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问答20241115-20250320

2024.11.26

问者:老师,今天碰巧观察了一下打坐的过程,因为确实经常是重复这个过程的,能否请您看一下我理解的对不对。
打坐过程
如往常般坐下,气机发动并不激烈,杂念颇多,一开始集中不了注意力。努力集中在丹田一会儿后,杂念如火车穿过隧道一般,或说杂念犹如走马灯,但维持丹田的注意力不倒。突然,仿佛火车开出隧道,豁然开朗,杂念骤停。(应该是入静了)再过一时,杂念又腾起一些,仿佛如平原般的风景,注意力在丹田和杂念之间快速切换。再过一会,气机如水蒸气般弥漫,并不激烈,但能感到脊柱自动挺直,全身开始发出一片光芒,这时杂念又停下一阵,注意力在丹田静守,和光,呼吸,还有屋里加湿器的杂音形成分离的关系。(应该是入定了)之后,又是一轮循环,杂念又起来一些,随即转入静守状态,只是这轮静守感觉非常舒服,应该是和外界分离得更远导致的,(定的层次加深了)感觉像婴儿躺在妈妈肚子里,周围有一层隔离,这个时候有救护车的声音经过,就突破了这层保护,感觉注意力被拉成两块,一块去听声音,另一块静守在丹田,察觉到是救护车,又把听声音的注意力放回去,又如同进入了婴儿状态,外面的声音,光和里面分开,在这层保护里基本没有大的杂念,如果有,就会像救护车一样被分成两块,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杂念又增多,这时候因为暖气关了有点冷了,差不多也感觉今天到位了,就下坐了。

答:这个其实很简单的。您的这一层一层的深入,其实是您的经脉一层一层的通达(或称打开)的过程而已。杂念的起伏,应该是跟您头部经脉与心脏经脉的气机的发动有关。而与外界的的隔离,则与您身体气机发动后产生的气团场及心包经发动后产生的心脏屏蔽场有关。以后您打坐时可以偶尔观察一下您说的这些状态产生之时,是不是这些经脉发动之后产生的,就知道了。当然,如果分心观察,有可能一时就得不到这些状态了,所以,也不必去苛求,以后坐得多了,练得高了,自然很容易观察得出这些细微的动态。所以,严格地说,您这些体验,总体上其实属于欲界定。所谓的欲界定,就是主要因肉体气机的通达而带来的身、心宁静时产生的一种定。欲界定是命功向性功转向的一个中间态,与准初禅有时不好区分。但其实也好区分,就是欲界定主要是气脉发动后产生的一层一层的入静到入定,准初禅则是先就定住然后气脉因定的宁静而发动,欲界定有明显的一层一层深入的过程,准初禅则只是定境的持续加深。欲界定熟练后,自然而然就是准初禅。很多市面上所谓的修成的人,其实都是这种欲界定。到后面,您觉得自己处于母胎之中,不受外界干扰之时,就属于欲界定与准初禅的交接处。如果您觉得有一种保护场在保护着(也就是那种母胎中的感觉),则就说明您的着眼点还是在肉体上,还是是由肉体基础产生的状态,这时就属于欲界定。如果您不觉得是靠这个保护场(这个保护场前面说过有两层,一层是身体气机发动而虚化后产生的一种气团场,这个场是可以辐射很大区域的,另一层就是心包气机发动后产生的一种强屏蔽场),而是自然而然就可以不受干扰的,着眼点是在这个自我静定上,则就属于准初禅的状态。声音是初禅最大的障碍,是最容易打破初禅境界的,主要就是因为还是心定,是意定,还未进入识层,而声音可以击破心包的屏蔽场而震动心脏,所以就很容易打破初禅境界。习惯了就好。说您这些过程属于欲界定,跟以前几次说您曾达到准二禅,并不矛盾。因为最高水准与平时水准是不一样的,平时水准一般比最高水准是要低一、二阶甚至更多的。修练的过程,并不是一阶一阶简单地提升上去的,而是总体的平均的境界重心的一点一点提升,是一种区域段的整体的提升。
另外,您提到身上发光。这个光与气,其实与境界相关。如果还是气的阶段,一般都难脱出欲界定的范畴,因为肉体就是以气为主的。无论这个气产生的虚化场有多虚多空,这个场的辐射区域有多大,但气就是气,限制了这个境界的高低。随着境界的提升,气会化光。但不是一下子全化光,而是部分化光。这时,身上的能量呈光气混合物状态,有些派系称之为混元气,(并把这个东西称为先天之炁,先天精元,这都是扯淡)。到一定时候,气会全化光,这时,您的能量以光的形式存在,您就不会再有什么母胎之类的感觉了,通彻十方,自然地、清清爽爽、不受任何羁绊而定,这时,性功就基本是纯性功了,脱离了命功的阶段。光还会进化为更细腻更精致的光,还会进化为一种虚无的精元之光,要再进化几个阶层,分别对应于个体识层、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与禅定境界层次基本对应。这个,其实也说过多次了,不重复。

问者:这个过程以前也经常出现,但是未知原理,今天反正也杂念纷飞就系统得观察一下细节,现在知道原理了,补充了理论部分。以后再发生时,就更加熟练了。谢谢老师的指点。

答:嗯。身体的程序而已。不客气。

问者:另,原来心包经真的会包着啊,绝了

答:嗯。真的。

2024.11.26

自说:《齐天正法》的实修功法其实已经齐备

有那么几个人,会时不时催我更新《齐天正法》把未写的补上。但是,在其他人都练出不少成就之时,他们啥也没练出来。我可以明白地讲,如果单从实修的实操角度讲,我的功法其实已经写完了的。我主要教了三套功法:一、持念六字大明咒法;二、打坐入门法;三、相似般若波罗蜜多法。六字大明咒,是一种全能咒,既可以增加世间一切福报,也可以增加出世间的一切功德,并可以直接持念成佛的。短小易持,拿来为自己、他人消业、积功德,乃至还可以作为在灵界活动时防御与降伏的手段,拿它来积累修行路上的功德资粮完全够了。这是修行的辅助之法。打坐入门法,虽说是入门法,其实从入门到终极,就只有这一点法。无论是修命功,还是修性功,四禅八定,无不是如此修法。大道至简,真正的大道就是简单无比并贯彻入门到终极的。凡有秘密可言者,必是小道小术而已。相似般若波罗蜜多法,是直接转禅定法为般若法,成就最高境界,并与禅定打坐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本来,还应该有一个动功法。动功法,不是真正的修法,而是辅助法,是增加体能,保持身体机能旺盛而用。但这个部分,我已经说过,无论是修站桩、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及一切武术,乃至于普通的体育锻炼,等等等等均可。初级阶段,这些都是可以通用的。所以,我的功法其实早就完备,未写部分,仅仅只是一些法理上的阐述及各境界内景细节上的描述及一些误区的提示。能修的人,以上三法已经够用,不能修的人,纵使补写未完成部分也与您无关。更何况,《修行问答》系列,很多已经重复回答了大多数人能涉及的境界了。

2024.12.18

问者:*老师您好,我打坐意守上丹田时,突然有一瞬间非常清醒,然后有一种深入、专注的感觉。一直往深处的感觉(不懂得怎样精确描述),但是到了一定程度后,就好像卡住了,不能再深了,然后就慢慢从那个状态下退了出来,后天意识重新出来了。请问这个状态应该怎样理解?我隐若觉得这个可能是维度的初期突破,但不肯定。另外也想请教一下您,下一次我有什么需要调整吗?
这个过程可能持续了大概10来秒

答:就是初步入静的感觉,顺其自然即可。不是您想有就有的,这样的状态不定期地重复多了,慢慢就熟练了,才会渐渐深入。等更深的层次也体验多了,这样的初层体验就有一定的几率可以把控了。层次越深,浅层的境界的自控性也就越高。修炼,就是这样一点点深入而最后到达终点的。

2024.12.29

问者:*大哥,关于打坐我有个小问题想请教一下,比如冬至的时候打坐面向北方可以吸收水气,那背对北方背部就吸收不到水气吗?或者说人体接收自然界五行之炁的接口主要在身体的正面是吗?谢谢*大哥

答:理论上,主要吸面向这边的气。但气是弥漫地全方位的,能讲究到讲究,不讲究也行。

问者:但是我能感觉面向北方的时候,后腰发热比其他方向厉害,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答:本来这种理论就多种。吸面向这边的气是风水上延伸出来的,主要用于采补自己需要的气,也就是自己喜用神方位的气。依人体本身来讲,则肾在后心在前,当然又以坐北朝南更契合人体结构。
面向喜用方是人为调整体人气机的平衡,而坐北朝南,虽契合阴阳,但有可能使部分人的不平衡更不平衡,这还是要灵活来的。另外,这些都只是细枝末节,能讲究则讲究也行,不讲究也可以,主要还是心法上下功夫,能入静入定,尤其气脉开后,哪方面的气也都可以进的,不仅体内气融为一体,体内与体外也融为一体了,那时就不必非要讲究了。

问者:嗯,*大哥说得对,功夫好了这些都不重要了

答:嗯

2024.12.29

问者:*老师,您好六字大明咒和大悲咒选修一个还是同时修,想听听您的建议

答:我个人一般建议先从一个咒入手,修到有一定的成就再说。比如,梦里会下意识地念,尤其是恶梦里。遇到紧急的情况,也会下意识地念这个咒,就说明有一定的成就了。当然,平时自己或别人有一定的邪类事件时,自己念这个咒能产生一定的效果,并且确实是经得起逻辑推敲的,则更好。

问者:好的跟念老师诵的六字大明咒比较摄心欢喜,可能句子短的缘故,以后专修这个咒子

答:哦,有感觉就多练练吧,一咒练成,您念其他咒也就同样有效果了。

20241230

问者:老师,周六我急行军当天往返广州六榕寺还愿,每年都要去,每次都能有点收获,这次我看他们出了周边,而且巨贵,我觉得好像是让我修一下布施,我就把最贵的两个周边买了(其实当时他说了价格之后我还是有点惊讶的,但是一想这也是让自己修下布施的机会,就买了)然后他们应该是没人买这两个最贵的,找不到合适的袋子,就拿了两个破袋子,接待我的那位师兄有点焦急,说让旁边的师兄赶紧去找两个好的,我这时候突然对他说了一句,不要分别好坏,他们都一样的,我就看对面那个师兄一愣,恍然大悟的样子,说了句,对,不要分别,就开开心心的把东西给我,还双手合十。我当时有点沾沾自喜,但是后来我就在想,不去分别是不是也是一种执念,他也是对立了分别心?是不是得定到觉性出来的时候,做到如如不动的只察觉不分别才是真正的不分别,才是破了不分别的我执?

答:这个道理还是跟“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一样的。过程中,当然会有一个“不作分别”的执念,等具有般若了,则外作分别内无分别。道理都是一样的,证入后,一通则百通。

问者:感觉最近甲流了,然后一直生病,之前那个感觉就给没了…

答:哦。慢慢来吧,本来就不可能一直顺顺利利向上。

问者:之前好像是定着定着突然破个什么相或者执念就上一点,一点点破各种相,但是本质还是没破分别,但是一生病同样和类似的相就没有那种感觉了,应该就是又退回去了

答:所以啊,就说明还是没入般若啊。如果真入了,病是病,体弱是体弱,你是你,互相有什么关系?禅定会退转,但般若不会退转,一旦得证,便可永恒,能退转的不过是空中之相,与空没什么关系。

问者:是的 那肯定是没入般若,还差得远呢,感觉只是刚找到点思路而已

答:嗯。慢慢来吧,您公司的事务这么多,反复很正常,专修的出家人也都未必快,更何况这种忙里偷闲地修。但在尘世中修,如果能修出来,就容易很扎实,不易退转。

问者:我还以为专门在外面蹲两年可能能快点呢…我这天天的太散乱了,被各种影响。各种一触缘,恶缘什么的…得影响好几天

答:专门闭关式修是容易快一些,除非突破了,获得般若,如果只是禅定境界,重入社会后还是有退转的可能的。

问者:那我还得再努力一点,我觉得我这个进度太慢了。我看那些狠人进个生死观都好几百年,入关之前就挺狠了,我没事触个缘就把执念勾出来了,然后又得重来,所以我最近总结要破执念不能去一个个破相,至少无关紧要的不能放在重点,还是得回到六根圆通上,所有的相归根结底都是六根不圆通。
然后还得啰嗦问个问题,是不是神通还是和功德有关系?我看法华经里那个小龙女,文殊菩萨给她带到道场,她说已得般若境界,但是大伙不信,她就把龙珠献给释迦摩尼,释迦摩尼一反常态的迅速拿过龙珠(实际上是一种慈悲心,因为要让小龙女功德具足),这时候小龙女就可以示现了功德具足32相。
为什么有这个疑问?还是在寺里我看有个大妈,在寺里一反常态的大声喧哗,说的还都是贪嗔痴的言论,我当时想在寺庙里我还是更应该不能有分别,但是如果您在,可能一下就知道这人为什么会这样,可能就是示现了这样的相,让周围的人不要分别,所以是不是除了修禅定,还是得不断积功德才能让自己神通显现。

答:功德与神通的关系,这个我也说不好。肯定还是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应该并非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只能说功德不到,其实是业力问题,也就是业障未清完,有可能有一些业障压着这个东西,所以,功德一满,这些业障一下散掉,然后神通就一下子显现出来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神通都跟功德相关的,或者说,并不是所有的业障都是妨碍神通的,业障也分许多种,如果某个人身上的业障虽然很多,但是这个业障的种类只是跟贫富即财运有关,那么就可能并不妨碍神通的显现,当然,一旦跟大财运有关的事件,有可能他这个神通就会失灵。应该这么理解可能更好一些。
至于说要破应该从根本上破,这个当然如此。本来,就不需要执着于破,在未达到境界突破之前,无论如何破,都是破不掉的,因为业是相继的,是切不断的,压住此时,过一会就容易冒别的,破掉这个,过一会又会冒出那个。只有在境界上直接突破了,则一切自然消失,不破而破。比如,从意向识过程完成,即二禅正定完成,则人的主识由意根回归到个体识根,因为六根六识都是从这个识根上生出,所以,一下子就可以统摄六根六识了,六根所产生的一切,都是一而不是六了,就不用破而自然破了。否则用意根破六根,破了这根冒出那根,一直无限循环。这种破,本身就是狂心、妄心的一种,还不如直接歇了,一时清静,反而更容易得点“破”的假象。一直想破,本身就是有破的对象、破的行为、破的想法,本身就一直处于分别之中,本身就是执念,以执念破执念,本身就不可能。所以,想破,就不要执着于破,而是好好的依心法练境界,水到渠成之时,一旦突破,自然破掉,不用这么费心费力的。当然,二禅是破掉浅层的执念的一个里程碑,要到无所有处定时才可以破掉深层的执念,真正回归湛然的觉性之中。

问者:明白了,谢谢老师解答,所以本质还是找到自己的节奏,一路修下去,一辈子能到哪算哪,尽量往前走。

答:嗯。

2025.01.06

问者:*老师吉祥,我想问下,修耳根圆通法门,为了达到初禅中的有寻有伺,在没声音时我的意念放哪里,是一直在等声音吗,还是把意定在虚空或别的什么地方。

答:如果还处于有寻有伺阶段,则把意念放在外空中,就是外界声音的背景的空间,等候空间里的声音重新生起。大约在耳膜这个位置左右,在听觉上,人的意识会有一个明显的内外分界线。耳识在这个界线往外就会专注于去听外界的声音,在这个界线往内则会放弃听而回归向意识本身或者说是回向于思维杂念(除非已经修成识性,则回归识)。这条界线是很明显的,如果还没体验过,则自己找一下就能找到。找到后,当没声音的时候,则把意识定在这条线向外的整个大空,以等待新的声音的生起。慢慢地,纯熟之后,如果达到声音的起伏已经扰动不了那个意念的静定了,则把意念半收回来,定在那个界线上,声音的生灭、起伏都在这个界线上震动而变幻,这样就进入到无寻有伺的阶段。纯熟后,则把意识回归到脑中央,用脑中央来听,来感觉声音的生灭、起伏。这样就是从意上的无寻有伺,转到了识上的无寻有伺。然后慢慢定在这个识上,就达到了准二禅的境界。后面的修行与其他路子的四禅八定是一样的,因为六根归识后,后面的路子只有一条。修法的不同,都只是这个六根方面的入手不同而已。

2025.01.19

关于念佛法

问者:*老师,我在读《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时,读到一个段落,我理解好像是在说用念佛证入十方法界的方法,不过我觉得很多字句,我理解的应该还是比较浅薄,比如"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这个我猜,得有禅定基础才能做到?因为平时念佛杂念都已经一堆了,所以估计我没做到过,理解的应该不对,所以还想请*老师您翻译翻译。谢谢*老师。
—————————
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
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阿难所闻佛法,得念总持,辩才智慧于声闻中虽为最胜,犹住量数,则有限碍。若得一行三昧,诸经法门,一一分别,皆悉了知,决定无碍。昼夜常说,智慧辩才终不断绝。若比阿难多闻辩才,百千等分不及其一。菩萨摩诃萨应作是念:『我当云何逮得一行三昧不可思议功德无量名称?』佛言:『菩萨摩诃萨当念一行三昧,常勤精进而不懈怠。』如是次第渐渐修学,则能得入一行三昧,不可思议功德作证,除谤正法不信,恶业重罪障者,所不能入。
问者:*老师,我漏了一个前提对话,我重新再读时才发现。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当云何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文殊师利!如般若波罗蜜所说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亦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

答:这里所说的“一行三昧”念佛法,本身就是要先修得般若波罗蜜多啊,这个经文里不是明确地说了:“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吗?普通人如果想修习此法,则得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念佛定住意识。这个“念佛”可以有两种方式,可以口诵或默念佛号,也可以意想佛相,这两种都属于“念佛”。并且,口诵到默念,属于入门法。意想佛相,则可以是升阶法。当然,直接从意想佛相开始也可以,但很多人根基差,一般直接从意想开始容易杂念纷繁,根本静不下来,则就只能改用口诵法。口诵纯熟后,能意念专一后,可以转默念法,默念法能静后,可以转观想法(即意想佛相)。当然,这儿所说的三者的进阶关系,并不是说必须要经过这三个阶段,也可以每一种都作为一个法门,一门深入即可。这段佛经中就是只用专念佛号法,并不需要转为观想法。这属于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其实是以念佛的方式修禅定。第二阶段才是在定的基础上修般若,不以定境为限制,而纳一切动态与静态、散乱与静定为一体,处各态而不逐,顺各态而不住,即不住而住。这样的基础之上,才可能象经文中所说的专心至念一佛名号,即可以入所念佛号之佛境,入一佛佛境,即入所有诸佛之佛境,以此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种方法,本身净土宗的也是属于此类。净土宗的专念佛号的方法,并不是说达到转生极乐世界就是顶峰,就是天花板,而是也可以一直专修而直接成佛的。只不过,绝大多数人的根基能专念到达到阿弥陀佛的愿力的要求而转生极乐世界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象《无量寿经》之类说的至诚静念一句佛号亦可转生极乐世界等类的,前提都是要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禅定与般若境界,否则是没有能力引发阿弥陀佛的愿力的。
法门千千万,都只不过入门方式略有不同。只要潜心苦修,修成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许多人,到处找适合自己的法门,其实有时候看起来是很可笑的。如果是为了辨别是正法还是邪法而找,则还值得提倡。如果明明知道自己已经找到过正法,并且已经至少知道3种正法法门,还在到处找的,就是很愚蠢的人。因为就算前面的三种法门确实不是他以前修的法门,用他到处寻找的时间,也已经修出这三种法门的基础了。并且,就算一定要深究是不是他以前修过的或适合他的,其实,你能最先碰到的法门,本身就基本说明就是与你缘份最深的法门了,例外的是极少的。因为因果如此,因缘如此,你不会无缘无故遇到任何东西。学理,要聪明智慧一些,实证则要憨一些呆一些,不要耍小聪明。

2025.01.20

问者:师父吉祥!我的理解请师指正。
??打坐修气脉,修禅定,念佛修禅定。
包括?禅宗的参“念佛是谁”,念念起疑情,密宗的持咒,净土宗的一心不乱念佛等,最终是殊途同归入般若门。能够真切体悟到自性,那个能觉能知常存的东西。
?能够做到于妄念而不动,进入那了了清明的境界。
??对于像我们这样还没开悟的普通人,想以念佛修禅定,非常难。我以前练过很多次,想每一秒念一句佛号,意识很容易被外境或人、事拉走。
?加上为家庭生活工作盘算,又不得不去动脑。
?就更难秒秒念佛号了。甚至被妄念拉走还不知道。
??也试过定功课,每天念多少,反倒会形成熏习,不忙的时候,佛号不自觉就从心念出来了。感觉这样自然流露出的佛号,是发自内心的。但要靠硬性定功课熏习,才能慢慢练得更好。如果功课一段时没做好,又掉回去了。
以上是个人见解,请师父指正错误。
还有感觉每次默念佛时,用的是“心”,而用力观想佛像时,用的就是大脑,或者说是“意识心”。感觉大脑很闷很累,又效果差,观想不出。打坐观想莲花在下丹田也是这样。

答:不是说普通人做起来难,而是这个本身就难。所有的人,包括佛、菩萨在初修之时都是一样的,都是很难的。他们之所以有那些成就,也都是靠坚持不懈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并不是一世两世就能达到那样的水平的。所以,普通人,只要长久地坚持,慢慢慢慢也是可以掌握这些方法并出现境界的。这个过程,它是反复进退而慢慢上升的,谁也不可能做得到就一直上升。反复多了,那个阶段才会慢慢纯熟,然后进到下一步的反复之中,都是这么磨出来的。所以,埋头修就行了,不要去管最近进步了多少,或烦燥于一时的退步。时间磨够了,就能一时豁然开朗了。
至于说心念、脑想哪个更累,这个跟自己身体经脉通达程度有关。如果头部经脉通达,脑想也不累的,尤其是观想点在脑中央时,很放松的。脑想如果很累,一般头部经脉不太通,脑能量供给不足。另外,观想图像方面,天目敏感的人就比较容易,就象您用肉眼看眼前现实中的图片一样,很轻松。天目不敏感的人,经脉通达到一定程度后,也会变敏感。天目在印堂这个位置,这儿有气及脑中央(松果体位置)有能量,想图像就容易象肉眼看东西一样,很容易就出来,并可以在脑中构建复杂的图象,可以象软件设计模件一样,也可以象电影一样构建场景,等等。比如与可以直接在脑中排卦象并断出卦词,心算及所谓的图像记忆法,都是用这个原理。比如背古诗,是把整个诗以图像而非文字的方式直接印在脑海里,然后背的时候直接读上面的文字。这些都是要从头起一步一步练上来,只要坚持都是可以达到的。刚开始,则可以采取自己认为最轻松、最能放松的方式来入静,不用非要观想什么。觉得用心定在中丹田最能静下来,就用这种方法。如果觉得把意识放在脑中央最能定下来,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只不过,如果修练前期就用这些意识中心不在下丹田的方法,一定要在接近结束的大约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自己意识转到下丹田,使全身气机归注下丹田,使能量能贮存在下丹田,否则容易导致气机滞留头部等引发不适。等自己经脉渐渐打开,精气神就会变足,头脑就会变得非常清晰,那时候,再观想什么就很容易了。当然,也可以不特意去观想,只以前面那种您自己一坐下来就很放松很安静的方法,不必拘泥。至于杂念,很正常,初修禅定,都是杂念出来后,只要发现,就重新收扰意识,重新意守。过一会又跑神了,发现后又重新意守……一直这样反复,到一定程度,才可以慢慢定的时间越来越长,这个过程一点都急不来,越急越乱。

2025.02.06

问者:师傅吉祥 请教一个问题 那个漏尽通是指要除尽习气吗,通过什么方式,禅定吗?

答:可以不除尽习气。漏,又叫有漏,是指导致众生从佛性中堕成凡夫的结障,也就是说是佛性所泄漏转化之去向,主要分三类。第一类就是无明漏,所对应的就是识性,佛性因一念恍惚而无故脱离清明境界,成为有分别之力的识性,这是导致佛性幻化成众生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说是“我执”所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一层对应于无色界。第二类是“有”漏,就是因执着于分别,渐渐从无形无相加深为有形有相,出现了形体,但是虚的。这一层对应于色界。第三类是“欲”漏,分别心的再无数次地加重,出现了实有的形体,产生了七情六欲、贪嗔痴疑慢等等。这一层对应于欲界,其中从天道到人道到地狱道又依次加深,形体越来越结实。所以,漏尽通,就是指从上面的三种业结中解脱出来,不再受其羁绊,重回清明佛性大海之中。这个解脱又分二种。第一种是不但这些业结完全消解,且这个业结所形成的习气(专有名词叫积习余气,就是长久积累下来的各种下意识的行为习惯、禀性情性等等)也完全消除,这就是成佛了。这种成佛就是佛在自己的佛国净土中教化了。第二种则可以业结完全消解,但习气未除尽或故意不除尽,前一种就是还在修行过程中的诸菩萨,后一种就是其实已经可以成佛了但暂时不成佛的特级菩萨或常驻佛(尤其是这些佛的化身)。大阿罗汉也是达到漏尽通了的,所以,大阿罗汉是可以不再轮回了的,只是其所证的境界的圆满度极其有限。(这些其实《《齐天正法》入门 02觉性如何迷失(即人如何从佛堕落成凡夫)》那篇文章说得很详细了)
至于说方式,那当然就是只有禅定一途了。如果没有禅定的功夫,第一类、第二类的漏见都根本见不着,更何谈如何从中解脱?没有禅定功夫,就算第三类欲漏看起来似乎很淡了,觉得自己似乎已经清心寡欲、心如止水了,那也只不过是自我感觉良好,其实深藏在根性里的东西还不知有多少。另一种分类,则把凡夫平时能明确感受得到的这些漏,主要是欲漏,叫粗烦恼。而深藏的第一类与第二类漏,叫细烦恼。这两种分类,西方心理学家从西藏学习回去后,改了个名,叫显意识与潜意识。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纯粹的禅定并不能达成这个神通,而是要转化为一种不执之心而融贯诸禅定境界,其实就是转为般若。所以,说是证得漏尽通,就基本等同于证得般若,完全可以把这两者的界线等同起来。也正因为此,释迦佛对那些大阿罗汉说《金刚经》时,他们能听得懂,否则就会不知在说些什么。大阿罗汉是从个体的识体中证见本性(即从四禅入般若),但未上升到从最后的所有众生的共有的大识体中证见本性大海,所以,大阿罗汉是自了汉,而菩萨、佛不是。

问者:那下功夫修禅定这条路,转化并解除习漏,达到镜界全通不住相 要找地方专修,在生活中习气来扛不住

答:任何的修法,到中、高级阶段,都是要修禅定,然后修般若的,(注:就算修净土宗也一样,只不过是去极乐世界后再修)。没有偷懒、投机取巧的方法,只不过是早修晚修的问题。嗯,有条件可以专修一段时间,突破了再出来混社会,只要不实在过于放纵,则一般不太会退转。般若是不会退转的,禅定是会退转的。

问者:有方向了,感恩开导

答:嗯。不客气。

2025.02.08

问者:老师您好,请教一下怎么意守?发现我在持六字大明咒的时候恍惚间一下子就睡过去了,怎么让他定住的时间长一点?
另:请教一下什么是胎息?网上众说纷纭,我想听听老师您的看法。

答:持咒或打坐时睡过去,这个称为昏沉。默念式持咒睡过去倒也是很正常的,如果是睡前持,那就没必要过于执着,睡过去就行了。如果想平时持或想睡前也一定要持到某个时长,则就得在自己意识发糊时脑子用点力,用意志来保持最后一丝意识的清醒,同时提醒自己要增加意识的清醒度。不过,这也只是出现情况时的应对方法。如果想真正做到想清醒就清醒,则其实还是得头部经脉比较通畅才行。头部经脉通达之时,持咒只会头脑越来越清晰,像得到净化了一般,(打坐时也是如此),是绝不会出现昏沉的情况的。想打通头部的经脉,则一方面是要节欲甚至禁欲一定的时间。这是根本,因为人体本身有产生能量(包括精、气、神三级)的机制在,只要不泄、耗太多,就会慢慢积起来,然后慢慢满起来,自行冲开经脉,是可以完全不用任何的方法就打通全身经脉的。常人积不起来,就是因为一方面平时七情六欲及工作、生活中各种劳作造成消耗太大,二方面就是气机稍旺一下,就必然性欲强盛,就会精虫上脑,不泄掉就容易烦躁不堪,所以,永远也积不到能冲开经脉的程度。其实就算体质极弱的多病之体,只要能做到平时不泄、不耗,也会自然而然病愈并身体强壮起来的,(除非是有厉害的灵体等攻击所致)。所以,佛家专门修行的人,都是要求出家(即断掉淫欲的泄漏及俗事的消耗),然后日常除了化缘,就是整日静处而返照自身(体力不浪费、精神不外泄),然后自然而然身体强壮、经脉通达,然后易于入静入定而得禅定境界。道家要求心中无事、清静澹泊,也是同样的,《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说得也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如果这样完全随其自然,速度上会慢得多,所以,平时还是可以用站桩、动功、打坐、吃药、采气、消业(持咒诵经念佛等)等方法来增加能量积累及经脉冲击的速度与力度,以加快打通经脉的进程。
胎息,是指人体在经脉通达的情况下,肺停止呼吸而用下丹田进行呼吸的状态。人象是宇宙中心,下丹田在象肺一样在一张一驰而向整个宇宙吐纳呼吸。任何人,呼吸的动力都是来源于下丹田。年少时明显,慢慢慢慢因为机体的败坏,身体及经脉的堵塞,然后与下丹田的接通力越来越弱,直到完全接不通而下丹田再没劲鼓动气息的时候,就是人一口气上不来的时候,即死亡时间(当然,死亡还有其他非正常肉体机能类型)。所以,下丹田是人肉体的动力源泉,武术及任何运动都是要从下丹田来发力的,就算是唱歌这样的技艺也都是要从下丹田发力来控制气息的,而绝没有用肺来控制的。所以,当人体的经脉重新通达到至少大周天全通时,尤其是带脉、中脉要大通,(上中下三丹田全大开最好,即五气朝元、三花聚顶的前奏),整个人的内部就容易成为一个气囊,只有表皮这个界限,内部没有任何阻碍物的感觉,然后就可以用下丹田来代替肺来鼓动整个人的气、血,并直接以毛孔、穴位代替鼻孔来进行空气、能量的交换了。如果见过鸡蛋初有胎心而被打开的状态,或见过心脏博动的状态,丹田呼吸也跟那样的状态差不多,就是从中心向外张驰脉动,(其实证到一定程度,会发现大脑也是这样向整个法界脉动发波的)。不过,我个人最高的体验的时间也不是很长,没有过几小时甚至多天都处于那种状态里的经历。因为我的肉体在三丹田大开后没多长时间就因为有女人而开始走下坡路了,然后每况愈下,再后来甚至因为钱而动用法力,曾掉到很低的程度,现在还只是在恢复上升过程中。所以,胎息并不是什么很神奇的事,在命功方面,确实说明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但也仅仅是肉体层面的事,算不上什么高级的境界。对于想修肉身成圣的人,尤其是道家的这种流派,则就显得比较重要,因为这代表着基础阶段快完成了。至于平时打坐时,因为气机冲击肺,或肺经发动,导致肺暂时性停止呼吸几秒或几分钟,那种不算胎息,只是肺的应激反应。

问者:理解了,我还是好好努力冲开经脉再说,身体一弱就很难修炼。

(此条评论者

评论:请问师父,学习胎息是打坐修禅定的必学之路是吗?是不是不会胎息就无法入定?以前听人这样说过,也不知道对不对。

答:不是学习胎息啊,而是打坐过程命功上升到一定程度会出现的状态,这个不是学习。也不是说不会胎息就无法入定吧,如果特别高级的定境,尤其是要长时间处于定境中,那基本是要达到这个境界才行。这个长时间可以指很多年甚至以劫算。)

2025.03.09

自说:第一次明确体会佛经所说的人体64条平分线

昨天下午打坐时,非常清晰地体会到佛经里记载的人体以会阴为原点的64条平分线。以前年轻时,可能本来从小身体就非常好,所以这些线并没有堵塞,所以,以前虽然肉体曾练得比较高,但在练的过程中仅有某条或几条发动的隐约的感觉,但从没有这么完整地同时感觉到这些线的存在。现在由于身体曾经掉落得太厉害,这些线可能都重新闭塞上了,身体在重新从底部上行时,这些闭塞的线又一下子被重新激活了,从而非常清晰地同时显现出来。古人,诚不我欺也。
从今年立春日起,体内就很明显地有一股蓬勃的力量在鼓动身体上行。因为上年我的命中是寅卯辰会木局,木是克我的忌神,所以,对我克制力非常大,一方面是财运上压制(这个已经成为事实了),二方面就是对身体上的压制,本来我上年应该生病的,尤其年中有几月确实挺难受的,全身尤其命中最薄弱的大肠火毒极强,只是因为我自己会开方调理及会练功,所以才没有出什么事。而今年,我的命中合成巳酉丑金局,直克忌神,一下子压力大减。这一克一消的差距,非常悬殊,所以身体感觉也就非常强烈。因此,凡想修行及学习传统文化的,必须老老实实地学习禅坐,只有身体及灵身能成为天地气运的感应器时,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那些知识后面所指的内涵、实相,而不是在文字游戏中自作聪明。

2025.03.09

问者:确实有幻的感受出现在现实,觉得自己这辈子就是大梦一场,而且现实里现在除了12岁的小女儿,已经没有任何我在乎的人和事了 似乎人变无情了,也没什么追求了 有时候不知该不该调整,如何调整 一般的心灵鸡汤已经滋养不了我了,什么爱生活爱自己珍惜每一天在我看来就是屁话 很抱歉说粗话,望老师能指点一二

答:这个。。。。看您如何看待,或者说您给予自己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您以修行为人生最首要的事,那就是好事。因为修行尤其是禅定的过程,就是脱离外界影响的过程,这个外界,不仅是打坐时的环境,也包括整个人世的一切影响,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是本性重新显露的过程中必须有的现象。因为初禅的状态就是:离生喜乐。这个离就是脱离业力的羁绊,重新获得解脱而得到一种大喜乐。世间的一切都是业力的具体表现,当然这些东西都会越离越远。所以,修定的前、中期是会越来越喜欢独处的,很正常。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大慈悲心的根基,就容易渐渐完全厌世,从而只想自己尽快解脱,成为小乘的自了汉。有大慈悲心的,则会在自己修完定后,然后开始重新入世,普渡众生,即菩萨行。这是一个过程,没什么问题的。曾经有一个朋友,他修得比您高一点,应该到二禅的位置。比您这个现象严重多了,不过,我也曾劝他不必着急,顺其自然,然后有一天因为一些俗事,突然就悟到自了并无意义,还是应该要普渡众生。各人依根基不同,不必强求从开始就一定要行菩萨行,可以先修好自己再作下一步打算。就象先学完高中,再决定考什么专业都来得及,没必要拿将来的事来焦虑。

问者:每一个字都认真看了,谢谢老师的开示,非常受益 自己不是心态有病,而是修行的一个过程

答:嗯,这是正常的,是一个必须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反倒说明修行并没有什么效果,境界没有任何提升。不客气。

问者:确实现在喜欢独处,一直等着女儿十八岁成年后我去农村租个房子住,给附近村民针灸艾灸换点粮食就好,这个信念是我现在的支撑 怪不得老师认识的那几个我的朋友都说我们现在是好时代因为遇到*老师 那我就顺其自然,有问题再来向老师请教

答:言重了。有修行上的问题可以随时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