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指众生从宇宙本源(佛性)幻成个体及幻成个体后在一切佛国及无佛世界所经历的所有物种(有时还会变成植物及“无生命”物质)生死流转过程中累积的行为总和。这个行为总和的综合作用形成的合力便是此众生的将来的流转趋势的强大推动力,这个力就叫“业力”。而过去的业经这个合力产生将来的流转趋势,这个状况便叫“因果关系”,这个过程则叫“因果报应”,而这个流转过程所形成的轨迹即“命运”。但是,这个趋势只是过去的行为的综合合力,如果你现在做出一个行为,则到下一刻时,“过去的行为总和”就是过去的行为总和加上现在所做的行为,所以现在这一刻的“过去的行为总和”与下一刻的“过去的行为总和”的内容是不同的,则合力也就不同,那么这一刻的“未来的流转趋势”与下一刻的“未来的流转趋势”也是不同的。简而言之,即当下的行为是会影响将来的趋势的。也就是说因果关系不是完全定死的,“果”是随着新的“因”(新的行为)的加入而改变的。正是因为这个原理,人可改变命运,人也可主动逆势修行而回归宇宙本源(即成佛)。业按对未来趋势的决定力分为三类:一叫“无记业”,就是没有导致其他众生产生恩、怨心结的行为,比如偶而跟人打无关紧要的牌聊无关紧要的天等,这个过程既没有为善也没有作恶,既没有恩助也没有伤害,也不会导致任何良与不良的后果等无意义的行为;二叫“不定业”,有一定量的恩助或伤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恩、怨心结,但在将来随着新的行为的不同可能加重而必报也可能减轻(和解)而消除的那些行为;三叫“定业”,恩助或伤害很大,对方心结很重,将来基本必定会受报的行为。而按受报结果的好坏又可分为:一、无记业,同上面的无记业;二、福业,或叫善业,又叫白业,但平常一般专称为功德、福德;三、罪业,或叫恶业,又叫黑业,平常也叫业障,多数情况所说的业即指此业。按影响面的大小又可分为两种:一、共业,指所有众生或某一群众生积累的相同或相似而要共同受报的行为;二、个业,指只影响众生个体受报的种种行为。
上几篇文章已详细地阐述过人类从佛性中产生到成形的过程。从业的角度讲,这个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佛性到大识体(即无明)的形成这一阶段,这时只有共业。这个共业即是从佛性因妄念而转成识体,导致每一个众生的深层意识中都把这个识体当成实有,这个时候的业更确切的表达应该叫“结”,西方称此为“集体潜意识”。(弗洛伊德是学习了西藏佛学理论回去后再创立的现代心理学理论,然后崇洋媚外的国人却认为:心理学是科学,佛学是迷信。)。第二阶段是从大识体分裂成个体识体到五识形成阶段,即无色界及有色界生存状况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依然是我执妄念所产生一层层共业业结。因为是共业,所以所有众生的深层意识对各层的业结的执着意识是一样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无论是什么众生,无论是修佛修仙修魔修瑜珈修其他外道,四禅八定的境界一层层深入都是完全相同的,是通用的。但这一阶段由于分裂成了个体,所以有了个业,只是这时的个业是不会对其他个体产生恩、怨心结的,因为一切皆可自给自足(本身也无欲念),没有利害概念,没有利益关系,大家的交互也只不过是一起玩耍,所以产生的都是无记业。第三阶段则是随着五识形成五欲之后一直到地狱界的感召产生,即整个欲界的生存状态,也就是六道轮回的主要运转之所。这一阶段的业就非常复杂了。首先还是象前两阶段一样,由我执继续加深而产生的共有的各种基本构成、基本属性、基本习性。这也是众生都共有,至少是同一世界或佛国内的众生所共有的。比如,小孩生下来不会掉到土里去,能被地球物质撑起,我们也能抱起来,这是因为小孩出生时的意识中存在承认阳界这个业结。如果他是色界、无色界及至欲界的天界、鬼界、地狱界的意识业结,则生出来要么倏一下不见了,要么浮在空中飞上去了,要么可以在地上及其他人的身体里乱钻,要么直接陷地里去了。但你不要以为:这很正常啊,生在这个物质世界当然都一样,跟业不业结有什么关系?并非如此,业结不同看似应该相同的东西就是会不同的,比如我们这个世界觉得体力不够就吃饭补充能量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但是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佛国,他们的米饭就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闻的,闻了米饭的香气他们就补充完能量,象我们吃完饭一样“饱”了。其实闻香作食我们这世界也是有的,有一些神祗就是如此,这也是敬神要点香的一个原因。前面文章还说过在有色界天还有以乐为食的,即一高兴身上能量就补充完毕。然后是个业型共业,这才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共业,指的是个体犯相同或类似的善、恶业而将遭遇共同的报应而形成的业。比如,直心诚实处世及劝他人也如此而净化社会环境的人,容易转生到社会风气清平的时代或转生在清平的天界及社会风气清平的其他世界,而欺诈诳语及行为与言论增加社会欺诈风气的人则容易转生到社会风气欺诈不实的时代或坠入拔舌地狱或转生到社会风气欺诈不实的其他世界。这也是修十善能生天、作十恶下地狱的原理。又比如,平时多作破坏环境及发表此类言论、理论的人,容易转生到地震、火山、海啸等灾难多发区;不敬仙佛、不尊圣贤甚至加以诽谤的人容易转生到荒芜、鄙陋之地,多时难遇难闻正法,比如本阶段的非洲地区,并且还容易转生到非常荒蛮的无佛的世界中。这一阶段由于欲念炽盛,我执强顽,众生对各种外物乃至其他众生本身的占有欲非常强,所以不同的个体之间难免产生利益冲突,导致欺诈、侵害乃相杀相食等各种恶行的出现,且一步步地加深,罪业深重。而同时有些能坚守良知及觉醒过来的人则能远离罪业而行善,从而积下福业。由于这其中(尤其多世轮回中)又常罪业与福业相杂,所以苦乐并报。除天人、人外,又产生了阿修罗、天龙等八部、畜生道、鬼道、地狱道等各种罪福比例不同的众生类型。
但业并不是一个虚的文字概念,而是有对应的实体的。从上面对业的阐述中可知,最基本的业是众生所共有的一层一层成形的“业结”,这个业结的实体就是那一层层的“身体”构成,或者说,“身体”本身即是业。众生与器世界都是一层层纵深向跃结而来,多层而平行地同时运行,且又有机地合一。用物理学词汇来讲,就是基础粒子一层一层跃结成各层阶,而用更时髦的词汇即多维平行世界。要突破及改变这种业结只有通过禅定一层一层跃深下去而直达根本,或是仙、佛用强烈的能量加持击碎或是以仙、佛以自身巨大的场能消解众生身上的各跃层的结界从而导致众生在外力作用下向下跃深而突破维度。这个击碎就象巨量的量子流击碎分子、原子、质子、中子乃至电子、光子一样,使物质结构回归低级结构状态,以相反角度论述,也即是回归高级结构状态,而消解则象磁场的同化。而作为个业的善、恶业的表现其实还是众生的“身体”。但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前面说的共业的业结身主要指众生“身体”的基本层架与构架,而善、恶业所属的“身体”则是指附着在“身体”构架上的部分。打个比方,业结指的是房子的基、柱、梁等结构构件,任何房子都有且必须有,而善、恶业则是房子构架之外的各种功能物件,如分隔墙、室内装潢部分乃至外挂的空调等等部分。附着部分既然叫“附着”部分,就说明是可多可少的,所以众生的善、恶业不同,身上的这一部分状况也不同。善业多的人就光明、通透,恶业多的人就黑暗、致密。这也就是为什么佛经中又把善业、恶业叫做白业、黑业的缘故。众生每做一件善事,受益的众生会心存感激,感激之时会发送一股心念指向此众生(就算受益者后天大脑不知道对方是谁也一样会明确指向的,因为大识体即阿赖耶识即集体潜意识是每时每刻记录一切且是知晓一切的。)这股心念就是一种光明的能量波,并且其实就是受益众生的一个分灵(也可叫分身、化身),所以做的善事多的人,身上都是光明赫赫而透明的。相反的,众生每做一件恶事,受伤害的众生就会心生怨恨,怨恨之心也会向此众生发出一股怨念,这股怨念也等同于受害众生的一个分灵,只不过因为由于是怨恨所以是暗的。这个道理就象比较有名的水结晶实验,代表正能量的各种心念、声音能使水产生规则、对称、漂亮的结晶,而代表负能量的各种心念、声音则使水产生杂乱无章、支离破碎、很难看的结晶,本质上两者是同一原理。并且感激之情越强烈,所发的光能越强越光明,分灵活性越大,直至整个灵魂都跟着报恩或等待报恩。怨恨之心越强,则所发的怨气越黑暗,分灵活性越大,直至整个灵魂都附在此众生身上一直攻击或伺机报复。所以众生身上附着的灵分好几种,一种是微粒状的物质,很多的微粒聚合后就象云团,要把每个微粒放大然后才会出现这颗微粒的本灵的形象,这种微粒是最多最常见的业障,我们人类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非常之多。另一种是隐在微粒灵所结成的暗团之中,不易发现的有一定活性的灵,这一部分也容易有大因果,只是没到发作受报的时候就呈现出这种形象,有天眼的人会看到人身上有许多保持着死亡或严重残疾状态的怨亲众生,尤其是重症病人身上。最容易发现的就是几乎是全灵本身跟着的那些债主,有一些是因为怨气非常之大一直跟着的,有少数是受报时间到了,但他们在灵界而来寻仇的,我们平时所说的怨亲债主及邪灵主要指这种灵。各类怨灵在身上结着,就会造成人身体不适,长久后经脉不通而生病,直至出现严重病变而成绝症及死亡。佛经中念某经念某咒能消多少劫多少劫的业障多是指第一种灵,后面两种灵由于怨念大(也就是趋向于定业的因果)是念经念咒方法很难消除的灵,除非你能念到佛、菩萨主动帮你解除。人身上怨灵越多就越黑暗,业体就越致密,象地狱鬼身的致密度就非常高,就连脑髓都象我们世界的金属那么致密(所以他们的智力都很低)。土地相对于他们身体的密度就象空气相对于我们肉体密度,所以我们能在空气中穿行,而要坠地狱的灵魂死后会象我们在高空一样直坠下去。分灵也可以说是一股信息能量团,尤其是第一种分类,由于活性较小,所以更象仅是一小粒能量。但其实我们每一个心念都可成为我们的一个分灵,只是我们人类的能量太弱,发出的心念能量太小,表现不出一个分灵该有的活性。但在法界,对于高能级的众生来讲,由于能量巨大,所以一股念力所携带的能量也是巨大的,这时念力就可轻易地影响及改变事物,这时的念力就叫法力。且大到一定的时候,一个念头就是一个分身,所以在法界分身术是很简单的。比如在极乐世界,早课中的一项就是飞往十方佛国以鲜花、璎珞等供养诸佛,那不可能一个佛国一个佛国飞过去,否则千万年也供不完一轮,所以供养时是一刹那化身百千万同时到十方各佛国供佛(但极乐世界的低级众生要做到这样的效果是借助阿弥陀佛的愿力,并不完全是他自身的能力)。至于许多佛及大菩萨都有许多化身,且每个化身都可以独立流转,则更是家常便饭,佛经中到处有这样的记录。就说释迦牟尼佛本身就只是毗卢遮那佛的一个化身(释迦佛自己在佛经中说的,不是我说的),但依然独立地运转了无穷世,显现了求道及最后成佛的整个过程。那为什么我们每个意念即是一个分身(或叫化身)呢?很简单,因为在宇宙从只有一个大识体而分裂成无穷的独立众生之时本身就是这种念力的分别作用产生的,所以这个能力是每一个众生与生俱有的,谁都能一念间化身千百万甚至化出一个芸芸的世界,只要你具足了那么强的能量。其实没那么强的能量有时也能化,有许多成窝的小虫(尤其是湿生、化生类虫子)(包括细菌类)其实就是一个灵魂化生出来的,到罪业消完时再重合成一个灵魂再流转。
正是因为我们有这个业结及业体身导致了我们的无穷的生死流转,没有了这个业结与业体就没有了流转的基础及可作用的地方。故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修行的目的从这个角度说也即是消除这个业体及解开这个业结。
将写的下一篇:业(即命运)的发动规律及计算方法
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