和罗说:“这就是佛所说的第一件事。我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剃了头发当和尚。”
国王说:“佛说的这件事,实在是奇妙实在是正确,我听了很入心。”)

赖吒和罗问王言:“国中宁有傍臣百官仰王生活者不?”王言:“然,有是。”
赖吒和罗言:“王曾被病困劣着床时不?”王言:“然,有是。”
赖吒和罗言:“被病着床时,王呼傍臣百官仰王生活者,教敕言:‘今我被病困剧,汝曹共分取我病去。’王虽有是教,臣下宁能共分王病持去不?”
王言:“不也。身会当自受之,傍臣不能代。”
赖吒和罗言:“佛说是,是为二事,我用是故作沙门。”
王言:“实奇实善,入我心中。”

(赖吒和罗继续问国王道:“国里有没有群僚百官仰仗大王而生活?”
国王答:“是的,有这样的情况。”
赖吒和罗再问:“大王曾有因生病而被困卧在床上的时候没?”
国王答道:“是的,有这样的情况。”
赖吒和罗再问:“因为而躺床上时,大王叫来那些仰仗大王而生活的群僚百官,命令道:‘现在我被病所困,你们各自把我的病分了去。’大王即使有这样的命令,大臣们真能把大王的病分担了去不?”
国王说:“不会。身体会自己承受病苦,大臣们没法代受。”
赖吒和罗说:“佛说的这个,就是第二件事,我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当了和尚。”
国王说:“实在奇妙实在正确,合我心意。”)

赖吒和罗问王言:“若人寿终欲尽且死时,人之意所不喜也,虽不喜亦不能得离于死。”赖吒和罗言:“人自知当死,何以故不豫持珍宝着当所生处?”
王言:“不能持珍宝豫着当所生处也,皆当弃,空去耳。”
赖吒和罗言:“佛说是,是为三事,我用是故作沙门。”
王言:“佛说是事,实奇实善,入我心中。”

(赖吒和罗继续问国王:“如果人寿尽将死的时候,人的想法当然是不喜欢死的,但即使不喜欢还是没办法避免死亡。”“人既然自己知道要死了,因为什么原因而不预先拿珍宝放到要投胎的地方呢?”
国王说:“没办法拿珍宝预先放在要投生的地方,都得扔了,只能空手去。”
赖吒和罗说:“佛说的这件事,是第三件事,我因为这个缘故当了和尚。”
国王说:“佛说的这件事,确实奇妙确实正确,入我心思。”)

赖吒和罗问王言:“王宁有国中安宁、人民炽盛、五谷丰熟?”
王言:“有是。”
赖吒和罗言:“若有人从东方来,至诚语王,王亦当信其所言:‘我从东方来,见有大国,国中丰熟、人民炽盛。我识道径,能持王兵往攻取其国。’王闻是语,宁欲使人往取其国不?”
王言:“然,贪其利入,犹欲取之。”
赖吒和罗言:“若复有人从南方来、西方来、北方来者,道说有国如东方者,王宁欲取之不?”
王言:“然,贪其利入,犹欲取之。”
赖吒和罗言:“若复有人从海一边渡来,至诚语王,王亦信其所言:‘言海一边有大国,国中五谷丰熟、人民炽盛。我识道径,能持王兵往攻其国。’王闻是语,宁欲使人取其国不?”
王言:“然,贪其利入,犹欲取之。”
赖吒和罗言:“佛见是事,知人苦贪无厌足也,是为四事,我用是故作沙门。佛见是四事,用教诫人。”
王言:“佛说是事,实奇实善,入我心中。”王言:“佛豫知去来现在之事,善乃如是耶?”

(赖吒和罗再问国王:“大王是否已经国中安宁,人民众多,粮食丰盛了?”
国王说:“是的”
赖吒和罗说:“如果有人从东方来,很诚心地告诉大王,大王也相信他所说的:‘我从东方来,看见有一个大国,国中粮食丰盛,人民众多。我识得道路,能带兵去夺取此国。’大王听到这样的话,是否会派人去攻打那个国家?”
国王说:“会,贪图有利可得,还是想夺取它。”
赖吒和罗说:“如果又有人从南方来、西方来、北方来,告诉你有一个国家象东方那国一样,大王会想去夺取不?”
国王说:“会,贪图有利可得,还是想夺取它。”
赖吒和罗说:“佛见到这样的事情,知道人心苦贪而不知足,这是第四件事。我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当了和尚。佛看见这四件事,用来教化众人。”
国王说:“佛说的这样的事,实在是奇妙实在是正确,很入我心。佛能了知过去未来现在之事,真有这么厉害啊!”)

赖吒和罗言:“王自有国及四方国,常不厌足,复悕望海外国。佛见世间人有财宝者,皆坚藏守之,不肯布施与人,悭贪藏之,更复求索。帝王及人民,皆不知厌足,至于死不弃爱欲,会当舍其死,所有财宝皆置空去,当趣所作善恶道。善恶随人,如影随人。人死后,家室宗亲啼哭悲哀,棺敛葬埋,人生独生、死亦独死,身作善恶身独当之,无有人代者。饮食金银珍宝,不能令人得道,财富不能救护人命,令不老死。人之所思念多端,人之所爱乐也,人志意数转,不能专一。佛言:‘人坐恣意故,以致凶变怨偶恐惧,譬如穿盗者之所念也。人从后得之,身所作恶,自陷其死,如世间人作恶,死后当入泥犁、畜生、薜荔中。譬如树木生华叶成实者,中有花时堕者,中有成果时堕者,中有大时堕者,中有熟时堕者。人亦如是,中有从腹中堕者,中有堕地死者,中有半年死者,中有老时死者,人命不可知。’”赖吒和罗言:“我用是故作沙门,凡人谓我不能治家故作沙门。虽有诸论议,要不如学道。”
赖吒和罗说经竟,王便得第一须陀洹道,便受五戒: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犯他人妇女,四者不妄语两舌,五者不饮酒。王受戒已,即作礼而去。

(赖吒和罗说:“假如大王拥有自己的国家及四方大国后,还会不知足,又会窥望海外的那些国家。佛见世间有财宝的人,都深藏看守,不肯施舍给他人。不但悭贪深藏,且还会再去索求更多的财宝。帝王与平民,都不知道知足,到死了也不知舍弃爱欲。一旦到他该死之时,所有的财宝都舍弃而空手而去,会投生到他所作的善恶业所得的去处。善恶业力附着在人身上,就象人影跟着人一样。人死之后,全家亲人及亲戚都啼哭悲哀,放在棺材里埋葬,人生时一个人生出来,死时也一个人死去,人所作的善恶业力都由自身承担,别人没法代替。饮食、金银珍宝,没法让人得道,财宝没法救护人命而让人不会老死。人之所以心思繁杂,都是因为人所有贪爱,人思想分散,不能专一静定。佛说:“人因为有贪念的缘故,所以导致凶变怨恨恐惧。就象盗贼心里总是掂记着别人的东西,然后开始行动,因为身所作恶业,陷自己于死地(被抓的意思)。同样,世间人作恶,死后会堕入地狱、畜生道、薜荔道中(应该是饿鬼道)。就象树木开花结果一样,有些花开时就掉了,有些是刚结了果就掉了,有些是果实稍大一些就掉了,有些是熟后才掉。人也一样,有在娘胎里就死了,有刚出生就死了,有中年死的,也有老了才死的,人的寿数无法预料。’”赖吒和罗说:“我因为这些缘故所以当了和尚,一般人说我是没能力料理俗事才当和尚,虽然有种种是非议论,但都不如学道所得划算。”
赖吒和罗说法完后,国王便得了初级罗汉须陀洹果,于是便受了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犯他人妻女,四不说谎不搬弄是非,五不喝酒。国王受戒后,就施礼回去了。)

2011/12/07 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