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者:还有一个问题请教您一下。《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中有一段:“若顶上若颈上。若心前若背后。若两胁若腰间带设利者。譬如世间犀牛之角。若人带之离水六尺。带设利者亦复如是。离一切罪业恶业恶趣不能染着。善根渐生恶障渐离。善人自遇恶人自去。所作事业皆同佛行。同释迦牟尼如来故。其身即是世间应化故。即是清净法身大毗卢遮那佛。其人必入大涅槃位。于现身中证得无相法身大精进峰。是故当知十二大天金刚天等。一切灵祇常当守护。寿命延长见百秋已。命终决定上生都史多天宫闻法爱乐。更随志愿亦得往生十方净土。”后面佩戴舍利所得的利益这部分能请您能具体开示一下是什么意思吗?尤其是这句:”离一切罪业恶业恶趣不能染着。“我不是很能理解。祈请您慈悲开示。
译文:
[或头上或脖子上或胸前或背后或两胁或腰间佩带舍利的人,就象俗世间的犀牛角,如果有人佩带它就可以远离水域六尺(意为不易遭水难之灾),佩戴舍利的人也是这样的,会远离一切的罪业、恶业及各种不良的习气而不会被它们所污染,善根渐渐增生,恶业障渐渐消离,善良的人自来交往,凶恶的人自行离去,所做的任何事都等同于佛的作为,因为释迦牟尼佛的缘故,这个人的肉身就是释迦佛在世间的应化身的缘故,也即是其清净法身——伟大的毗卢遮那佛(注:释迦佛是毗卢遮那佛的一个化身,他只是一个化身佛),所以,这个人必定会最终契入大涅槃的阶位(即指成佛),以现世肉身证得无相的法身而成为大精进的标杆,因此应知十二天的天神及金刚天神等,及一切的神灵神祇,都常常担当守护,(这个人)的寿命会延长至可以见到百来个秋天(即寿命延长到百来岁),死后必定可以向上转生到兜率天天宫(注:指兜率天内院,即弥勒佛目前到下一世投胎地球示化成佛前的教化处)听闻正法享受快乐,更可以随其心愿而往生到十方世界的任何佛国净土之中。]
评析:不过,这说的是末法时期众生若有缘佩带释迦牟尼佛的肉身舍利的功德,一般人是没有这样的机遇的。一般人的舍利也没有这样的功效,且很多舍利可能是假的,宜审慎对待,不宜迷信,还是在于自身实修为上。
问者:感恩*老师开示,不过我实在愚钝,对于这句:会远离一切的罪业、恶业及各种不良的习气而不会被它们所污染,善根渐渐增生,恶业障渐渐消离。还是不太能理解,地藏经上讲:阎浮众生,举心动念,不无是业无不是罪。您也说过我们的身体本就是业力身,有无数的冤亲债主。我实在不理解这里的罪业恶业远离是什么意思?还请您再次慈悲开示一下,感恩*老师
答:您这是把法理上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所讲的罪、业搞混了,属于概念不清而乱用。地藏经说的“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是从佛性上讲,佛性本来清净,无有是非、善恶、对错等等概念,也不存在这些概念所对应的具体事物,它就是一个湛然的清明态。既然什么都没有,那只要有所思、有所作,就都是有,都是分别心,那就都是业、都是罪。因为就是因为有分别心的缘故,众生才不是佛,才从佛性中堕落。所以所作皆错、皆罪、皆业,都是导致众生非佛的原因及表征,只有无作、无思,才是无分别心,才会回契于佛性大海之中,即得道,即成佛。(当然,得道、成佛后,以无分别心的状态而行事,则所作都是佛事,而不叫罪、业了)。而这个经文里讲的罪、业,不是相对于佛性来讲,是讲业这个概念的本身及其分类。虽然,对于佛性来讲,业是虚幻的,是不真实的,是无的。但是,在没有重新证入佛性之前,业就是业,是有界里真实存在且是最根本的运行法则。这个道理,就象您在梦里,一切都是那么得真实,能让您喜悦,能让您恐惧,一个个生命及事物都是那么得真实,但是一旦您梦醒,则一切都不存在,都是假的,根本没有实质的东西,都未真实存在过。同样,当未成佛之时,罪就是罪、业就是业,它不会没有,它不会凭空消失,只要做了就得受报,谁也逃脱不了。就算得道、成佛了,那个不受报的也只是其内在的法身,其肉身还是属于有界的一部分,还是要受报的。就象释迦佛一样,晚年也照样有病,腰痛得不行,最后他也象凡人一样死亡,这个业报不会因为它成佛了就凭空消失。所以,这个经文里讲的业、罪是指有界里具体的业与罪。而具体的业分为恶业、善业、无记业。恶业,就是平常我们说的业障、罪业等类,是会受恶报或称苦报的业。而善业,我们一般称为功德、福德,是会受善报、好报的业。无记业就是指没有太大的善恶性质的行为,比如我们聊个“今天天气怎么样啊”,就聊这些不会产生什么伤害与恩情的八卦,这个就不会产生什么善恶的果报,就叫无记业。所以,这个经文说佩带舍利,容易使人远离(就是不去做、不去接触)容易产生恶报的那些行为、习气、行业等等,也就是容易“众恶莫作,众善奉行”,容易离恶向善,这并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谈论、交流、理解一件事情,首先您要把其中使用的概念的具体内涵领悟、确定下来,这样才会在同一频道上产生交互,否则就属于鸡对鸭讲各说各话,自然就容易产生误会、误解、臆断等等。这些概念其实《齐天正法》已写的文章里都详细、明确地阐述了的,只是您们看过就忘。
问者:哦哦,还是自己思考不够深入,囫囵吞枣理解经文的意思,您一解释就明白了,感恩您耐心详细的解答
答:嗯。不客气。
202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