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9
问者:经常会有藏地的一些公认大德来深圳,会做法会或者灌顶,念传承,皈依等等,我好像不太热衷这些,有师兄特别热衷建议我参加,可是感觉自己内心是有一丝抗拒的,我想听听您的想法[尴尬]
答:这个,我没有什么看法。在我看来,修行是自己的事,靠不了别人,知道路子,埋头修就行了,自己不修,拜过多少师也没有用,就象自己不努为,拜多少个干爹干妈都没用。喜欢到处拜师的,多数就是世俗里到处拜干爹干妈的心态,不是为了修行,而是妄想多一个人罩着自己。藏密是比较讲上师传承的,如果想走这条路,就好好找一个上师一心修行。如果东拜一个师西拜一个师,却不修法,那么这跟亵渎没有什么区别。至于加持、灌顶有多大用处,不好说,一个是现在社会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一个是就算是真,法力大小难辨,效果如何难说,我也不敢一棍子打死人。
问者:并且有一个更让我自己有一些茫然的问题,我系统学习索达吉堪布的大圆满前行,需要四年,今年是第四年了,也完成了十万顶礼和上师瑜伽,十万皈依,十万发心和十万百字明,但是好像让我困惑的东西越来越多,以前不排斥的,现在反倒会有排斥了,比如所描述的因果现象,皈依上师以后的身口意,总感觉身心受到极大束缚,而不是更自在了
答:您说的因果现象及身心受束缚具体是什么?
问者:听了看了太多貌似神话故事(反正我个人无法想象出来的啊),一个不好的念头(贪嗔痴),一个不小心的行为(杀死蟑螂,蚊子,蚂蚁)都要受到各种恐怖果报,我咋就总感觉是让人心生恐惧的引导啊?
答:呵呵,什么样的法,都是会传偏的,无论是显宗还是密宗,所以理解经法要用智慧,否则误入歧途就难免了。
比如,如果一个不好的念头就会下地狱的话,那么一个好的念头就肯定去天堂及极乐世界,都不用修了。意根不净是有一念获罪无数的法理,这说法并没有错。但这是因为这一念可能成为一颗种子,然后向罪恶方向越行越远。比如,许多坏人都是从一个冲动的念头而一路行来再也回不了头。如果这一念头不单影响一世而影响许多世,则罪业就大了。所以一个邪念获罪无数只是一种理论上的道理,在这一念头没生根、发芽而有具体的行为之前,并没有真实的罪行。就象世俗中有杀人动机,但没杀人,是不能获得死刑的果报的。如果一定要说这一念是有罪业的,那也只是不定业,完全可以改变的。并且,既然一念能获罪无数,那么对等的,一念也能获福、消罪无数,所以忏悔就可达到这个效果。所以,如果一个邪念产生,再让这个念头消了,这个过程就是无数不定业重罪产生与消亡的过程,觉得不保险顶多再加一个忏悔就行。这个就象世俗里常见的一个人不小心说了不该说的话立即“呸呸呸”把这句话否定掉就行了。本来一念既然可以生无穷罪,则一念也必可消无穷罪,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但这个世界愚痴的人只看生罪的半句而整天惶惶不安,自作聪明的人则认为宣扬半句果报部分能让人因害怕而学法,以为这是劝人向善而在积功德,却不知自己在坏法,在行邪道,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则用这半句吓唬众人以求供养。
不小心杀死小虫也是有果报的,与故意杀的果报并没有差多少。这个道理其实也是很浅显的。比如,您开车上路,不小心把一个人撞死了,一般的人及其家人必怨恨于您,有些甚至不愿和解,或狮子大开口,把事闹得很大。所以,不小心,不代表被害方就不产生怨恨。而果报的成因就是恩与怨,有怨则必有罪报。除了一些修行比较好的,没有人被撞能不起怨心的。所以只要这个怨心够大,不小心杀死人与故意杀死人在这个被杀的人的反报过程并不定前者轻于后者。当然总业障,则故意杀人的大,但这是关系到意根所关的其他方面的行为的延伸上,而不是被害人反报过程必定激烈,激烈与否与被害人的心性、性格等许多方面有关。
问者:我个人看到您的讲法很容易接受
答:这些道理其实讲透一点就很平常了。出世法理与入世法理本无区别,都是一个理,只是一个向外延伸,一个向内延伸,在于活用与贯通。
问者:本来四年满了之后就要接密法,但是接到学会通知,五月底之前完成除了供曼扎的其它四个十万加行,就可以开始接密法了……问题是,第一,我不清楚密法到底是什么东西,第二,还没有百分百有信心的情况下,接密法是不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接了,怕自己懵懂的情况下会离正法越来越远,不接,又怕自己失去机会,这种患得患失,让自己特别不舒服
看您是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深入了解佛法精髓,又通过实践而修出来都,我是一直东一榔头西一锤的,就觉得自己学的很不扎实,也很表面
答:如果没信心,则还是建议好好地扎实地通学一下佛理先,在没信心的情况下,难信上师难信法,则就算硬学,先不说修不修偏,一般也修不出什么成果的。不要总觉得某个机会失不再来,这其实就是一种贪嗔痴之贪。人生的机会有的是,只要自己打好了基础。好好学习法理,心无疑虑,再修法时也快,磨刀不误砍柴工。
问者:特别认同。通学佛理的渠道?
答:看《大藏经》,把原经一部一部看过去。看不懂,则一部部搜翻译的文字参考。佛经尚未灭,看佛原经才是最佳的学法途径。
2019.04.30
有人叫我点评一下此篇文章中南怀瑾关于念佛往生方面的说法。我给出评定:此文中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他所说的第六识就是我平时常说的意,第七识则是我平时说的识,第八识则是我所说的识体(即无明),第七识、八识必须经禅定才能认识,平常人都是用的第六识(脑意识)。但他的说法可以进一步补充或称为提升。他所说的忆念佛像是最好的念佛,这对于多数水平的人来讲是对的,因为多数人不懂真正的佛是无形无相的。所以真正的念佛只是忆念一片虚无,可以有阿弥陀佛的概念,但无形无相。但这个是禅定境界较高证得空境的人才略能掌握的,一般人,就念阿弥陀佛的形象即可。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提倡把自己想象成阿弥陀佛而念佛的一个原因,从念佛号过渡到念佛形。另外的原因还有三:一、把自己想象成阿弥陀佛是一种忘我、无我状态,对去我执有帮助。二、把自己想象成阿弥陀佛可以与阿弥陀佛相契,直接感应乃至直接由阿弥陀佛内在境界震动自身深维而同化证入甚深禅定乃至般若境界。三、自身想象为阿弥陀佛,则百邪不侵,不易受干扰。
附文章链接:南怀瑾老师:念佛念了几十年到临死还是做不了主,因为不懂这个关键 http://www.360doc7.net/wxarticlenew/781909581.html
2019.05.06
问者:您说 健身即锻炼身体 会消耗元气 又会激发增活元气 健身会增加阳气 阳气很显 而元气是深藏身体的生命能量?
答:健身,运动过程会消耗元气,但运动使气血通达,经脉被激发,又会增加人体的光明度,光明就是阳气、元气。业障消完,剩下的就是光明。就象虚空,不放物体,则虚空就是通透的,放了物体,虚空才被遮住了,但遮住是假象,因为虚空在那个地方并没有消失而是一直就在那儿,当这个物体被移走或分解消失时,虚空又现出本来面目。但这个说的是最终极的那个元气与阳气。至于低一点的阳性的光明与气机,一部分来自投胎时的灵魂,一部分来自后天身体的转化,人体是可以把饮食吸收的精微物质转化成气机乃至于光明的,这个过程就叫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神级就是光明档,而虚级就是刚才说的虚空本身,本来面目,用“还”字只是回归,不用“化”,因为化是转变,这一级不需要转变,它本来就那样,一直就那样。
2019.05.07
问者:别的朋友陆陆续续有对象,结婚,只有我迟迟谈不成,算命说我八字三酉,五行缺木,性格刚直,难和异性相处,注定孤独一生,有也容易分,我真是非常难过。为什么遭遇这样果报,我不愿这样。佛法又讲极力念某某菩萨,可以求,我可能心难静下来,没能达到专心,也念了很多,也算勤快,却没有什么感应。让人放弃的有时不是路远,而是没能看到希望
答:世俗间的任何事,都是有这个事的具体的规律,都要学会做这种事的本领,即行事的方式方法。佛法讲的果报是因缘法,而这些都是缘的一部分。不去掌握行事的方法而单单念佛积功德就可以使这件事成功吗?比如,念财神咒,或念其他的可以助财的咒,您却躺在家里动都懒得动一下,就会发财吗?买彩票啊?买彩票现在不也得要您出门去买么?同样的,要想有一个好姻缘,也得自己学会各种相处的方式方法,与配偶相处的方法,与配偶家人相处的方法,与配偶朋友相处的方法,不要把无知当纯洁,上天并不会怜悯这样的人。更要改变自己的性格与观念。为什么有那样的命,还不是因为自己性格、观念问题?业力决定您出生的时辰,时辰所代表的当时的宇宙气机状态决定了您的基因排列,基因排列决定了您的心、身,即性格、观念及身体健康状态。如果这些都不自己去改变,却想菩萨、佛给您送一个恰好都能相合的对象来,可能吗?您就是叫佛、菩萨自己来当您对象也做不到。不幸福的人,基本都是不愿自己去努力改变自己及改变环境,却妄想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妄想所有的东西都是恰好让他满意的。什么事,都是要自己先具有享有的资格的,自己都没努力去具有这种资格,凭什么要上天来满足自己?上天是亲爹都做不到。(当然,如果自己各方面都到位了,还是没有好的人来相遇,那只能说前世没结下善缘,则就只能:“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了。但真到位,其实跟只要品行、性格不特别差的都可以结成好姻缘。)
2019.05.08
问者:师父,请您不忙的时候再回复!
我今天早晨一点多到三点多静坐,太极印,一直热,出汗,感觉是虚汗,一放开手印,就感觉凉凉的没汗了,一结印,马上感觉热,尤其是上半身背部和额头鼻尖有汗珠,觉得感觉挺舒服的,口渴,喝了三瓶矿泉水,没上厕所。
一、只是静坐,念头多,没持咒,没观想,稍稍守了一会儿会阴,热的身心有些安坐不住,就躺下睡着了。
热和出虚汗(?)是不是身体哪里太虚或者是太堵的原因?还是因为月经要来了的缘故?可是还有七天要来。我上一次就是刚静坐二十多分钟,月经来了。这一次也是,时间还不够一个月。
这个月中间时间,我几乎没静坐超过二十多分钟的,因为孩子家人事多,更因为我爱睡了,都是每天躺下后站桩姿势,双手交叠放在小腹部,意守一小会儿,就睡着了。偶尔做梦很清晰。大多数睡得很沉很香。白天偶尔持咒,以学习明理思索为主。
一个月时间,我把《修行问答》和《齐天正法》看了多遍,理论上懂了一点点,这个月我想努力在实际行动上努力,就是按您的方法持咒意守。
不料,今天早晨刚一用力两个多小时静坐,就出汗,来月经了。上个月是十四还是十五号,今天八号,提前了一周。还是因为虚的原因,静坐导致的提前来吗?我还真是讨厌,一想静坐就有事,当事情过了,又把静坐搁置了一段时间。
女人的事多,有些事我也不太好意思问师父,也不太敢打扰您时间,您的时间都很宝贵,可是,我没有指导老师,我没有我的皈依师父仁达老和尚的联系方式,我的朋友中只有一个打坐的,是个没有结婚的小伙子,又不能问。可是,我又怕问您,您若没这方面的案例,就给又您增加工作量了,心里不安又没人可问。
二、还是决定麻烦您了,我气血都虚,这样的情况下,静坐两个小时左右会不会引起月经提前?还是巧合?或许是有过崩漏的原因?
看来还是听您的,先多多持咒,把身体调好,以后慢慢再静坐吧。
答:您身体本身寒湿很重,打坐出汗是很正常的,任其出汗,可以不用管它,等气脉通了,湿气排出后,就正常了,不会再出汗或仅是微汗。如果要辅助方法,则就是吃除湿的药或食物,比如米仁红豆粥,就是除湿的,但您属寒性,一小碗要加9克桂皮(粥煎好后加入桂皮,桂皮煎的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最好是开药方综合祛寒除湿。
月经紊乱的成因应该有二:一、您本身就曾大崩漏过,而内部重寒湿又导致内部不通,所以下体自我修复能力很差,容易重犯崩漏及易出血。二、人体从打破一个旧平衡到建立一个新平衡的过程本身内部就会产生紊乱,这属于正常的自我调整过程,就算吃药调理,也非常容易有这个过程,尤其是小腹区有堵塞而要化开的情况,几乎谁都有这个过程,不要过于在乎一些数据、外象。不过,如果流血现象较严重或过于频繁,一方面要吃些补血的东西滋养一下身体(象红糖、桂圆、枣之类都有如此的功能),另一方面,因为您有崩漏史,练功可以考虑多守中丹田(膻中穴所对心窝中心),少守下丹田,待心窝一周、胸腔一周、胃一周的气脉开出来后再逐步向下守,并渐渐加强守下丹田与会阴穴的时间。不过,如果练功过程出现崩漏现象还是要及时治疗,不要死撑。如果长期解决不了流血与练功之间的矛盾,而又没有条件吃中药调理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一些止血的药泡茶喝来压制一下。
问者:对,我应该是寒湿很重。怕冷,现在我还是穿的黄金绒厚保暖。觉得全身很笨重,慵懒不想动。
答:所以,您最好还是腾精力调理一下身体,练功固然能提升身体素质,但在身体本身比较差的情况,提升还是比较慢的,而有药力助益,则容易事半功倍。
2019.05.13
问者: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我看到您文章中有谈及,给死刑犯安乐死是脱离刑法基本精神(注:这个是指与惩恶扬善的基本精神不符)。那么请问其它情况安乐死合理吗?比如台湾著名的主播傅达仁86岁,因患胰腺癌晚期痛苦难熬,而选择安乐死对吗?他的家属及给予安乐死的医师有担业吗?他这样算不算自杀?
答:如果是他自己选择自杀,则应该属于自杀。因为他的业报如此,未受完就自杀,这相当于逃避业报。至于家属与执行医师,这个应该不会担业,因为是他自己要求如此,不会产生怨气,那也就不会产生恶报,就算有业报,也只是将来反过来有类似的帮忙解脱的行为。不过,这个要有实例查证才行,以上仅是理论推断,将来如果遇到类似例子的业务,我会再发表文章的。
问者:还有一个问题。您在讲禅定境界时,提到的识和意,我有些不明白。按唯识讲,第六意识是分别,第七末那识是执着,第八阿赖耶识是藏。那您讲的识是哪一个,我有点分辨不清。请开示。
答:您分辨不清,就说明您学的是死知识,没能活用。更重要的是没实证,如果有实证的,别人怎么表达您都能明白。如果人识人只是看衣服,那么爹妈换件衣服,子女就不认识了,就象小蝌蚪找妈妈一样。同样的,如果只认字眼,而不能常握义理,那么换一个字眼表达,就不理解了。第八识就是无明,就是我说的识体。觉体有觉知的功能即觉性,这个觉体指这个东西的本身,而觉性是指这个东西的一种能力属性。这个觉知的能力产生幻觉而化有,就成了识体。同样,这个识体,它也有一个本体及这个本体具有的识别的能力。这个本体,即第八识,因为后来的一切都是从它生出,所以叫藏。而这个识别能力就叫第七识,再幻化成体,就是每个人的分识体。而分识体也具有一个本体及识别能力,但是,这个识别能力是将能力分成六份,即眼耳鼻舌身意,而这个意是前五种能力的全局指挥调度能力,也是第七识与前五种能力的承接角色,所以这个第六识虽是与其他五识同级但又高半级。这个各识的关系,我其实在《齐天正法·命功·第一轮人类的由来》一文中说得明明白白的。我只是用的字眼与唯识宗略有区别而已。
问者:不好意思,再问一个问题。在维摩诘经上讲,他的丈室同时容纳了三万二千个法座,而丈室没有变大,法座也设有变小。这是不是看的维度不同,还是一个维次的空间,大容小,小容大,可以同时存在。
答:《华严经》或《法华经》中释迦佛明确地说过法界是一种镜象构成,且是全息镜象,即每一个世界都有法界一切世界的影子。并且佛、菩萨能把一个世界拿到另一个世界中,不但没有障碍,并且被放入的这个世界也没有一点点拥挤的感觉,被拿的世界也不觉得自己有被缩小,甚至感觉不到自己已被拿动。以虚入虚,自然无有障碍。法界本身是虚幻的,只是我们常人当成实物。就象我们拿两台放影机,一台的图象先投到另一台的放影口,再与另一台所放影片一起投到屏幕上。那么,这两台放影机放的不是同一个影片也是可以在屏幕上同时成像的,屏幕不会接收了一台的影像信息就放不下另一台的信息。如果我们把第一台投入第二台时的图像缩小而只是第二台的一个小区域放映,那就与把一个大世界放到一粒沙子里相同,不会产生什么互相妨碍。又象我们广场、舞台里的彩光,各种光可以互相交错、重合,一点都不会互相妨碍。所谓的维度,就是您射出一道光就是一个维,再射一道光又是一维。所以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叠放无穷的维,各维不相妨碍。且在法界里,距离是不存在的。比如,极乐世界,如果用当前物理学的距离来算,那么就算用目前最强的超级计算机把这个米数写出来都做不到。但如果有神通,就会象在对面,也就是说神通创造了一个维度,使这个距离消失。就比如,您在临安市,而我查看您的身体及处理您的情况,就象在对面,距离可以直接消失(也可以有),而不是说必须神身飞过去什么的。
问者:还有,在您讲的有和无这篇文章中讲到,高能量高速度的众生,相对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光团,因为速度太快。那可不可以倒推,如果要看清他的原貌,只要我们的能量和速度和他一样。我这样理解对吗?请开示!
答:在法界,众生就是一个虚影,只有同等级的才会觉得对方是实体。比如,我查您的身体,是象X光机一样,是通透地看的,您的身体完全是虚通的,只是一些腔界因为有肉层看起来虚像略浓一些,而内腔则淡一些,所以尚能组成立体结构。象法界常用的法术——隐身术,就是进入当前维的更深的一维,那么处于当前维的人就看不到这个人了,要想找到这个人,就只有也进入更深的一维,这样那个人就又成为一个实体了,也就是重新现形了。
问者:老师,请原谅,我问题比较多。再问一个一直很纠结的问题。我目前一直按五戒来行持,考虑到在俗事中,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毁犯,所以一直没去寺院受戒。据说这样是不得戒体的。那我这样算是持戒吗?还是必须到寺院受戒?请不吝赐教!
答:也算持戒。要有一个概念,止恶、消业是有一个程度的区别的,而不要一刀切。许多人就容易非彼即此,非白即黑,这是要不得的。比如,一个捕鱼谋生的人,他听说初一十五拜佛持戒是善行,可消业,他也感兴趣,于是,其他的时间照样捕鱼谋生,初一十五则吃素拜佛,这样就没功德的吗?照样有。罪是罪,功是功,两不相干。有一些人则会认为,天天捕鱼,你还拜什么佛,不捕鱼才算有诚心,才算修行,边捕鱼边吃素,假得很。这种想法是不通情理的。当然能不捕鱼则更好,但各人有各人的具体的情况。饭不是一口吃饱的,修行也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都是每生每世前进一点点而累积起来的。所以在现状不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学会变通。只要不是为了念享欲乐而找借口(当然偶而有也是允许的,只要自己心里清楚,慢慢消除),稍有破戒或持戒不严也是允许的,也是有功德的。一句话,能做就比不做好。一念生善,功德无量,因为这是一个方向。只要心念的方向是向善,哪怕是进步非常缓慢,也终有成仙作佛的一天。但既然知道自己不可能严格持戒,就不要去受戒,受了戒又破戒,那是罪过很大的。得清静戒体当然是好的,但不允许而去贪,这一念生起,就已经无论多严格的持戒均已不是清静戒体了。凡贪功,则就算严格持戒,功德必小,不念功,凭心而做,则功德自然放大,未必低于念功而受戒者。不受戒能不能得戒体,其实您只要自己好好地严格持戒一到三个月,就可能有很清晰的体验。至少我体验过,确实是身心非常清静的,通体光明,完全不一样。我的方向也不是出世,所以我目前既没有皈依也没有受戒。
问者:老师,再请教一个关于晚上能否念地藏经的问题,因说法不一,又都有些道理,所以想请您开示。有些人认为晚上不宜念,会招感众生。而有些认为不必执着,时间是相对的。我们这里的晚上正是美国的白天,所以不必在意。请问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答:心正、阳性能量强,什么时间都能念,因为这些东西就算有,也近不了您身,更上不了您身。如果能力很弱,人很敏感,则最好夜里不要念的。因为夜里就是这个您所在的这个地方的夜里,这个就是这些东西活动的时间,是容易感召。但是,这些东西本身就在这个地方的话,白天也是会活动的,只是白天活动得少一些。但其实只要自己处置得好,感召也无所谓,最好是安排一个地方给这些东西活动,平时心里跟他们讲,你们可以在某某区域活动,不要妨碍我家人的生活。一般是会配合的。不过,我早就写过文章,不提倡什么也没修出来就发大愿,那召到身旁是未必受得了的。知道要有菩提心,也有菩提心就行,但不要随便就发大愿。否则很容易漫天漫地的东西围着您。(至于说我们这里的晚上正是美国的白天所以不必在意,这种逻辑真是令人无语,那我们的白天就是美国的晚上,所以我们起床时美国人也起床吗?)
2019.05.13
问者:老师 我想问一下那个阴间地狱是不是分片的啊?就是西方的有西方的,东方的有东方的。不知道我这种提问是不是太唯物了。另外西方的上帝又是怎样的存在?可以解释为更高等级的外星人或者更高维度的存在吗?可是总感觉所谓上帝和东方的佛、道没法合在一起啊?那么还有三清和佛是怎样的呢?佛会在佛界,那么三清呢?
答:阴间是分片的,天上也是分片的,什么样的人死或修成,都是继承其生前的一些服饰打扮等,所以西方人描述的地狱与天堂是西方式的,东方人描述的地狱与天堂是东方式的。这一点也不奇怪。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在深山里没有见过一点世面,美国人描述美国的情况会描述成中国的样子吗?西方的上帝一般认为是一禅天天主,佛家叫梵天(具体名字忘了),印度教叫薄伽梵。本来就不是一个体系怎么合?梵天是天主体系(象政府部门),佛家是佛菩萨体系,道家是仙系。三清和佛是怎样的那说来话长,方方面面可说的多了。三清属于仙家,主要在欲界天内活动,偶而去色界天。我已经在QQ签名档及微信朋友圈题头图及各处置顶贴里声明过,只回答与实修与法理有关的问题,这些涉奇类的问题以后就不回答了,与修行并没什么助益。
2019.05.15
问者:老师吉祥,有位老中医说人一生的心跳脉搏总次数是注定的,如果因运动加速心跳次数,等于消耗自己的寿命,所以人最好要清修静养。是不是这样?请开示。
答:我认为纯扯淡。就算刚出生时有一定的次数,就象我们造的物件也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开关、鼠标的点击数、轮胎的里程数,等等,每一件事物的产生是必定有一个冥冥中的限数的,心脏当然也如此。但是,同样批次的轮胎或轴承保养得好与不好当然寿命长短区别就很大。所以心跳总次数是注定的,这本身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这种注定是无意义的,因为跟使用环境与保养程度有关,这种注定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并不是每天少跳几次就一定耐久一些。不单受环境与保养程度有关,还与更大的规律的助力与破坏力有关,比如,轮胎是80年代时,是石子马路,那肯定普遍不耐用一些,现在都是水泥路,肯定普遍耐用一些,还有被钉子扎乃至被人为破坏等各种更大角度的环境有时更是具有致命的破坏力。同样,人的运程好运与业力轻重也是更大的作用力。
问者:嗯嗯,是人的生死是综合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答:嗯
问者:在《了凡四训》里的记述,也可以作解释了
答:哦
2019.05.17
问者:老师您好,没想到自己在网上接触心理学人际交往,心性知识改善身心的过程中遇到了您,就像您之前在文章中说的那样,不到一定的层次,没有必须的经验是无法体会一些真实世界的生活生存的。但是我很难受,因为理解觉性,空性没有到一定程度,只有个模糊的概念被接受了[表情]。我其实不太愿意去实修,怕吃苦遭罪,有贪欲,好斗气。长存或者看遍繁华也好,我真的只想回到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时候,天天学习新知识,偶尔被老师批评下,或者打个小闹。很没出息,我很矛盾。弱小时自然规律约束,人类社会约束,有大能量时还有老天爷看着你作为。父母亲人祖宗能庇佑一段时间,但是随着他们的离去,那段美好的记忆只能回想,最初的记忆引发的痛苦才是真的苦啊。我还是那个我吗!是,看的多了就能理解慢慢接受!我每次看到学校小孩子在我们广场玩的时候,都会在心里羡慕,慢慢的变为祝愿,希望他们能抓住每一刻,赤子之心永存。知道空了,知道人身难得了,知道世道轮转无有好坏了。身心也有正法在调节,比如腰背这段时间涨涨的,睡觉倒头就睡。情绪波动能用点心去分析调整了想问下,我这墙头草,软骨头心态怎么调整。是不是要被揍几顿,被黑白无常多弄走几个至亲才能走上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再不回头
答:这个各人的禀性不同,各人的机缘不同,也没必要非得让自己一定要在没办法作出决择的时候作出决择,当然,这种无法决择的犹豫其实也是决择的一个过程。人是要经历的,一生的起伏是经历,累世的轮回也是经历,经历够了,到了一个点了,自然心中的路就浮现了,也就是俗称的“机缘成熟了”。人都是有惰性的,都希望可以不付出辛苦却可以无忧无虑,只有现实渐渐让自己的幻想慢慢破灭掉,才不得不正视,只有彻心彻肺地明白“不奋斗,只是会更苦,只有奋斗才有可能不苦”,人才能抛却而痛下决心不再懒惰,否则都是没苦够。其实就是简单的一句话,放不下,就先拿着,拿不动了,自然想及会放下了。您还年轻,允许天真,再年岁大一些,自然成熟起来,心态也就自然而然转变了。这也是体验佛法“苦集灭道”的过程,体验苦才是基础,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体验够了,不想再体验了,自然而然就想解脱了。今生如果没体验够,还能以苦作乐,那么下一生继续体验,总有一生会体验够了。轮回之河,不见尾首,虽说人身难得,也不必争在一生一世,百年对于轮回长河来讲,不过是刹那而已。我早说过,成佛了又如何?渡人成佛又如何?成佛与不成佛都是一个存在,仅此而已,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不以成佛为乐,则成佛亦为苦。未选择这条路前,可以边玩边看看佛法,了解一些理论,行善积德,积累一些资粮。
2019.05.17
问者:老师好,今天早上我静坐的时候,守会阴有1-2秒后,守不住,再去守,马上玄关处发亮,感觉根本不去会阴处,玄关变暗,再守会阴,还是马上玄关处发亮,我就不敢守了。不知这是什么情况?请慈悲开示
答:这种情况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您下丹田能量足,有光,那天目看会阴当然会发亮,就象我们从暗室看外面甚至看太阳,当然眼前觉得发觉。二是您任脉或督脉通达度较好,一守会阴,那会阴到印堂的任脉或督脉通道激活、接通,能量上到印堂,所以天目处有光感。不用管这些,透过那光感“看”清会阴所在,好好守就行。
2019.05.22
问者:为什么行善很多,欢喜心不强。不像别人越做越开心?
有些人的回向是,如果自己想要做成某事,那么先回向社会上的人也如意,再回向自己。这道理是什么?
答:那说明您行善过于功利,您是为了求福而行善,您不单为了求福,并且是急于兑现,所以行善后见不着效果,就心里失望甚至起尤怨。这个道理就象工作,如果一直认为自己是为了老板打工的,怎么可能会有激情怎么可能会高兴?只有认识到打工本身是为自己打的,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钱财问题才打的工,这才有把工作当作自己该做的及应该好好做的事,这才会心态平和一些甚至有点激情。象您的意识本身就比较自我中心,就比如,您问了许多问题了,每次问了问题,我给了回复以后,您一个谢字也没有,一个字的回复也没有,然后到有新问题想问的,也不管这个问题是简单还是复杂,只要您想问,然后就问,问完了,我回复了,您又无声无息了。这个不是说必须让您感谢我,但是这也可以窥见您意识的自我中心,觉得天下人为您做事是应该的,一点感恩的心态都没有。天下任何人,包括您父母,都没有义务为您做任何事,为您做的事您都得有感恩之心,有知恩图报之心。如果您连这点基本的良心都没有,那么就连一般人的素养都没有,您所行的善都是伪善,您只是试图借“行善’的方式来获得利益罢了,当发现利益似乎并没有得到兑现时,您怎么可能会有什么欢喜心?就象您打了半天工,老板不发工资,您怎么会高兴?要有欢喜心,只有您能将心比心、悲天悯人、不忍他人(他物)受苦而去行善,您才能有助人乃快乐之本的体验。这也才是正确的行善。行善不是为了得益,而是为了建立慈悲心、菩提心。
回向法界再回向自己的问题,我朋友圈里详详细细地回复过,并且应该回复的不是一次,我曾叫您先看看我以前的修行问答再提问,您就是不去看。
问者:太过自我,如何改变?我也知道的确这样
答:改变已经说了啊,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凡事您把自己与他人的角度调过来看看这个事是什么样的,如果您变成他人,而您站在他人的立场会认为暂时作为他人的您怎么做才是对的,您要求别人怎么做,那么您就去怎么做,长久如此,自然而然,您就能理解别人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仅仅只是用自己的思维要求别人如何如何。当然,更进一步,就要去学习法理,了解天下众生与您的关系,了解整个法界的结构与原理,当然眼界开阔之后,心胸也就自然大了,心胸大了,自然许多事看与做都会不一样了。
2019.05.22
某人:之前,我把对的也认为是错的,晴天也是阴天,因这个错觉而痛苦;以后,我若把错的也认为是对的,阴天也是晴天,也会因这个错觉而快乐。
回复: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如果非要把错的认为是对的,得到的也仅仅是一种错觉的快乐,这种快乐终会因自己内心难消的疑惑而土崩瓦解。把对的认为是错的而痛苦,与把错的当作对的而快乐,都是颠倒梦想。“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只有清楚地了知:对的即是对的,错的即是错的,对是对在什么条件下,什么范畴对会变成错,什么范畴对又可能重新变成对;错的即是错的,错是错在什么条件下,什么范畴错会变成对,什么范畴错又可能重新变成错。如此了了分明,知如真。知如真,则客观平静,心无起伏,平宁即快乐,即“常、乐、我、静”。以错为对,不过是饮鸠止渴,顶多是一剂致幻剂。
2019.05.24
问者:老师,我想请教一下您的看法。近年来想确立今生念佛为总目标,我在想有没有必要减少人际交往。人与人有名望、地位、财富、修养等等差别,我自知今世再怎么努力都是平凡草民之辈,此外就算专注于修行解脱也需多生多世而很难做到毕其功于一世,我在反思一辈子很短应该有所侧重。入世与人交往方面容易察觉自身的心量不大,嗔心、妄我之心也赤盛,甚至被人说及“做人差”,我自己心里有时不服、缺乏忍辱之心,有时也承认自己缺乏修养、觉得有些沮丧。在尘世中历练,难免跟人打交道,磕磕碰碰才懂得自己几斤几两,可能这样也更有利改掉自身毛病,只是有时觉得很厌倦与人打交道。假如我减少这些人际交往,安于事业、物质上的平凡现状,常常于暗室或内心系念于佛菩萨以求来世之修行上进,这样花更多有生之年的光阴通过念佛消除业障,是不是比在嘈嘈杂杂的人际交往中更有利于修行上进呢?恳请老师指点一二。
答:您的想法是对的。在自己修行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如果能抛开尘世或尽量远离尘世,把所有的精力用于观照自己内心或住于念佛持咒上,是非常好的一种方法。这样能以最快的速度提升自身的禅定能力,虽然,这个提升的过程似乎也是缓慢的,但过个几年,您就会猛地发现自己已经提升了一大截,当您的定力由量变到质变而跃上一层时,您才能明显地感觉出来。虽然,从道理上讲,入世历炼更易磨练心性,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这是做不到的,因为根基不备,许多人只不过是尘世中左冲右撞而已,虽然也知道自己该克服自己的缺点,就象您自己也能认识到自己的种种不足,也很想改变,并且在理论上也知道该如何改变,但是依然莫之奈何,业力的力量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克服掉的。这就象一棵小树,在业力的狂风中,哪怕它很想立住,不随风摇摆,那也完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而如果是一棵大树,则虽然也还是容易受狂风的影响,但摇摆的辐度是较小的,甚至只是枝枝叶叶在动,根基是可以基本不动的,自己是容易保持一定的清醒度、自控度的。同样,修行也要自己修到有一定的定力根基,在尘世之风中能基本不那么左摇右晃之时,才可以谈得上在尘世中磨练,否则仅仅如唐诘诃德与风车之战,是毫无意义的,并毫无收获的。释迦佛在世时,对他的弟子是全部都先教以小乘法,待较多的弟子修得阿罗汉果后,才开始说大乘之法叫他们不要仅满足于小乘之果的。小乘不是小乘,大乘也不是大乘,本来只有一乘,只不过是两个阶段而已。所以以您目前的定力水平,同样地应该象那些佛在世弟子一样,先天天回照自身,一刻不失地观住自己的内心(念头),及静坐禅定,以便自己定力得以增长。当您的定力增长以后,那么一切您曾经无论如何也战胜不了的业力禀性就会变得如蛛丝网一样毫无分量。就比如那个唐诘诃德,如果它不是一直与风车战斗,而是先去提升自己那干瘦的体量及力量,那么它再次来到风车之前,风车之风对于它来讲,就不过是微风拂面,不要说战胜,而是根本不用战即已胜,量级已不同,根本就不是战斗的对象。同样,当您的定力获得一定级别的增长后,那么您的定力观照之下的那些业力杂念,一照之下,如火销雪,刹那无踪,而根本不需要象现在的这样辛苦压制而毫无结果。没有定力的入世磨炼,只不过是像收割韮菜,割了一茬再长一茬,无有尽时。而获得定力的入世磨炼,则根本不用收割,因为根已除灭,只要稍加观照,即可迅速改变,并且,也不用改变,因为在根已灭除之时,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本来就来来去去了无痕迹,又何来灭与不灭?此时,烦恼不劳操心而自转菩提,入任何浊世中亦皆未出于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