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阿含部T01N0066《魔娆乱经》67《弊魔试目连经》之我译(重要,祛魔正法)

注:经译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全文意译,考虑现代人的时间与习惯,以简洁行文突出法理为第一要素。第二部分是分片段详译,以与原经同步为侧重。根据经文情况,有时两种译文基本相同,有时第一部分将对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进行省略或一笔带过。

有一次,大目乾连作监工为释迦作窟房。正在督导大家做工时,有一个叫波旬的恶魔化成一个很小的身子钻到目乾连的肚子里。目乾连想:“怎么回事,我的肚子这么胀,象吃豆吃多了似的,我入定查看一下。”于是大目乾连就回到练功房打坐,一查就知道是这个波旬捣的鬼。于是大目乾连就说:“波旬,你出来!不要触挠如来及如来弟子,不要因此而遭受无穷无尽的苦报,这对你没什么好处。”于是波旬就想:“这个和尚又看不见我,在那儿瞎说。如果说是他师傅释迦嘛,还有可能有这能力,何况就算释迦也未必就能看见我,他一个徒弟,就能看见我?这是不可能的事!”目乾连说道:“波旬,你的心思我知道。你以为我看不见你而在那儿瞎说,认为我师傅也未必能看得见你,何况我这个徒弟。”波旬大惊:“这个和尚真的能看见我。”于是,便从大目乾连口里飞了出来,化回原形站在他面前。

于是大目乾连告诉波旬:“波旬,很久以前,有一个如来叫拘留孙。那时,我也是魔,叫瞋恨。我有一个姐姐,叫黤黑,你是他的儿子,也就是说,你是我的外甥。拘留孙如来有两个最杰出的弟子,一个叫洪音,一个叫还生。为什么叫洪音呢?这位尊者住在梵天上,发大声音可以通彻三千大千世界。为什么叫还生呢?这位尊者住在村镇旁边,常常早上去镇里化斋。不过化斋只是肉体动作,意念则一直回照自身,六根清醒且圆静合一,内在湛然不动而常处定中。化完斋,就回去洗漱洗漱,然后拿着蒲团或到安静的地方,或到树下,或到空旷处开始打坐,入静很快,常常处在想知灭定中。有一次,附近放羊放牛的、挑柴担草的、种田赶路的人们看他坐着长时间不动,便说:‘这个和尚死在这儿了,大伙们整些柴草牛粪把他烧化了吧。’点上火后大家也就回去了。第二天凌晨,尊者从定中出来,收拾收拾了衣钵,又象往常一样,意念靖定地到村镇里化斋。那些烧他的人见了大吃一惊,互相传说:‘那个和尚昨天我们看他在那儿象死了一样,就放火把他烧了,没想到他居然还活着。’因此这位尊者就叫还生。”

“我见他们修行精进,就想道:‘这些和尚,天天习禅,深得三昧,常常处在定境之中。就象拉磨的驴子,念着前面永吃不到的那颗麦子;又象猫伏在老鼠洞口,全神贯注等候老鼠露身;又象鸺狐,伏在空墙之中等待老鼠的出现;又象鵁静立水中,纹丝不动等候鱼儿跃起一样。专意不散,纯禅而禅。为什么叫做禅?是什么在禅?是什么禅?这个禅这么厉害,就不会有散乱、忘失、摇动?他们在禅中,我居然无法知道他们的行踪,也无法了知他们的生灭。我要跟那些婆罗门居士说:‘这些精进的和尚该骂、该打,弄些是非,让他们生气起来。如果他真的起瞋心,我就可以抓住这个因缘,扰乱并控制他。’’于是,我就向婆罗门居士说:‘这些精进的和尚,应该打他骂他说他是非,让他起瞋恚心。用木棒打,或石头扔,或杖击,把他头打破,把他衣钵打坏。’那些居士就真的把拘留孙如来的弟子的头、饭钵、衣服都打破了。被打的那弟子就去见拘留孙如来。那时,拘留孙如来正在为无数无量的大众说法。见那个弟子一副惨相地从远处回来,就告诉大家:‘你们看那个同修,他是因为恶魔鼓动婆罗门居士打骂他想使其起瞋恚心而得的。如果他真起瞋恚心,那恶魔就可以因此而趁虚而入。你们大家,要修慈,用慈心向一方满住,一方修习圆满后,再依次向其他三方及上下所有方位满住,要无怨无结,无量无边,遍一切法界,平等诸类而慈心爱之。慈心修习圆满后,再依次修习悲心、喜心、舍心,要修到四无量心皆满住一切法界。这样恶魔就得不到入侵你的因缘。’那些被我鼓动打骂侮辱过这些真正持戒奉法的和尚的婆罗门居士,因为这些事,死后都堕生到泥犁地狱中,受种种无尽无量之苦,自悔道:‘我们之所以福薄罪重苦深,都是因为侮辱打骂那些持戒奉法的和尚的缘故,我们堕生到这儿,这都是自作自受,跟了魔教是无法获福的。’于是我就想:‘看来用这种方法,想使这些和尚生瞋心是行不通的。我决定变换策略,我要向那些婆罗门居士说:‘那些精进的和尚,应该恭敬供养承事。’如果供养与承事,使那些和尚起贪心或贡高我慢心,这样我就可以得到因缘趁虚而入。于是就叫那些婆罗门居士见着这些和尚时,把衣服脱了铺在地上,请他们从上面走,并说:‘精进的长老,请从上面走。你们的修行极难得,这样做能使我得大福报。’又令婆罗门居士把头发洗干净了铺在地上请这些和尚从上面走,也说类似赞美的话语。又令婆罗门居士拿出种种食物供养这些和尚,或请到家中恭敬供养,都说:‘诸位长老,随便拿随便用,可以使我得大福报。’这些婆罗门居士,因为这等供养因缘,死后都生在善天上,自思道:‘我们有这样的福气,都是因为向那些精进和尚作了那些供养的缘故。’那些受了供养的弟子就来见拘留孙如来。当时,拘留孙如来还是在为无数大众讲法。见这些弟子远远而来,就告诉大家:‘你们看见那些同修不?这是恶魔鼓动婆罗门居士特意供养承事他们,以便使他们起心动念,那样恶魔就可以趁虚而入。你们大家,无论做什么,都应该知晓一切都是无常而不长久的,一切终会消失,一切幻相都应该远离,要消去这些幻相而定于禅中。这样,恶魔就没有骚扰侵入你的因缘了。于是我便想道:‘看来我用这种方法还是无法获得入侵的机会,我要化作壮汉伏在路边,直接用木棒把洪音的头打出血来。’那天早晨,拘留孙如来整理好衣钵到村镇里化斋,洪音尊者与其他弟子一起跟在后面。路上我就把洪音的头打破了,但洪音就跟在拘留孙如来后面,默不作声。拘留孙如到了村镇后,回头看到洪音的头被打破了,就叹了一口气道:‘这个瞋恚魔,不知道节制,造下大罪恶。’拘留孙如来刚说完,我就直接以肉体而堕入阿鼻地狱中,在地狱中一层层流转。就象蝌蚪被扔在旱地上,牛被生剥了皮,痛不可言,但地狱中的苦比这个要重亿千万倍。当时狱卒告诉我:‘你应该知道,好有一比,一只鸟从眼前飞过的时间,就是过了十千万岁,但这个比法都还算不上恰当。’我在地狱的寿数就是这样。从阿鼻地狱出来后,还遭受其他的苦报达二万多岁。”

波旬听后,很害怕,汗毛孔都竖了起来。

(后面偈与经文虽有些许相关,但大多又不太相关,说理不是记事不是,意义不大,不译。)

注:四无量心是修行者必修的功课,尤其是修炼到高层后,向上走就是消业的过程,任何的怨亲债主都是你的大障碍,而修习无量心则可以化解这些怨仇。就算是平常人,修习四无量心,也会使你生活中少口舌是非,到任何地方都得善缘,受人敬重。人缘或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尤其要练。

原文按片段对照译文: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01 册 No. 0067 弊魔试目连经

No. 66 [No. 26(131), No. 67]

佛说魔娆乱经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No. 67 [No. 26(131), No. 66]

弊魔试目连经(一名魔娆乱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67本:一时,佛游于焚祇国妙华山恐惧聚鹿苑中。尔时,贤者大目乾连,夜于冥中经行,由于平路经行往返。于时,弊魔往诣佛所,自化彻景入目连腹中。贤者大目乾连:“吾腹何故而作雷鸣?犹如饥人而负重担。吾将入室正受三昧,观察其源。”于是目连即入其室三昧观身,即时睹见弊魔作化彻景入其腹中,即谓之曰:“弊魔!且出且出!莫娆如来及其弟子,将无长夜获苦不安坠于恶趣。”
66本:一时,婆伽婆在跋祇尸牧摩鼻量鹿野园中。彼时,尊者大目乾连,为世尊作窟,时露地彷徉,教授令作。彼时,魔波旬自化其身令微小,入尊者目乾连腹中。彼时目乾连,便作是念:“何以故?我腹便重,犹若食豆,我宁可如其像三昧正受,以三昧意,自观己腹。”于是尊者大目乾连,离彷徉处,至经行,捶敷尼师坛,结跏趺坐。于是尊者大目乾连,即如其像三昧正受,以三昧意,自观己腹。彼尊者大目乾连,即便知之,此魔波旬,入我腹中。于是尊者大目乾连,还从三昧起,告魔波旬曰:“汝波旬还出!汝波旬还出!莫触饶如来及如来弟子,莫于长夜遭无量苦,无义饶益。”

(此段以66本为准:有一次释迦渡化到一个叫什么什么的地方。那时,大目乾连作监工为释迦作窟房。正在督导大家做工时,有一个叫波旬的恶魔化成一个很小的身子钻到目乾连的肚子里。目乾连想道:“怎么回事,我的肚子这么胀,象吃豆吃多了似的,我入定查看一下。”于是大目乾连就回到练功房禅坐,一查就知道是这个波旬捣的鬼。于是大目乾连就说道:“波旬,出来!波旬,出来!不要骚挠如来及如来弟子,不要因此而遭受无穷无尽的苦报,这么做没什么好处。”)

66本:于是魔波旬,便作是念:“此沙门亦不知不见,而作此言:‘汝,波旬!出!汝,波旬!出!莫触娆如来及如来弟子,莫于长夜遭无量苦,无义饶益。’谓彼世尊,有如是力,如是有所能,彼世尊犹不能知我见我,况复弟子,能知能见?是事不然!”
67本:魔心念言:“今此沙门,未会见我亦不知我,横造妄语:‘弊魔!且出且出!勿娆如来及其弟子,将无长夜获苦不安。’正使其师大圣世尊,尚不知吾,况其弟子?”

(此段以66本为准:于是波旬就想:“这个和尚又看不见我,在那儿瞎说。如果说是他师傅释迦嘛,还有可能有这能力,何况就算释迦也未必就能看见我,他一个徒弟,就能看见我?这是不可能的事!”)

67本:目连报曰:“吾复知复知卿今心所念:‘其师大圣尚不能知,况其弟子,知吾所在耶?’”魔即恐惧:“今此沙门已觉我矣!”即化彻身出住其前。
66本:“汝波旬!汝所念,我亦知之。汝所作念:‘沙门不知不见,而作此言:“波旬!出!波旬!出!莫触娆如来及如来弟子,莫于长夜遭无量苦,无义饶益。”谓彼世尊,有如是力,如是有所能,彼犹不能知我见我,况复弟子,能知见我?是事不然!’”
于是魔波旬,复作是念:“此沙门为知见我,而作此言:‘汝,波旬!出!汝,波旬!出!莫触娆如来及如来弟子,莫于长夜遭无量苦,无义饶益。’”于是魔波旬,即从尊者大目乾连口中出,便在前立。

(此段2本合参:“波旬,你的心思我明白。你以为我看不见你而在那儿瞎说,认为我师傅也未必能看得见你,何况我这个徒弟。”波旬大惊:“这个和尚真的能知道我。”于是,便从大目乾连口里飞了,化出原形站在他面前。)

66本:彼魔波旬,却住一面已,尊者大目乾连,告波旬曰:“波旬!昔过去世有如来,名拘楼孙无所著.等正觉。我在彼时,亦为触娆魔。我有妹名迦罗,汝是彼子。汝波旬!当以此知,汝是我妹子。彼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魔波旬有弟子,名毗楼(音声)萨若,最上最贤,胜诸弟子。何以故,波旬而令尊者毗楼,字为毗楼萨若?波旬!此尊者毗楼者,住梵天上,能以香声,满千世界,无有弟子与此等者、与声等者,无相似者,谓能说法。此波旬以是故,而令尊者毗楼,名曰毗楼萨若。此波旬以何方便,令彼名萨若字曰萨若?此波旬名萨若者,彼依村城住,早起着衣服持衣钵,诣村城乞食,自护其身,诸根具足,意念常定。彼诣村城乞食已,中后而还,举衣钵澡浴其足,举尼师坛,着右肩上,若至静处、若至树下、若至空处,依敷尼师坛,结跏趺坐,轻举速疾,入想知灭正受。彼中牧羊人,若见牧牛人,或担薪人,或行路人,若见彼速疾入想知灭正受,见已作是念:‘此沙门,坐此静处今命终,我等宁可以干草木牛粪,若敷碎草木,积覆其身,然火当还。’彼牧羊人、牧牛人、担薪人、行路人,以干草木,若敷碎草木,积覆其身,然火已,离而还。于是尊者萨若,过夜已从三昧起,轻举速疾收拭其衣,依城村住。彼晨起着衣服,与衣钵俱,诣城村乞食,自能护身,具足诸根,意念常定。若彼所见,牧羊人、牧牛人、担薪人、行路人,见已作是念:‘此沙门在他静处而命终,我等以干草木牛粪,若敷碎草木,积覆其身,然火已离而还。而今此尊者,还复命存。’此波旬,以是方便故,名为萨若,字曰萨若(还生)。
67本:目连告魔:“乃往过去久远之世,拘楼秦佛时,我曾为魔,号曰瞋恨。吾有一姊,名曰黤黑,尔时汝为作子,以是知之,是吾姊子。尔时有佛出于世间,号拘楼秦如来.至真.等正觉,有二弟子,一曰洪音,二曰知想,最尊第一仁贤难及。何故贤者名曰洪音?住于梵天謦扬大声,闻于三千大千世界。何故贤者名知想?若处闲居,坐于树下、旷野山中,如其色像三昧正受。牧羊牧牛、担薪负草、田居行人,见之如此,各相谓言:‘于此命过,吾等各各辈薪负草,共蛇维之。’如其所言,即共蛇维。知想比丘从三昧起,奋迅衣服去其埃灰,更整法服,持钵入城国邑聚落而行分卫。牧牛羊者负薪草人,必怀惊愕各各相谓:‘吾在旷野闲居,见此比丘,坐于树下而不喘息,谓之命过,共积薪草而蛇维之。’今者知想,以是之故曰想识。

(此段及后面66本出现严重的多处断句错误,67本则在“萨若”的翻译上出现错误。以67本为主:于是大目乾连告诉波旬:“波旬,很久以前,有一个如来叫拘留孙。那时,我也是魔,叫瞋恨。我有一个姐姐,叫黤黑,你是他的儿子,也就是说,你是我的外甥。拘留孙如来有两个最杰出的弟子,一个叫洪音,一个叫还生。为什么叫洪音呢?这位尊者住在梵天上,发大声音可以通彻三千大千世界。为什么叫还生呢?这位尊者住在村镇旁边,常常早上去镇里化斋。但化斋只是肉体的动作,意念则一直回照自身,六根清醒而圆静合一,内在湛然不动而常处定中。化斋完也就是午后了,就回去洗漱洗漱,然后拿着蒲团或到安静的地方,或到树下,或到空旷处开始打坐,入静很快,常常处在想知灭定中。有一次,附近放羊放牛的、挑柴担草的、种田赶路的等人看他坐着不动,便说:“这个和尚在这儿死了,大伙们整些柴草牛粪把他烧化了吧。”点上火后大家也就回去了。第二天凌晨,尊者从定中出来,收拾收拾了衣钵,又象往常一样,意念恒定地到村镇里化斋。那些烧他的人见了大吃一惊,互相传说:“那个和尚昨天我们看他在那儿象死了一样,就放火把他烧了,没想到他居然还活着。”因此这位尊者就叫还生。)

67本:“于是瞋恚魔心自念言:‘此辈沙门自谓持戒,寂然默声思惟而行,譬如狗猫思欲捕鼠,静然不动鼠出即搏,沙门禅思亦复如是。譬如鸧鹤而欲捕鱼,默静声潜思鱼出则吞,诸沙门等亦复如是,潜思惟念专有所求。譬如大驴昼负重驮至夜疲极,饥渴潜思欲得食饮,诸沙门等亦复如是。’
“时,魔心念:‘我宁可化于此国土长者梵志,取诸持戒沙门道人,挝捶骂詈、裂衣破钵破头。令起瞋恚,吾因是缘得其方便。’寻如所念,即化国中长者梵志,取诸沙门持戒奉法,挝捶骂詈、坏钵破头、裂其被服。此诸沙门,如猫捕鼠如鹤吞鱼,譬如鸱枭于树间捕鼠,诸沙门坐禅亦复如是,如驴饥疲。时诸比丘,皆被毁辱低头直行,至拘楼秦佛所。佛为四辈天龙鬼神广说经道,见诸比丘被毁辱来,告诸比丘:‘比丘!今瞋恨魔化诸国中长者梵志,取诸持戒奉法沙门,挝捶骂詈、破头坏钵、裂其衣服,令心变恨起瞋恚意,吾以是缘得其方便使道不成。尔等于此,当行四等:慈.悲.喜.护,不怀怨结,无瞋恨心,广大难限普安无边等于十方,虽求汝便终不能得。’比丘受教,所在闲居旷野一心禅思,行四等心意无增减。时瞋恚魔,虽求持戒奉法沙门之便,永不能得。
“尔时长者梵志从受魔教,毁辱持戒奉法沙门,寿终之后皆归恶趣,勤苦瘦恼考掠之处。在地狱中受其化身,譬如大树,其广大如大旷野,在烧铁地裸形目投,各自谓言:‘吾等薄祐殃暴弊恶,乃取持戒奉法沙门毁辱骂詈,吾等于此归命呼嗟,不能得见持戒奉法沙门,欲求其便因缘相见,已自造此自获其殃,坐随魔教不能护身。’
66本:“于是度数(弊也)簸提旬(恶也常波)作是念:‘此剃头沙门,以黑缠形,彼与禅俱,与禅相应,常行于禅。犹若驴常荷担,系在枥上,或不得麦,禅而禅,与禅相应,常行于禅。如是剃头沙门,以黑缠形,或与禅俱,与禅相应,行禅。犹若猫子,在于鼠穴前,而欲捕鼠在中,禅而禅,与禅相应,行于禅。如是此剃头沙门,以黑缠形,常与禅俱,与禅相应,常行禅。犹若犹若鸺狐在空墙上,在中捕鼠,禅而禅,与禅相应,常行禅。如是此剃头沙门,以黑缠形,常与禅俱,与禅相应,常行禅。犹若鵁在水岸上,伺鱼于中,禅而禅。如是此剃头沙门,以黑缠形,与禅相应,禅而禅。此云何名为禅?为何所禅?为是何禅?或乱或忘或不定,我亦不见来,亦不见去,亦不见住,亦不见终,亦不见生。我宁可为婆罗门居士说。如是此沙门,精进当骂之,当打,当说非,当恚之,若少多骂打,瞋恚说其非。若意有异者,此恶魔求其便、索其便,或得其便,或得其因缘。’此魔波旬为弊魔,而向婆罗门居士:‘彼沙门精进,当骂之说其非,当瞋恚之。彼精进沙门,当以木打之,当以石掷,或以杖挝,或破彼精进沙门头,或裂衣坏钵。’谓彼时婆罗门居士命终,彼因彼缘,身坏死,生恶趣泥犁中。生彼已,作是念:‘今已受此苦,更或能复剧是处,而我于精进沙门,发于邪。’
“于是波旬,取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弟子,破其头,坏其钵,裂其衣,便往至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所。
“彼时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在无量百千众前围绕,而为说法。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遥见弟子,头被打破,衣钵被裂,从远而来。见已告诸比丘:‘汝诸比丘!当见此比丘,为弊魔向婆罗门居士说:“汝当取精进沙门,骂之挝打,当瞋恚少多挝打,瞋恚意或能有若干。”而此弊魔,求其便,索其因缘,求其因缘,得其因缘。汝诸比丘!当与慈俱满一方已正受住,如是二三四上下一切诸方意与慈俱,无怨无二无恚,极广极大,无量极分别,满一切诸方已正受住。如是,意与悲.喜.护俱,满一切诸方已正受住,当令弊魔求其便,索其因缘,不得其便,不得其因缘。’于是波旬,向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弟子,说如此言:‘彼与慈俱,满一方已正受住,如是二三四上下一切诸方意与慈俱,无怨无二无恚,极广极大,无量极分别,满诸方已正受住。如是,意与悲.喜.护俱,满一切诸方已正受住。谓彼恶魔求其便,索其因缘,不能得其便,不能得其因缘。’

(此片段66本为准:我见他们修行精进,就想道:“这些光头和尚(翻难听一些,就是“这些秃驴”),穿着袈裟(“以黑缠形”,黑即缁,即灰黑色的袈裟。缠形,因为那时袈裟简单,就象一块布缠在身上一样。),天天习禅,境界高妙,深得三昧,常常处在定境之中。就象拉磨的驴子,念着前面永吃不到的那颗麦子;又象猫伏在老鼠洞口,全神贯注等候老鼠露身;又象鸺狐,伏在空墙之中等待老鼠的出现;又象鵁静立水中,纹丝不动等候鱼跃起一样。专意不散,纯禅而禅。为什么叫做禅?是什么在禅?是什么禅?这个禅这么厉害,就不会或散乱或忘失或摇动?他们在禅中,我居然无法知道他们的行踪,也无法了知他们的生灭。我要跟那些婆罗门居士说:“这些精进的和尚该骂、该打,弄些是非,让他生气起来。如果他真的起心动念,我就可以抓住这些因缘,扰乱并控制他。”于是,我就向婆罗门居士说:“这些精进的和尚,应该打他骂他说他是非,让他起瞋恚心。用木棒打,或石头扔,或杖击,把他头打破,把他衣钵打坏。”于是,他们真的把拘留孙如来的弟子的头、饭钵、衣服都打破了。那弟子就去见拘留孙如来。那时,拘留孙如来正在为无数无量的大众说法。见那个弟子一副惨相地从远而来,就告诉大家:‘你们看那个同修,他是因为恶魔鼓动婆罗门居士打骂他想使其起瞋恚心而得的,如果他真起瞋恚心,那恶魔就可以因此因缘趁虚而入。你们大家,要修慈,用慈心向一方满住,一方修习圆满后,再依次向二三四及上下所有方位满住,要无怨无结,无量无边,遍一切法界,平等诸类而慈心爱之。慈心修习圆满后,再依次修习悲心、喜心、舍心,要修到四无量心皆满住一切法界。这样就没有任何魔可以求得入侵你的因缘。’)
(那些被我鼓动打骂侮辱过持戒奉法和尚的波罗门居士,因为这等因缘,死后都堕生到泥犁地狱中,受种种无尽无量之苦,自悔道:‘我们之所以福薄罪重苦深,都是因为侮辱打骂持戒奉法的和尚的缘故,我们堕生到这儿,再也见不到那些和尚了,这都是自作自受,跟了魔教是无法获福的。’)

67本:“尔时,瞋恚魔心自念言:‘因是方便,求诸沙门持戒人便,永不能得;必当变行,化诸长者梵志,供养奉侍持戒沙门,衣被饭食床卧医药,使贪供养,因是之缘吾得其便。’寻如其计,即化国中长者梵志,所在行路四徼道中,若在街曲,见诸持戒沙门道人,布发着地令行其上,皆口称曰:‘持戒沙门,修身勤行,难值难遇,唯蹈吾发,使我长夜得福无量。’持擎衣服,往造其所,稽首长跪:‘愿见愍伤,受此衣服。’笥敛盛食,诣就精舍,若街巷里头供奉上供养:‘持戒沙门难值难遇,愿受此供,使我长夜得福无量。’抱之擎之,若负担之舆之,归于其舍,坐着好床,出诸饭食衣服袈裟金银七宝,而着其前,长跪白曰:‘持戒沙门难值难见,愿受此供,唯见愍伤,恣意所欲,使我长夜得福无量。’
“时拘楼秦佛为诸四辈诸天龙神,见诸持戒沙门道士,为诸长者梵志所见供养敬事无量。告诸比丘:‘今瞋恚魔!化诸长者梵志,使供养持戒沙门道士,衣被饭食床卧医药,恣意所欲使着供养,吾因是缘得其方便,坏其善心使道不成。汝等所由闲居岩处旷野,念诸万物所在无常,虽着衣食莫以贪乐,苦空非身,魔虽求便终不能得。’诸比丘即受拘楼秦如来.至真.等正觉教,行之如法,魔虽求便永不能得。
“魔所教化长者梵志,使令供养持戒沙门,由此之德皆生天上。生天上已,各心念言:‘吾等供养奉法沙门持戒清净,自获是福,不由他人,非天所与。’
66本:于是波旬弊魔作是念:‘我以此方便,不能得此沙门便,不能得此沙门其因缘,我宁可向婆罗门居士说:“汝当取此精进沙门,当恭敬承事礼事供养。”少多供养承事礼事已,若意有异,而彼弊魔,求其便、索其便,索其因缘,得其便,得其因缘。’此弊魔旬,向居士婆罗门说:‘彼精进沙门!当供养,当承事礼事。’令婆罗门居士,脱衣敷地,而作是言:‘令此精进沙门,当蹈上行,精进沙门当游上行。此精进沙门,为极苦行,当令我等于长夜得义饶益。’令婆罗门居士,自洗其发,以敷着地,而作是言:‘精进沙门!当蹈上行。精进沙门!当游上行。此精进沙门,为极苦行,当令我等于长夜得义饶益。’当令婆罗门居士,手执囊种种满中,而作是言:‘唯愿诸贤!当取此随所用之。当令我等长夜得义饶益。’令婆罗门居士信乐,为彼精进沙门,自以手牵,将入己家,随所欲施:‘唯愿诸贤!当取此施,随所用之,当令我等长夜得义饶益。’彼时婆罗门居士命终,彼因彼缘,身坏死,生善处天上,生于彼已,便作是念:‘我等此乐,无过于是,我等因向精进沙门有等见故。’于是波旬为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弟子,供养恭敬,承事礼事,便至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弟子所。
“彼时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于无量百千众在前围绕,而为说法。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遥见弟子,他所供养恭敬、承事礼事,从远而来。见已告诸比丘:‘汝诸比丘见不?此弊魔波旬!向婆罗门居士说:“当供养恭敬,承事礼事,恭敬彼精进沙门。”少多恭敬承事礼事供养,意若有异,彼弊魔波旬,求其便,索其因缘,得其便,得其因缘。汝诸比丘!当于一切行,见无常住,当见尽,当见离,当见灭,当见止,当见止住处。而令弊魔波旬,求其便,索其因缘,不得其便,不得其因缘。’彼波旬,为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弟子,说如此言:‘此一切行,见无常住、见尽、见离、见灭、见止住处。彼弊魔波旬,求其便,索其因缘,不能得便,不得其因缘。’

(以66本为准:于是我就想:‘看来用这种方法,想得到这些和尚生瞋心的机缘是不行的,我得变换策略。我要向那些婆罗门居士说:‘那些精进的和尚,应该恭敬供养承事。’如果供养与承事,使那些和尚起贪心或贡高我慢心,这样我就可以得到因缘趁虚而入。于是就叫那些婆罗门居士见着这些和尚时,把衣服脱了铺在地上,请他们从上面走,并说:‘精进的长老,请从上面走。你们的修行极难得,这样做能使我得大福报。’又令婆罗门居士把头发洗干净了铺在地上请这些和尚从上面走,也说类似赞美的话语。又令婆罗门居士拿出种种食物供养这些和尚,或请到家中恭敬供养,都说:‘诸位长老,随便拿随便用,可以使我得大福报。’这些婆罗门居士,因为这等供养因缘,死后都生在善天上,自思道:‘我们有这样的福气,都是因为向那些精进和尚作了那些供养的缘故。’那些受了供养的弟子就来见拘留孙如来。)
(当时,拘留孙如来还是在为无数大众讲法。见这些弟子远远而来,就告诉大众:‘你们看见那些同修不?这是恶魔鼓动婆罗门居士特意供养承事他们,以便使他们起心动念,那样恶魔就可以趁虚而入。你们大家,无论做什么,都应该知晓一切都是无常而不长久的,一切终会消失,一切幻相都应该远离,要消去这些幻相而定于定中。这样,恶魔就没有骚扰侵入你的因缘。)

67本:“尔时,拘楼秦佛如来.至真.等正觉,饭食之后以日昳时,与大弟子洪音俱行游于郡县。于时,弊魔化作大人为勇猛士,手执大棒住于道侧,窃举大棒击洪音头,破头洒血其血流离,尔时辟䨴在世尊后,如影随形默声无言。时拘楼秦如来无极大圣,还顾叹息,口演此言:‘今瞋恚魔!不知节限所造大过。’时瞋恚魔,即以此身堕没地狱,宛转地狱,如鱼蝌蚪出水在于陆地,譬如生剥牛皮,宛转在地痛不可言。时魔波旬,在于地狱宛转毒痛,又过于此亿千万倍,譬若如人,身得狂病走不安处。
“时魔波旬,堕大地狱苦痛无量,时泥梨傍往语之言:‘子欲知之,若有一筹,一鸟飞现,知过十千万岁,如是之比亦复难限。弊魔!吾在地狱寿数如是,然后乃从大地狱出,更复遭厄二万余岁。’尔时,弊魔甚大愁毒。”
66本:“于是弊魔波旬,便作是念:‘我以此方便,不能得精进沙门便,不能得其因缘。我宁可化作年少小儿童男形像,住他道边。手执大木,当用击尊者毗楼首,破令血流。’彼时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依城村住,晨起着衣服持衣钵,欲诣城村乞食,及尊者毗楼,随后比丘。于是弊魔,在他处化作年少小儿童男形像已,在他道边,手执大木,用击尊者毗楼首,令血流。于是尊者毗楼被击,首破流血,随从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后。于是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至村已,以一切身力,右旋顾视而视,不恐不怖,不惊不懅,而观诸方。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见尊者毗楼被击,首破血流,从后而来,见已说言:‘此弊魔为非,为无厌足。’
“复次,波旬!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言未竟,彼时弊魔,即以其身,堕大泥犁中。彼波旬,在大泥犁中,具有四事,无乐六更,身现受痛,钩锁锁之。谓彼地狱狱卒,便至弊魔所,到已作是言:‘汝若此锁解者,汝当知我在地狱中,以满百岁在地狱中。’彼时魔波旬,便恐怖身毛皆竖。”

(此片段以66本为准:于是我便想道:‘看来我用这种方法还是无法获得侵入的机会,我要化作壮汉伏在路边,直接用木棒把洪音的头打出血来。’那天,拘留孙如来在一个村镇旁住,早晨整理了衣钵到村镇里化斋,洪音尊者与其他弟子一起跟在后面。路上我就把洪音的头打破了,但洪音就跟在拘留孙如来后面,默不作声。拘留孙如来到了村镇后,回头看到洪音的头被打破了,就叹了一口气道:‘这个瞋恚魔,不知道节制,造下大罪恶。’拘留孙如来刚说完,这时我就直接以肉体而堕入阿鼻地狱中,在地狱中一层层流转。就象蝌蚪被扔在旱地上,牛被生剥了皮,痛不可言,但地狱中的苦比这个要重亿千万倍。当时狱卒告诉我:‘你应该知道,好有一比,一只鸟从眼前飞过的时间,就是过了十千万岁,但这个比法都还不能说是恰当。’我在地狱的寿数就是这样。从阿鼻地狱出来后,还遭受其他的苦报达二万多岁。”)
(波旬听后,很害怕,汗毛孔都竖了起来。)

67本:佛为目连说此偈言:
“瞋魔所受罪,  其地狱何类?
拘楼秦佛时,  化众及弟子。
所可受患恼,  一切见考治。
火然自烧身,  其㷿面绕形,
其地狱如斯,  瞋恚魔所在。
拘楼秦佛时,  洪音大弟子,
假使在佛前,  及观比丘众,
因由缘受罪,  斯须得动扰。
设有喜评相,  比丘佛弟子,
必当获此殃,  趣于极苦患。
如人投深渊,  舍于天宫殿,
不在玉女间,  弃于天上乐。
其有晓了此,  比丘佛弟子,
自兴从已出,  危害堕苦患。
魔当知吾身,  倚于解脱门,
不天处天人,  忉利名闻天。
假使分别此,  比丘佛弟子,
自身犯非法,  因此归恶趣。
其以一足指,  动摇最胜宫,
所处神足力,  目连大感应。
其有晓了此,  比丘佛弟子,
身自为兴立,  安能堕恶趣。
设端正有百,  微妙好玉女,
见比丘禅思,  彼不住园观。
假使分别此,  比丘佛弟子,
比丘自造行,  或能归恶趣。
假使等和同,  诣帝释问事,
天帝为解不?  何因获解脱?
释应时发遣,  随其所问答,
若自无所著,  然后得解脱。
假使晓了此,  比丘佛弟子,
随己所作行,  自到归恶趣。
或有至梵天,  难问梵天王,
何因致是处,  得立于梵天?
梵天即答曰,  随问而发遣,
今吾所立处,  未曾怀邪见。
从梵天普见,  光明有退转,
吾今当何说,  我身长存乎?
假使晓了比,  比丘佛弟子,
身自犯非法,  自然归勤苦。
其火无想念,  我当烧愚痴,
愚騃自兴火,  还自危烧身。
波旬当解此,  用意向如来,
还自危其身,  如火烧痴人。
人喜为众恶,  长夜为己身,
命来不自觉,  无得娆比丘。
魔慎莫试佛,  无娆诸弟子,
长夜不安隐,  必当归恶趣。”
于时魔降伏,  坐恐比丘故,
彼闻此忧愁,  应时忽不现。
66本:  尊者大目乾连,即时说偈曰:
“云何止地狱,  而令恶在中,
犯佛婆罗门,  及犯此比丘。
名阿鼻泥犁,  而令恶止中,
犯佛婆罗门,  及犯此比丘。
锁解则为百,  在中受苦痛,
在阿鼻泥犁,  令恶止其中。
若有不知者,  比丘佛弟子,
如是受此苦,  当受黑之报。
在于园观中,  及此地众生,
不种食粳米,  当生北拘牢。
极大须弥山,  亲近于解脱,
自能分别者,  身则行念持。
彼山止泉中,  常住于此劫,
其形如金色,  光明靡不照。
作众诸伎乐,  是释乐所游,
彼亦有二俱,  在前而恭敬。
若释在前行,  升此高堂上,
见释所从来,  各各自娱乐。
若见比丘来,  还顾有羞耻,
若有升堂上,  则能问比丘。
当知有此魔,  爱尽得解脱,
当为比丘记,  闻说当如是。
拘翼我知汝,  爱尽得解脱,
闻说智慧记,  释得欢喜乐。
比丘多作行,  当为更说此,
若有升此堂,  释者能致问。
云何名为堂,  汝释在其上?
汝释我当记,  此名受报处。
如是千世界,  有此千世界,
无有胜此堂,  如是受报处。
释得自在游,  在中最清明,
化一能为百,  在此报堂上。
释得自在游,  升在此堂上,
足指能动之,  令天眼而睹。
释得自在游,  升在鹿堂上,
神足能动转,  甚深极覆藏。
难动难可转,  彼有琉璃地,
圣之所居处,  滑泽极柔软。
所敷极软褥,  言语亦柔软,
最胜今天王,  善能作伎乐。
种种若干异,  诸天来会聚,
趣向须陀洹,  无量诸千种。
及百诸那术,  至三十三天,
说法为作眼,  彼闻此法已。
信乐则然可,  我知有此法,
则名曰仙人,  谓至梵天上。
能令诸梵问,  彼梵有此见,
所见亦如前,  常见有常住。
我当为梵记,  仙人我此见,
不见不如前,  我常有常住。
我见报相应,  梵天身在前,
我今当何说,  我常计有常。
谓能知此世,  等觉之所说,
若有有所习,  所生受其报。
火无有是念,  我当烧愚人,
火烧愚人已,  随行则被烧。
如是汝波旬,  近于此如来,
久作斯恶行,  受报亦当久。
汝魔莫厌佛,  及莫娆比丘,
以此比丘说,  魔在鼻量国。”
鬼有忧戚念,  目连所感勤,
恐怖极恐惧,  忽然则不现。

67本:佛说如是,诸天龙神莫不欢喜。

(后面偈与经文虽有些许相关,但大多又不太相关,说理不是记事不是,意义不大,不译。)

2011/12/03 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