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物演化总的规律就是两阶周期法。其模型是:第一阶段生,第二阶段成;第三阶段生,第四阶段成。由于已经达到了22的耦合状态,形成了稳定结构,周期结束,进入更高阶的周期或相反的衰退期。这个模型易学表达成:阳(阳,阴);阴(阳,阴)。任何事物的发展永远只有这四步,看起来千姿百态的世界,不过是这四步的重复与扩大。重复即阳阴、阳阴、阳阴、阳阴……一直到无穷。扩大即把第一周期当成第二周期的第一阶段,如此一层一层复叠。譬如第一周期是(阳阴阳阴),那么更高的周期便是(〈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一共16个阶段。当然更高的周期就是64个阶段,如此类推以至于无穷。所以重复即是线性的重复,扩大即是层次性的重复。不过,这只是层次方向及层次内单向生发时的状态,而每一个层次都会有衰退部分,所以等级上依然是这样的等级,而实际所经历的阶段则不会只有这些阶段,这个后面分解时会有。
这个阶段法则是宇物发展所共用的,但由于宇物演化方向的不同,所以每一个阶段的演化的性质与具体内容也不同,且阳阴在各种演化方式中所代表的含义也有差别。这主要分为四种形式,即:层次、纵向、横向、时间向。层次,就是层次能级愆生方向。纵向,即各层次的层次向数理在本层次的横向演绎。横向,便是各层次平面内的数理能级方向。时间向,便是沿时间轴的阳阴交替周期方向。我们平常所说的周易本义仅为层次向部分,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时间向部分在本义上没有阐述,但我们有时在用,如“天干地支、四季节气”等。而纵向、横向部分几乎没有人涉及,而这一部分却被西方科学证明,只不过西方科学只用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1、层次向演化
层次向演化是指宇物从终极态愆化到稳定态的能级演化,主要表现我们这个宇宙从终极到我们这个稳定空间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凡第一阶段,即生的阶段都遵循一分为二的法则,而第二阶段,即成的阶段都遵循耦合——即2次方的原则。因为生阶段是事物内部裂变向下衍生,所以一分为二。成的阶段是裂变后在下一层次中的重组,所以是2次方的耦合。具体看下图:
第一阶段:太极内部裂变,太极生成两仪,太极消隐。
第二阶段:两仪成形稳定后,阳阴按内外、上下、左右、包负等不同状态进行排列上的耦合,便成了四象。由于在大周期中,第二阶段也是生数阶段,所以两仪也可以以裂变的方式生成四象,这样生成的四象,可以称为先天四象。两仪与四象是属于同一大层次面的两个层次,既可以看成是两个层次,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层次的两种表现形式。到达四象后,已经形成22方的稳定结构。这时,因为两仪层次与四象层次属同一大层次,这两个层次的性质上是有共通之处的,又都是处于无质状态,是可以两个层次之间进行组合的。两仪与四象组合后就是八卦,这个八卦称为先天八卦,由这一系产生的卦都称为先天卦,是解说与演绎先天象气层次的变化的。
第三阶段:四象裂变,生成八卦。这个八卦称为后天八卦。
第四阶段:八卦耦合,82=64,即合成64别卦。
至此四个阶段完成,大周期结束。由于这是层次愆生法,所以不会直接衰退,它一旦形成以后是一直稳定的,直到宇宙要完结时,才会从低向高处回缩,最后宇宙消失,完成从无到有再到无的循环。
这四个阶段由于所处的层次的不同,所以性质有很大的区别。第一阶段两仪层次,由于是第一生成期,所以是一切层次的基础,任何层次都由“阴阳”这一对组合体经过一定的规律复合而成,在数理上“一生二”是一切数的基础。第二个层次四象层次,它是第一小周期的完结,是成数,而大周期中又处于生数阶段,所以它可以是两仪的生数,又可是两仪的成数(耦合数),加上又是稳定态,所以它成为先后天的枢纽,地位至关重要。这一层次常常成为事物的密码所在。术数中基本计数元素——五行,即是四象在本层次本气上组合后所产生的稳定态。而第三周期的八卦,有着与四象层次类似的位置,即是第二小周期的生数阶段,又是大周期的成数阶段,只是它不是终极稳定态,所以成为后天计算形质的基本工具。这就是为什么术数中象用八卦,力用五行的原因所在。第四周期相对来说作用就不大,因为至此周期已经结束,一切已经形成后天的形质,无法再有大的变化。所以,卦虽然记成别卦,但分析时还是用八卦及爻象,用别卦分析的只有卦义等几顶内容。
所以层次向的数理比较简单,即我们常说的“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八生64”。各层次的具体数理见下图:
2、纵向演化
纵向演化是层次向演化数理在纵向各层次内构成基础物质时的数理演绎。这实际也是一种横向演化,只是这种横向演化是以构成本层基础性物质为基础的。这种演化凡到达本层次等级之前的数均为生化法,到达本层次后则用组合法。
具体如下表:
别卦因为本身就已经演化到质的部分了,所有的能级已经用完,所以就不存在组合期了。
这个数理模型在现实中的运用便是我们人体的遗传密码DNA。
DNA结构的演化方式可以参照四象层次的纵向演化法。首先,作为区别标志的碱基生成两大类,即嘌呤与嘧啶。这两大类又各分成两小类,嘌呤为腺嘌呤、鸟嘌呤,嘧啶为胸腺嘧啶、胞嘧啶。这时生化阶段结束,进入组合阶段。两种嘌呤与两种嘧啶组合后出现两种碱基对,即腺嘌呤=胸腺嘧啶碱基对、鸟嘌呤=胞嘧啶碱基对。这两种碱基对两两组合后的结构,便成了4种状态。这4种状态再与两基本碱基对组合,便是8种状态。这8种状态是独立时的状态,一旦被排列在两条核苷酸链的中间,因为上下与左右两种方向的固定,便一下子成为64种状态。正因为3对碱基的组合在数理上已经完成了所有的能级,所以DNA中最基本的基因因子都是由3组碱基对组成的,然后由许多3对一组的基因因子组成各种各样的遗传基因。因此DNA的构造规则是完全符合天地生成法则的——当然,作为万物之一的DNA本身就必须遵循天地法则,也只能通过天地法则产生——它在数理上具有终极性,所以它成为生物体的最顶级的组合——遗传物质。或许有人要问:嘧啶不是还有一种尿嘧啶吗?怎么解释?尿嘧啶只是四象本身达到稳定后出现的五行——土。所以,它不作为正规的碱基出现,只是偶而在组合中代替四种碱基中的一种。它之所以能代替其他碱基的位置,就是因为它是土,而其他碱基则无法替代其他碱基,否则碱基对中的另一半将随着改变。从这儿,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些生成的经过,推导出腺嘌呤与鸟嘌呤属于水木(因为没有更详细的资料,无法确定哪个是水,哪个是木。腺嘌呤属水的可能性大。)胸腺嘧啶与胞嘧啶属火金。而尿嘧啶参与的组合点应该是一个太极转化点,很可能代表着这个点前后基因所代表的密码有质的区别。如果生物学家能把这些基因参照易学原理进行分类分段,很可能会得出非常有规律的结论。
3、横向演化
横向演化是指同一能级内同一基础物质,尤其是后天质器世界的基础物质的能级演化方式。由于从太极到四象都是虚象部分,所以并没有后天物质横向演化数。由于分解起来很复杂,所以只详举八卦层次来说明。如图:
表格上部是能级数据部分,下部是能级具体的跃迁部分。学化学的人大概很容易就发现,这个跃迁部分的数据怎么这么熟。其实这个跃迁出来的数据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电子排列图。只是元素周期表中并没有把各层中的分层象这么详细地排出来。或许是因为测量的精度的问题,或许是由于层内的电子能量相差太少,科学家将其忽略,把本是不同能阶的电子视为同一能阶。从这表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为什么外层是8的都是惰性物质,是2的都是活泼物质。因为8是2阶数,也就是第一大周期的稳定数,所以其性质是稳定的,而2是1阶生数,正处于蓬勃期的不稳定数。如果化学家能从根据这个图把电子增加处于同一能级的元素、尾数相同的元素、半稳定全稳定能态结构、层次内尾数相同的元素等等方面进行总结,很可能得出更规律的结论,且对于元素的混和如合金等在性质上是加强还是减弱还是互补会有一个更好的思路。另外,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类元素的上限将是120种,120后的元素即使造出来,也不会真正存在。
以下是别卦层次的能级表。这个一时还没找到对应的现实例子,以后再作研究。
4、时间向演化
这方面的演化基本等同于阶段周期律本身,但这方面还没考虑成熟,暂时空白。
(说明: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一旦要把这些系统起来且要天衣无缝,确实不是那么容易,想得脑袋都痛。但愿能突破修行的境界,直接看到这些演化的过程。在此之前,将会对这些问题作逻辑方面的思考与实例方面的证明。以上所写仅是大概,因为更多更细的实例分析与股市没有什么关系。在思考成熟之时,将对本文作出补充或修改,而详细的例子分析及易学各术语的本质性探究,将在条件成熟时写成《易髓》。文言部分将在本文修改后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