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正法》 附录 01本门法界渊源及应供诸尊

此篇本欲待诸篇完结之时附记于后,然当今之时世,非招摇蛊惑而不足以致信,故顺俗而先成之。然《楞严》有言:“凡自言为佛菩萨者皆为魔道”。然释迦在日,俗世中又有维摩诘、观音等大菩萨俗身而自称承。故,何取何舍,以何解经,尔等自思维之。信与非信,三思后行。于吾,则效文王之志,网开三面,独立一方,只取自投罗网者而教导之。俗间凡言大乘者,皆以普渡众生而为己任,甚而至之,有强劝他人而至己身与逆忤者皆烦恼丛生者。观诸佛现世之日,虽号一时渡脱某万、某亿、某祗等数众生,然相较于是时之众生总数,皆属少数之少数。故当知,普渡众生者,乃累劫之恒行,非当一世之完功。戏于尘寰,撷有缘者而导之,可也。

一、道家渊源

恒久远前,吾在道家身份极高,然妄言之,恐惊世而招谤,故按住不表。近世渊源,为吾师尊者,乃菩提祖师。菩提祖师非为真名,实乃鸿钧道祖之师兄。故吾见鸿钧,立而作揖,而老子谒之,则跪而叩拜。故小说有言,吾与地仙之祖因祸而结义,实则神仙游戏,原是同辈。而与老子、灵宝天尊则渊源更深,即前吾不表之轶事。鸿钧者,色界天道家之引渡者也。从欲界天而入色界天,必过自化天与他化自在天两层。此两层天环境恶劣,非一般人所能活动,且入色界天之底层即梵众天处有如迷宫之结界。于此结界有两通道,一者为佛,一者为道。佛家接引者,号毗卢佛(非为毗卢遮那佛)。此佛笑颜常开,满脸慈悲。此慈悲如累劫堆酽,弥天漫地。吾初遇时,睹而心化。若上品天醴,入口便感动而身酥。不立文字,不籍言辞,仅以容颜而能直融他心者,吾独见此佛。而菩提祖师者,则于三、四禅天渡化。其于欲界天侧,辟有一别院,如一水滴附于晶球。诸天之层,非如佛经所载之简略,诸大天中又分诸层诸区。譬如吾久远之一同门师兄弟,便为某层之小天主,而是时其所养之八哥,则成天层之大神鸟大护法。另有小天层,诸天民日暮归息之时便皆修净士之法。故天层之具体与神奇,非区区神话之所能表,佛经亦仅简而述之。欲穷诸天之奥妙,尔等可深修禅定,然后出神而上、层层游阅即可。

吾于道家之扮相:着太极蓝袍,手执或剑或鞭(此鞭乃重点),脚踏紫八卦,三十来岁,神情肃穆。然此打扮非道家高级集会而难显,一般均以紫金翎猴形而现身。

网上有好事者立诸仙之渊源与排位,夸夸然而之于自信,一哂可也。

二、佛家渊源

佛家渊源有多列。

1、文殊渊源。或有猜吾乃观音脉系,非也。与观音之渊源有不表之轶事,非为修行脉系。佛家以五大菩萨标志修行脉系,观音为悲门,弥勒为慈门,地藏为愿门,普贤为行门,文殊为智门。智门修习者少,然能修者皆易是大法力者,且多常驻。俗谓文殊之剑为慧剑,斩断烦恼而为用。在吾而言,非也,书为智慧,剑乃法力。在娑婆世界遥远之南上方,有一佛国。此佛国文殊为佛主,吾为左胁侍。胁侍者即迦叶、阿难之于释迦,日光、月光之于药师,观音、大势至之于弥陀。此国虽亦极光明,然以智慧立身故,众人皆去浮华,着沙弥衣而行道。便佛主文殊,亦仅以淡蓝沙弥衣之普通长者相现身。故知,吾于法界亦以智慧道而助文殊宏法。

2、释迦渊源。若曾详观吾博客之《修炼实纪》目早期诸文者,或有留意吾曾记录:“某日,释迦来寻,与吾皆呈佛身而对坐。彼出右手,吾伸左手,竖掌相抵。尔后,二人胸前“卐”字皆旋飞而出,于两身间合为一体,悬停旋转。少时,分而各回,彼便起身离去,皆未作声。然吾心知,此为释迦某凡身将灭而传法印予吾。”吾阅诸经典而无障碍,虽关乎吾少时即通古文及越四禅而得无学境界,然斯事亦是一大因缘。此亦为吾功法标以“正法”之原由。(其他久远渊源则不详述,后列仿此)。

3、阿弥陀佛渊源。约1998戊寅之岁,吾初醒而重契法界。是时,正法界、天界为未来事大布局之际,诸事繁杂。某日,阿弥陀佛及释迦佛等召吾升空,议论吾事。后,某日,阿弥陀佛率观音、大势至,立吾头顶而不动。后,从百会入吾身,循经一周,复出百会立而不动,约三日之久。后,某日,又赠其法器莲花碗予吾。是时,吾尚未明所以,权以关照视之,依当前吾所从事之超渡业务,则为机缘早布。

4、斗战胜佛及西游渊源。斗战胜佛及旃檀功德佛皆为八十八常驻佛之一。何谓常驻?游戏因果、出没轮回而不涅槃之谓也。或以此身没而以他身现,或仅驻寂而小憩。吾至今仍记此轮从性海出醒时意识层层跃入有界之情景。孙悟空与唐玄奘乃此二佛之一身,且皆于贤劫示现成佛,分列为201佛及200佛,即德净佛及尽见佛。譬如毗卢遮那佛,化身为释达多而为贤劫第4佛,即释迦牟尼佛。西游五人皆实有,只四人为灵界身,独玄奘为凡体。故书中四人皆能腾云驾雾神通广大,唯唐僧肉眼凡胎难识幽冥。然人虽实有,事则未必全真,文学者,修饰之作。且与玄奘,虽有师徒之名实无师徒之实,徒一游戏尔。凡间常作种种戏论而释孙行者闹天宫前后本领之差异,却不细研四圣试禅心之章节早看破而不说破之禀性,便今世亦如此,纵天天相伴亦未必知吾本事。于2008戊子岁前后之某日,阿弥陀佛予其袈裟于吾,吾藏身其内,由地球下行,以袈裟避过星际毒雨雾区,至另一星球外空,见星球中心横有长过星球中心轴之武器,即八戒等人之武器,取而归,此数人领而去之。小白龙之肉身今生已见,其他数人皆未谋面。

吾于佛家身相:多以众所周知之行者相现身,亦常以菩萨相现身,偶现佛相身。菩萨相无大特点,或璎珞饰身相,或头戴毗卢相,皆中规中矩。曾于远空与西方神系斗法时吾一时大意被困,观音携四菩萨来救,五人成雁阵而于黑暗中赫赫而行。观音立中,吾处左翼,四人皆矮观音一头。佛身亦无特点,唯相貌年轻,亦三十余岁,长圆脸型,因相好具足故,极其俊美,非俗容可论。

三、应供诸尊

由上可知,若有虔心而欲供奉者,则菩提祖师、文殊师利、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斗战胜佛为必供。其他提及之诸人,则选供。另有如观音等则各人随喜而供。法界诸佛、菩萨及道家诸人远论细论皆有渊源(便释迦本人,成佛前亦曾多世为大仙人),广说则实无有不应供者。且本门以智立基,宜包容万象,凡利他、导善之圣贤,皆可敬之,不必拘泥正法外道之说。

20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