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经讲的是释迦有一世当宰相时先治国井然,后发心修行,作坛事得大梵天王显形亲为说生梵天法。然后辞去七国相位,引导皇与六王、四十妻子、四千弟子及诸百姓修行。后自得阿罗汉位,其他诸人依修为高低生大梵天、他化自在天、化自在天、兜率天、夜摩天、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四天王天。
经中重点是大梵天王亲为说法部分:
“尔时,大梵天王即说伽陀,答辅相婆罗门曰:
“修无我者即净行, 心住一境悲解脱,
离诸欲染烦恼除, 此等得生于梵界。”
“时,辅相婆罗门白大梵天王言:‘如大梵所说伽陀中言,修无我者是即净行,我于此义已能解了,谓一类人起正信心,修出家法,剃除须发,被袈裟衣,舍诸富乐。若少若多,智能随转。若高族中、若下族中,其心平等离诸取着。但持三衣一钵,余无所有。于诸学中,教授学法,身、语、意业具足清净,净命自资,离诸过失。如是名为修无我者。
“‘又如大梵所说,心住一境,我闻其言,亦解是义。谓有一类修定行者,内心清净,住一境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证二禅定,具足所行,此即名为心住一境。
“‘又如大梵所说,悲解脱者,我闻其言,亦解是义。谓有一类修悲行者,以悲俱时所生之心,先于东方,遍运悲心,其心广大,具足所行,平等无二,亦无限量,无冤无恼。如是东方行已,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一切世界,广运悲心,具足所行,亦复如是,此即名为悲解脱者。
“‘又如大梵说言,离诸欲染,烦恼除者,我闻其言,不解是义。大梵,何等为烦恼?云何人中能令烦恼而得清净?诸烦恼海充满流注,是中云何令修行者得生寂静彼梵天界?’
“尔时大梵天王即说伽陀,答辅相婆罗门曰:
“‘贪瞋痴慢疑忿覆, 恼害诳妄并悭嫉,
起此染法及谤他, 是等名为诸烦恼。
远离如是诸烦恼, 即于人中得清净,
诸烦恼海塞其源, 得生寂静梵天界。’
“时,辅相婆罗门白大梵天王言:‘如大梵所说,诸烦恼法,我闻其言,了解是义。我若在家,一向缠缚。我若出家,一向离过,当修清净正白梵行。何以故?有生皆灭,人命短促,若不觉知,死堕恶趣。是故我今自知自觉,宜善修作,行正梵行,不复世间造诸恶业。大梵!我今舍家,而求出家,惟愿大梵知我心意。’大梵天王言:‘如汝所欲,今正是时。’
2011/04/22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