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经讲了6个概念法理。“当知漏,亦当知漏从本有中,亦当知从漏受殃,亦当知漏分布,亦当知漏尽,亦当知受何行令漏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应该知道是什么漏,还应该知道漏从何来、本源为何,还应该知道因为这个漏会遭受什么样的后果,还应该知道漏的具体表现的种类,还应该知道要漏尽的原理,及应该如何做才能使漏尽。”其他的,象痛、思想、爱欲、行、苦这几个法义也要如此详细把握。
漏分欲漏、有漏、痴漏三种。欲漏,就是因为贪欲而迷失造业;有漏,即执有着相而迷失造业;痴漏,即愚痴不明正理而迷失造业。漏的根本还是因为痴。因为痴所以作三漏行,便会得业报。这个业报的种类(漏分布),就是六道的六种状态。所以要想漏断尽,就得痴断尽。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行正见、正思、正语、正行、正业、正方便、正念、正定这八正道。
痛(受),分为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以识为本,有识才能感受。有感受就有分别,便有贪喜,因此生苦而遭罪。受的种类就是乐、苦、不苦不乐三受,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会产生这三种感受,且在家人与出家人的三种感受也有区别。贪喜之识灭尽,受便无。具体的方法依然是八正道。
思想(识)有少思想、多思想、无有量思想、无所有不用思想这4种类型。本性的能动力是识所产生的根本。有意识才会有行为,才会随后的种种业报。识的种类分为:色、声、香、味、触这五种。要想后天意识宁静消尽,便得使意识自定无妄。具体的方法还是是八正道。
爱欲即五欲,喜欢感觉好的色、声、香、味、触这五种欲望。识为爱欲的根本,无识便无分别,无分别自然便无好坏,无好坏自然不会有喜好之欲产生。因为有贪欲,所以有所求,因此造业,随业轮转。这种类也就是色声香味触五种。要想爱欲断尽,就得识消静。具体的方法依然八正道。
行,即识所取向而有的行为。爱欲是行为的原动力。行为,有黑、有白,即有善有恶,也就有善报恶报,善报上升,恶报下坠。具体分为:黑行受殃报,清白行受清白福报,黑白夹杂受福亦受殃,非黑非白受不福不殃报。要使行灭尽,便得爱欲先断尽。具体方法还是是八正道。
苦,生老病死、怨憎会(不喜欢的乃至怨家、仇家遇上了),爱别离(喜欢的人、亲人却不得不分离),求不得(喜欢的人、事、物想得到却纵使千辛万苦也得不到),五阴盛(肉体五阴偏盛及整个社会、乃至宇宙五行的失衡),这都是苦。愚痴而不知依正道回归只知妄作而轮回是苦的根本。苦的情况分四种:苦少能很快解除,苦少但久久不能解除,苦多却能很快解除,苦多久久不能解除。要不再受苦,就得先断愚痴。具体的方法依然是八正道。
2011/09/28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