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有人推荐了一篇文章,看了后简直火起,又一个扯淡的法师。这篇文章附后。文章中所说的四禅各境界,及他所谓的禅定的各境界象空定、火定、气定、光定,这些在佛法中统统叫欲界定。欲界定是四禅八定之前的肉体基础定,在我的功法体系中就叫命功。什么叫欲界定,说白了也就是在臭皮囊中打转的入静,那些所谓的定只是臭皮囊的气、光变化所产生的感受,与真正的禅定与真正的灵性一点关系也没有。我的功法中计划是在命功篇的后期专门写一篇关于欲界定的各种感受产生的机理及许多人把这些定当然证入实相的误区,只是一直懒,体系写得进展很慢,还没写到那儿。真想修正道的人一定不要被这些东西误导,如果你不信我说的,你可以去翻佛经,找有关欲界定的那些内容。这个人连禅定的门槛还没入(还不如以前评过的那个法师呢),就妄论禅定,还带着一堆人修。所以这个世间,修道者多如牛毛,成就者凤毛麟角。
王阳明的真实境界就是一禅与二禅间(至于文中说的坐化什么,那更扯淡,不要说高级禅定,就是欲界定都可以坐化)。王阳明是观察到了识与念之间的关系,他所说的那个良知其实是一禅中离生喜乐的那个识,识从念中独立出来后,就能冷静地观察着念,也就是心学门人玩的那个捉老鼠,只是王阳明已经不用捉,老鼠已经能自己跑了,一觉就无,不用分析什么的。然后能保持一片湛然。王阳明以为这已经是究竟境界了。
但其实这离究竟还非常之远。
2018.01.06
王阳明的修法简而言之就是禅宗北宗(神秀)的修法:“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只不过王提倡在世间临事而磨而修,并以此而大贬诸家为“死修”,而其实没有一家正法门不是最后要落实到临事而修的,即所谓入世。
但不是说王的法门不能修,境界还没上去的人,念头静不下来的,三毒(贪嗔痴)都认不清的人,那恰是一副对症之药。但要注意念头清静之后不是终极,而恰恰是入禅定的门槛。佛法里照样有观念头除三毒的,八正道里的正念就是要由此得来,道家《太上清静经》中的一段教的也是这个法门,所以这只是一个各大门都常用的一个法门。
2018.01.07补充
附文:
王阳明高不可攀的心灵境界
友:王阳明提到的静和定与禅宗的静定慧是一个意思吗?
我:是的。
友:他到了禅宗的哪一个境界?
我:从他临终之际说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来看,他到了“法身定”的境界。
友:禅定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所谓“禅”是印度梵语禅那的简称,就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禅定是修菩萨道者的一种调心方法,它的目的是净化心理、锻炼智慧,以进入诸法真相的境界。禅定是修菩萨行所必经过程的手段,但不是目的。
有禅定功力的人,能彻底洞悉万事万物的实相,这叫做“禅定波罗蜜”。
所谓波罗蜜,意思是度到彼岸。佛陀说众生在生死苦海中飘浮,设法游到安全之陆地上,出离了生死轮回,到达没有生死之彼岸,称为波罗蜜。发菩萨心者,必须修种种的六度,以完成成佛之愿。六度就是六波罗蜜,也即是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
参禅参到忘人无我的境界,便到初禅“离生喜乐地”。在这阶段,破了众生的执着,而得到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受用。在此定的境界上,呼吸停止,无呼无吸,不出不入,有一种特别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妙不可言的。总之,这是一般人得不到的快乐。但不可有妄念,一旦感觉“啊,我不呼吸了。”就开始呼吸了。?
二禅是“定生喜乐地”。在定中得到最大的欢喜。坐在那里,不饮不食。脉搏也停止,等于死人一样,可是还有意念,知道自己在静坐。一旦出定,呼吸和脉搏立即恢复。
三禅是“离喜妙乐地”。在定中离开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这种的欢喜,而得一种妙乐。这种妙乐,无法可形容出来,是微妙不可思议的。在此境界,把念头也止住了,没有意念。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
四禅是“舍念清净地”。意念不但止住,而且也舍了。这时候,得到非常清净、非常微妙的快乐。四禅的境界,还是凡夫的地位,尚未证果,再接再厉去参,进一步才到“五不还天”的境界。?
欲界天以上称为色界天,一共有十八层天,最上面的就是五不还天,也叫五净居天,就是阿那含──三果的圣人所居住的地方,一投胎到五不还天,就不再回到欲界来受生了,因为他已经没有欲了。在这个五不还天证阿罗汉果,就直接入涅盘,超出三界。色究竟天以上就是无色界天了,到了那里就没有物质的存在了,所以色究竟天又叫有顶。
有个无闻比丘,他参到四禅的境界,误认为证了果位,所以到处宣传,自己证了果。因为他打妄语,最后堕于无间地狱。学佛的人如果仅仅是阿弥陀佛不离口、吃素、布施等等是远远不够的,佛学的博大精深是超出大家想象的,它应该是世间最大、最复杂、最困难的学问。不说别的,就是浩如烟海的大藏经有几人读得完?读完了如果不进行实证还是一场空,实证到了“五不还天”还不是佛的境界,可见成佛之难。
当今末法时代,世上不乏“小悟”之人,“大悟”之人就寥若星辰了。所以,进入初禅境界已经是了不得的成就了。打坐之人不要被自己的一些幻象迷惑,然后自我感觉良好,如果未证言证,未得言得,这样就犯了妄语戒,将来要堕落到拔舌地狱。
学佛的人对老师当然要恭敬,但不管哪一位老师,要看他讲的是否适法?合不合法?要“依法不依人”。 “依法不依人”还有一个意思是,如果你是信佛的人,就要真作学问,必须直接从原典入手,不要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玷污佛法。还有的人把信佛当成了赶时髦,以此来装饰自己是如何的慈悲、善良和智慧,开口闭口都是阿弥陀佛,目的是掩饰自己贪图名利和自私虚伪之本质。他们学会了几句佛家的话,一会儿诸业深沉、一会儿果报、一会儿下地狱,信口胡说。就是不知道地狱在等着自己。
友:那么,王阳明的法身定境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我:就禅定的境界而言,可分为六种,即空定、气定、火定、光定、法身定和大涅槃定
(1) 空定
空定既是基础,也是进入一切禅定境界之门,空定也可以说是一种清静定,感到很宁静。通过调息的练习,慢慢摆脱杂念,进入一的境界,然后再把一也慢慢松开,使其消失而入空的境界。
(2) 气定
气定也可称为融融乐乐定。它在空定的基础上修练内气,当内气充足时,气会沿着经脉走,并充满全身上下,身体有微胀的感觉,有轻松的感觉,有暖流流动的感觉,有如痴如醉的感觉等。人们喜欢把此感觉称为天人合一。 而单纯的空定就只有感到寂静,感觉有如死灰枯木,缺少了一点生气。
(3) 火定
火定可以称为大乐定。火从丹田产生,引其火沿中脉直上至顶轮,然后折回至海底轮,然后又上升至顶轮,如此来回三数次,必能印证四喜四空之大乐境界,烦恼尽除。进一步,在此境界中,观空中脉,然后入于甚深之三摩地火定中,定中会现不可思议境界,但切莫执着。此即为拙火定,也称为拙火瑜伽,属密教无上瑜伽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大法。
火的另一个行走的路线是沿督脉而行,至顶轮而把千叶莲花激活,一样的烦恼尽除。
(4) 光定
光定可以说是坚固定,火产生大乐,而光却产生坚固感。入于光定,除了有极轻微的电麻的感觉外,全身的感觉有如盘石般坚固,光定必须靠拙火与菩提心月液,也即元阳与元阴的充分交媾才能产生。
(5) 法身定
实相法身修成后,于禅定中,法身即现于虚空中,成真空妙有,法身不断放光惠泽三界众生,无为而为,如大日之光辉。
(6) 大涅槃定
大涅槃定也称为空空定,无无定,为第一义空之定。 中道实相亦化空,实相法身隐去,即入此定。入于此定,六大皆化空,而入于虚空未生前的最原始之源头,一切无为也无所作为。
至此,我们终于发现王阳明的“我心光明”境界了,那就是“法身定”!为什么不是“光定”呢?因为“法身定”与“光定”的最大不同处在于法身本身像太阳一样会源源不绝地产生光明,其法身之光会无碍地穿越一切有情及无情之物,超越一切时空,遍及三界六道,三千大千世界,及遍虚空界,无所不在。法身定也称作无为而为定。
到了“法身定”境界的人,在静坐中会觉得身体内外一片光明,这不是用眼睛看见的,这是心的体验。身体已经没有感觉了,没有身子了,也没有一点妄念,清净庄严。这个光明是自性光明,昼夜不变,动中静中都在一片光明中。类似于密宗所讲的虹光之身。显然,王阳明已经达到这个境界。
这里,我想告诉你的是,法身定的现象是完全符合量子力学关于物质本质的描述的,即,当我们观察一个电子的时候他的确是一个电子,而当我们不去观察的时候它却有无数个“化身”弥漫在整个宇宙之中。“双缝实验”和欧洲粒子对撞机的实验都在证明着“法身定”无所不在的“光”,我们不得不惊叹佛教的科学性,每念及此,我心灵都是震撼不已!
王阳明在金山寺看到自己的前世已经修炼成坐化的老和尚,老和尚到了什么境界我们不得而知,但王阳明去世时已经到了“法身定”境界是无疑的。所以王阳明才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