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问答20221008-20221108

2022.10.09

问者:*老师,你好,请教一个练功的问题,我站桩的时候,一开始站的是低桩,自然而然的,等站到20多分钟后,哪个身体重心就不由自主的往下沉,最后身体就好像坐在悬空着一样,腿部绷紧,一股压力往上走,这个时候应该坚持保持不动,还是稍微往上提一下重心呀

答:保持不动啊,这个就是气机发动嘛,是要冲经脉嘛。站桩气机是从腿上先发动的,所以它会向上冲,然后您就有想站起来的那种感觉。

2022.10.09

问者:这鸡鸭不就是奉献肉体用的吗?提升到精神层面就搞不来了。

答:也不能那么说。鸡鸭也是生命,凭什么人家要奉献肉体嘛。虽然人家可能业障重,确实要为其他的动物献命。但你如果是出于慈心的话,也可以不要它的命啊。你欠别人债,别人如果出于好心也可以不要你的钱啊,虽然人家要你的钱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不要你的钱就是他的善心啊,就是他的慈悲,同时也为他自己积福德。

问者:那草木也有生命,人也不能吃草木

答:对呀,草木也有生命啊,从原则上讲,人也不能吃草木的啊。这也就是吃荤吃素的问题啊。吃草木也是杀生的。但是草木被杀的时候它的痛苦要小得多啊,动物被杀的时候他的痛苦要大得多啊,并且容易起大怨心,因为这种怨心它会找人报复,这样的话仇就会越结越深啊,那也就是业障越来越多啊。人又不可能不吃东西,不吃东西活不下去啊,所以只有两害相权取其轻。你总不能说这个业障是1,这个业障是10,既然都有业障你就必须取10不取1吧。就象你赚钱,赚100块钱也是赚,赚1000块钱也是赚,你会要么就赚1000块钱的,要么就不去赚吗,有这样做法吗?做事的原则都是有办法避免的时候,那尽量避免,没办法避免的时候,那就把危害减少到最小,或尽量小。

2022.10.15

问者:*老师您好,请问皈依对于信佛修行的人来说只是走个形式,还是有其作用的?是不是皈依了就会有护法护持?因为有些寺庙是这样说。
我在您网站搜,只看到您说您也没有皈依。而我的理解是这在于自己的每时每刻的心念有没有依正法而行。看经文,《阿毘达磨具舍论》卷十四,解释皈依的意义时说:“如是,皈依以何为义?救济为义。由彼为依,能永解脱一切苦故。如世尊言,众人怖所逼,多皈依诸山,园苑及丛林,孤树制多等。此皈依非胜,此皈依非尊,不因此皈依,能解脱众苦。诸有皈依佛,及皈依法僧,于四圣谛中,恒以慧观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众苦,知八支圣道,趣安隐涅槃。必因此皈依,能解脱众苦。”
我理解经文原义所指的“皈依佛法僧”更多是指了解和实浅出世法,跟现代的仪式不太一样。
还请*老师您指点一二。

答:不是皈依了就有护法护持,而是真皈依了就容易有护法护持。这个真皈依,是指,因对佛法抱有正见正信,知道修习佛法的目的为何,并能如法刻苦修习。这个如法修习指严格以四圣谛、六度等要求修行,能持戒、能摄心、能精进等等。一句话,也就是要当一个真正以修行为要务的真修行人。这样,就非常容易有护法护持。如果只是记个名、领个本子,然后平时象常人一样该咋的咋的,那护法也护的话,那这个护法怕是个傻子吧?不皈依也未必就没有护法,只要能依法摄心、持戒、精进的这些真修行人,都容易有护法。当然,这个是说一心依佛法而如此真修行的,自然佛系的护法就会来护。如果平时心思不定,一会想走佛家路,一会又喜欢道家及其他派系乃至于一些旁门左道,则当然因为心思的指向不定,那佛家的护法可能就不化心思或少化心思了。但修其他派系,如果专心致志,也同样容易有其他派系的护法护持。所以,从根本上讲,还是在于自己是否依法精进修行,如果是,则都容易有护法护持。但,对于一般人来讲,当然要说多如法多精进也大多做不到,修修停停,半信半疑,半勤半懒,那这样的情况,当然能皈依还是比不皈依的好。毕竟皈依了,那身份就是这个身份了,有些发过大愿的护法就算不是很满意,但因为您是这个身份,他该护持还是得护持。但如果您不是这个身份,则他就可以想护持就护持,不想护持也没啥,因为您不符合他所发的愿的条件。所以,在这个方面来讲,还是皈依了好。
您提的这个经文的经义,也没有说什么仪式一样不一样。它只是说皈依相当于找一个精神依靠,世俗的人因为环境的恐怖所逼找大山、院房、森林乃至于大树等作依靠,这些都不算怎么好的依靠,只有找佛法作依靠,才能解脱众苦而涅槃寂乐。也没说皈依有什么深义。这也并不代表皈依就只有这么一点意义。
我没皈依,只是因为我今生选择走世间路。既然在世间混,佛法中的一些要求(尤其是戒律)在相上就不可能做得到。那既然做不到,就不要皈依了去挂羊头卖狗肉,这本身就是对佛法的一种亵渎,如果要皈依,则就必须依标准完全符合才行。但这仅仅只是我个人的理念与活法而已,其他人不是必须要依此为标准。

问者:谢谢*老师。您说得太中肯了。我这一两年也一直想着去皈依,但得到外地才能有寺庙让我皈依,现在疫情,出行挺麻烦。听完您的解释后,我更加坚定在时机成熟后要去皈依。
也希望其他读者能透过您的这段回答中加深对皈依的理解。

答:嗯,不必过于着相。

2022.10.17

问者:*老师,我最近不管是打坐还是中午在办公室正襟危坐冥想都能很轻松进入一个充满白光没有身体的虚空,这个时候我还是继续守呼吸吗?

答:守虚空啊。或者把意识回照,守意识本身。守虚空,基本还是属于修命功。守意识本身。就属于修性功。

问者:这里有点疑惑,就是在这虚空里,感觉也是个空间,自己也好奇里面会有什么,就有念头出来,这样守虚空的意义是什么,感觉出发点不是该定在意识吗 还有就是守在这个虚空久了后,下一步好奇会见到什么

答:有时很难理解您们的心理与思维。练功本来就老老实实练按照规则练就行,出什么就是什么,不执着过去未来,不执着诸相,无论来什么状态就安住在什么状态里,哪来那么多的这个那个这个那个的?您自己好奇您好好地练不就行了?它不就出来了吗?
您守虚空守的是什么东西?虚空是什么东西,它从哪儿来?虚空不就是您的意识吗?如果虚空不是你的意识的话,您怎么能感觉得到虚空?
自性(觉性、识性)就藏在虚空的后边,只是被虚空这个相所覆盖。如果那个虚空里面没有自性,您是根本感觉不到那个虚空的。

问者:是的,老师提醒得是,确实不该执着于任何的相,来什么就安住什么,感谢老师

答:状态正常,状态好,就好好练,老老实实地练,不要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这说明心、意根本就不平宁。

问者:好的,谢谢老师

(2022.10.18接此问)

问者:老师,今天有点意思,昨天开始好奇这个虚空后,杂念一来今天就很难进入了 念头的拉扯力来了,自己又开始抵抗,这股拉扯力就越来越强 老师,这是不是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答:我已经说了:心不平,意不静,不知老老实实。

(20221021接此问)

问者:老师,最近在看看坛经,感觉已经悟到空或佛性后的确在很多时候都能感受到空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但这次自己念头一拉扯也还是能感受到起心动念的拉扯力,又忍不住去时时勤拂拭,想去除掉这个念头,但只要想到要去除掉念头,就还是又有念头了,很难消除。渐顿之别马上提现出来了
念头的惯性很容易让自己忘记顿渐之别
老师,还有一个感觉更明显,从那天问问题起念后到昨天,都感觉体内蒙了一层乌云,昨天就有重新透彻了起来。

答:我已经说了这是您心不平,意不静。您身上有一种静不下来的东西,就是好玩弄“聪明”,所以,这就成了您的严重的障碍,换句话说,就是您的业力所在。所以,您非常容易在自己念头里面打转转,不能真正地万缘放下,寂静解脱。您静下来时,这个“聪明”就要跳出来,因为如果“聪明”不运作那就显不出它“聪明”了。您不是一个能似“笨”若“拙”而能具有自然而然就能沉、定的心性的人。所以,您境界看起来似乎很“好”,但其实还是在“意”中玩转转,或者说,是脑子里、思维里玩转转,并没有整个身体都能同一。等哪一天您能不执不着、自然寂定、身脑同一、通透无底,才能从您的“意”境中脱出来,才能领略真正的静、定、空。因为您玩“聪明”,所以您的境界就是“意”的境界,也因为此,您才会状态好时似乎大空无碍,一不好,就起“乌云”。等有一天,您真能静定下来,您自然知道,您现在的这个“空”就是“聪明”触须所延伸的空间,也就是“意”创造出来的空间,当您突破时,您才会猛然发现,现在的“空”都是一种“云翳”,“云翳”下面有更湛清的睛空。好好静心,要老老实实。能聪明难,而能老老实实更难。

问者:老师说得是,自己现在感觉的悟其实还有个没有放下的念头,就是事业成功的追求或执念,跟朋友聊天分享时都能感受到自己相对的通透,但真正到需要自己彻底放下时,是晓得自己还有个执念存在的
还有老师说的“聪明”,我自己的理解是多年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导致自己的念力会强化因果的作用,但真正的悟又需要放得很轻松来突破因果然后得到解脱,这类聪明就成了自己的制约了。我现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已经开始训练自己先将念头减少,然后经常让自己用用右脑来逐步松动这类聪明先。

答:有些人,他自然地只要坐下来就能万缘放下,虽然有杂念,但属于自己无心的,是大脑机制自然运作所产生的杂念。而您这一类人,则属于坐下来容易自己主动性地一直有念头运作,一会想弄明白这,一会好奇那,一会儿思索这个境界如何如何,甚至定时也要想如何才能定住,这个“思维”的“意”一直站在第一线,所以所得境界除了肉体气机产生的感受外,就基本上容易是“意”的范畴内的,是“意”根所触所受而成,甚至是“意”所构出的幻境幻象,而难以破掉这个“意”层而深入到“识”层。虽然,依您前段时间的境界,可能以前世曾经是有一定的境界的,是早就能进入“识”层的,但是今生,至少是目前,您还没有摆脱这个“意”的羁绊。只有您能真正把这个“意”停歇了,更深的“识”境才能自然浮现出来。这个就叫“狂心顿歇,歇即菩提”,道家叫“谷神不死,元神不现”。所以,您在开始打坐时,可以向自己多心理暗示几遍:“现在是打坐时间,万缘放下”,然后守住下丹田盛开的莲花,定住,不要再去主动感受什么,更不要去思考什么,最后争取被动性的感受也忽略,则自然能湛然清宁,在此成熟,则自然会产生质变而境界跃升。

2022.10.28

问者:*老师,请问为什么释迦这一轮传法、正法的开启定在 阳盛阴衰的时期?或者说,为甚么阴盛阳衰对应末法时期,促使众生有一系列的离经叛道的行为?
我问这是因为读了《佛说法灭尽经》,里面说了法灭尽时的世间的种种现象,但没提到背后的法理。
我自己思考,应该是跟这种叫“阳”的能量的性质有关?利「正」法?
但是具体是为什么不太理解。

答:那您的意思是整个阴盛阳衰的过程都不应该来传佛法?阴盛阳衰的过程是从人寿84,000岁一直每100年降一岁减到15岁,这么长的时间都不应该传法了?您的意思您只要在凶运里边,您就不吃饭不干活,一直熬到等好运来了您才吃饭干活?这都什么逻辑?阴盛阳衰期整个人道是堕落的,那有些人就会觉得很痛苦,那不更有出离心吗?那不更需要有佛法来解脱吗?佛出世都是有机缘的,如果人心有这种需求,就会有佛出来应世,跟什么阳、阴没有什么关系。

问者:谢谢*老师。依您提醒,我好像把“有正法在传、需要正法”和“正法时期”给搞混了。着相了。
就像把“要吃饭”和“容易拿到饭”搞混了一样。
不是只有正法时期才有正法,只是那个时期更容易有正法和开悟,重点在于“更容易”。
就像饭什么时候都要吃一样,不管人在哪,多倒楣。
阴阳转换的过程中,不管到哪个时期都会有对正法的需求,即使是无法时期。
阳盛时所生的众生福泽更好,根性更好,自然更容易接受正法。但不代表阳衰、众生福泽和根性差时,不传正法。
所以佛传法不挑时间,不受众生状态影响,只要有愿,有需求,就传。

答:您这说的根本牛头不对马嘴。所谓的正法、像法、末法时期,本身仅仅是对释迦佛这一轮所传的佛法的传承状态的阶段性定义,而根本不是对时代本身的定义。是因为佛法在传承的过程中传偏了,修习的人理解偏了,才产生了这三个阶段,而根本不是时代本身有这三个时期,如果不依佛法来定义时期,则完全可以象中国一样用朝代名或其他如儒、道等等元素来定义时代,比如,黄帝纪年某某年,公元纪年某某年(其实就是基督纪年法),都可以用来定义时代。并且,末法时期、像法时期,佛经还是这些佛经,并没有什么变化,难道正法年代这个佛经叫正法,而到末法时期完全一样的佛经就叫末法了?这都什么逻辑?所以,阴盛阳衰、正法邪法、正法像法末法时代,这根本就是三条完全独立的概念范畴,可以有相关性,也可以完全毫无关系。
另外,再一次跟您讲,要改变自己的思维,从小事做起,看您发的文字的排版,什么乱七八糟的,都说过几次了,还是整成这样脑神经象乱搭似的,毫无规划与条理。

问者:好的

(2022.11.04接此问)

问者:*老师,真的太谢谢您了。我最近总算发现自己说话写字,都是有一塔没一塔的。都是写着写着,突然一个念头想到要写啥,就写上去。完全没有注意到前文后理的逻辑。现在总算。。。自我察觉了。而我发现的机缘还是在于您的再三提醒。本来,我还是没有发现的,因为一直以来我只关注于列点说明,认为这样做很有逻辑性,即使您反复提醒。而且,我虽然一直在反复想哪里出问题了,但还是找不出问题。恰好,这两天我读了两段内容提醒了我。一个是您以前教我的法理中提到,人有两大类思维,一个是形象思维,另一个是逻辑思维。前者是想到啥就说啥,是跳脱的,毫无逻辑的。我一看,这不就是我吗?第二个是毛选。毛在批评一些人写作“单单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使用一大堆互相没有内部联系的概念,排列成一篇文章、一篇演说或一个报告。”我读到后就觉得,这简直就是我了。这两个外缘结合上我的觉察,让我更明白自己问题在哪了。所以*老师您批评得很对,虽然每次被批评压力都好大,但是每次都能让我获益匪浅。非常感谢*老师您不厌其烦地提醒。

答:哦,能在日常意识到,那改起来就快了。日常保持对自己的行为的觉知,其实就是观照,就是修禅定。

(2022.11.07接此问)

问者:*老师早安,这阵子我一直在守会阴,只是之前守的时候感觉会阴更像一个点,但今天感觉那像是一片,布满了似的。像这样,是能量较多了的情况吗?我是继续守会阴,还是可以试着转守身空,让精化气(我也不知道守身空有没有这作用,只是自己理解)?还是转守下丹田便是?

答:嗯,一片当然比一点能量要多要足,继续这样守,等这个片扩大到整个下丹田再自然而然守下丹田。

2022.10.31

问者:*老师,请教个问题:我发现我在熟睡中,意识散乱时,就时常容易做那种尴尬的梦,然后遗精,之前因为看过一点您写的文章,我后来就有意在睡觉时用潜意识想象一轮明月,然后死守那个月亮。今年中午因为太疲倦就睡着了,加上因为最近连续熬夜工作身体比较虚弱,就出现了梦魇,感觉身体不能动弹,也似乎听见有一些声音(分不清楚是梦中的还是现实的),我感觉到不对劲,就又守着想象的月亮,并且想象这个月亮就是我,我就是那个月亮,我与月亮融为一体,然后眼前出现一片虚空,然后虚空变稀薄,突然一瞬间虚空震动,一种天旋地转的感觉,我因为惊恐就从这种状态出来了,后来这个过程又重复了一次。整个过程都是意识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中进行,意识分不清楚是现实还是梦境,直到一个电话打过来,我身体一下子弹起来被震醒,才发现我是在睡梦中,才完全回到现实,您看这是咋回事?

答:后天“意”回归先天“识”的过程,相当于是“意”毁灭的过程,出现这样的虚空震动与天旋地转的感觉是正常的现象,就算成佛的那一刹那,也是要出现类似的过程的,只不是您这个只是“意”契入“识”,而成佛则是“觉”与整个法界契合。现象类似,原理类似,只是程度与深度有区别。突破了,稳定了,就好了,并且您的意识状态就会变成另一种状态了。

问者:嗯。但是这种状态是在睡梦中第一次偶然出现的,应该是由于太累,后天“意”被迫松散、放松而先天的东西出来导致的,相比人在正常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借助打坐等方式主动把“意”空掉,然后让后天“识”显现,这两种状态应该有不同吧?且在睡梦中出现让人分不清楚是真是假……

答:所以我常说不知道怎么意守的人,就找人困了要睡未睡只有一点灵光尚醒之时的状态,那就是一般人容易气机大动乃至大突破的状态,这是意守的要领,神秘点就叫心诀、密诀。
当然,自己真正打坐时这样突破更好,但是就算是梦中产生这样的突破,这个境界还是容易延续到日后的打坐中的,至少,您可以在以后的打坐中凭记忆找到这个状态,就容易突破,这相当于先给了您一张图,您自己按图去找,总比没图要快得多。

问者:哦哦,我明白了。有点开心[笑脸] 谢谢您[鲜花]

2022.11.08

问者:*老师您好,向您请教个问题,关于视频里面的这段话,您是怎么看。好像平常的时候不能入静,就是因为犯了他说的这个问题。
[视频里一个外国老者演讲:恐惧的根源是思考 知道吧 思考就是时间 因为思想是知识的累积 通过经历、记忆 来自记忆的反应,思考,再行动 所以 思想、时间是一体的 所以 思考-时间 就是恐惧的根源 这是相当明显的 它是这样的 现在 这不是停止思想或停止时间的问题 当然不可能停止它“]

答:他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并认为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他的这个说法就好像有些人问我“怎么能喝酒但是又能不醉又不那么痛苦”。常人总是这样,不愿意放下自己的嗜好与欲望,但是又想在自己的嗜好与欲望里边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想找到一种方法与技巧去抽刀断水,这本身就是很愚蠢的一种想法。因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方法,因为唯一能解决这种类似问题的方法,那就是不去做、不去碰它。同样的,解决这个思维或者说杂念的问题,本身唯一的方法,那就是不去思考,不让它有杂念,这个过程就叫做修禅定。我已经说过很多遍了,人是没有自己的思想的,所谓的思想,所谓的意识,都只不过是业力的推动,是业力的外现,人到了什么运程就会有什么想法,具有什么样的命运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与禀性,这是不由人自身所控制的。人有杂念,会走神,就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人的意识是不由自己控制的。人想没有意识,想没有杂念,唯一的方法就是把业力消除,只要业力还存在,那思维就永远不会停止,也就是杂念永远不会停止。人如果没有业力,那么他就不会有思维,自然地就寂静光明。修行就是要使自己逆着这种业力的趋势,强力地去控制这种业力所产生的杂念,由静到定再到寂,摆脱这些业力的羁绊,回归本初的宁静。所以不要妄想有什么捷径,有什么技巧,去让思维能静下来能定下来,唯一的方法,那就是老老实实的放下一切,万缘放下,自然寂静。所以我常对那些打坐时静不下来的人建议在打坐前要对自己说“现在是打坐时间,万缘放下”,打坐的时候要把自己当做这个世界外的人,这个世界是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有些人还喜欢在打坐中思考,如果是为了悟通一些问题,打坐时思考是容易头脑清醒的,容易把问题想透,但如果打坐的目的是为了修出禅定境界,那么这种做法就是极其愚蠢的,是南辕北辙的。修禅定没有什么捷径,唯一的捷径就是放下。

问者:嗯嗯,明白了*老师。我最近有个感悟就是我们虽然活着,但是实际上没有真正的活着,因为都是活在业力里面。我们脑子里面都是思想,记忆,所以被禁锢住了,没有办法真正的看,也没办法真正的听。所有的一切附着的都是我们这个业力身,即小我的影子。不能做到纯粹的觉察,看似在观察,实际上不过是过去业力、记忆的简单重复。只有达到静,定,寂的状态才能真正的如实知。禅定状态才是剥离了一切业的状态

答:嗯。这个道理我在《修行问答》、《齐天正法》里都重复过无数遍了。

问者:是的*老师,每一次重新感受是不一样,慢慢的开始有点感觉了

答:嗯,是要自己切身体悟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