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推理
基于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这给人类探索宇宙本源提供了一定的思路。我们现在知道:我们所生存的空间的任何物质都是可以按结构功能细分的。从分子到原子,从原子到中子、质子、电子,进而到光子、夸克、微子等等极微粒,并且因为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在目前领域的矛盾,这些极微粒还必须进一步的细分,目前在理论上提出了超弦这一极微粒内部的统一结构。按照这一现象可以推知:宇宙中任何宏观物质都是无限可分的,直至最基本结构。我们现在任拿一件东西来分解。譬如我们自己这个肉身,我们可以先分为器官,进而分为细胞,进而分为分子,进而分为原子,进而分为。。。。。。。直至分到宇宙本源。过去,自然科学家提出的一个假说,即“以太是宇宙最基本粒子”。现在,自然科学家提出了“超弦是宇宙的最基本结构”。那么,我们来对这两个假设作一个分析。#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
以太的定义“最基本粒子”,其中“最基本”就说明这就是宇宙本源的一个假设,如果不是宇宙本源就不能用“最基本”这个概念,这个大家应该都能想得通。但又定义为“粒子”,注意这个“粒”,所谓“粒”即说明是可以独立划分的,有比较明显的界限的一个物质结构的定义。这里便有了一个问题,即然可以划分,且有界限,那么,这“粒子”与“粒子”之间的区域是什么?我们应该明白,只要两种事物之间有界限,无论这个界限是多少的微小,但只要它存在,那么这个界限之间就必有一种事物存在。并且,我们知道,以以太这个定义来讲,它必是运动的,这个运动自然就必然地在这个界限之间的那个物质之上。所以我们可以从二个方面证明“以太是宇宙最基本粒子”这条定义的本身就是一个假定义,本身就是不成立的。一、最基本,也就是独一无二的了。但只要是能分清界限,则肯定是至少有两种物质存在。宇宙不可能存在两种最基本物质,这应该是一条公理(公理)。所以,以太说不上是最基本物质。二、最基本,也就是最小的了,但我们应该明白,以太与以太之间的间隙肯定比以太小,不然,这间隙不能称为以太之间的界限,相反,以太倒可以称为这间隙中物质的界限。以太定义的错误不重视概念与事实的一致性。同理,由上面的两点可证“超弦是宇宙的最基本结构”也必将是错误的,因为“弦”之间照样必有界限。
那么宇宙最基本的结构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按照上面驳斥的思路去描绘。首先,最基本也就是最小了,那么最小与最小之间有没有界限?如果有界限,那么,依据上面的驳斥,只要界限存在就不会是最小的。所以最小与最小之间必然是没有界限的。那么如果最小与最小之间没有界限会是什么结果呢?二个最小是相连不可分的,三个最小也是相连不可分的……所有的最小都是相连不可分的,而所有的最小自然便就是最大,也就是宇宙。这儿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宇宙的最小最基本结构就是宇宙本身,宇宙中最小的也便是宇宙中最大的,换句话说就是宇宙是一个整体,没有最大最小的说法。(推理1)。这样的结论在逻辑上好象是错误的。但与以太的定义看似正确实为谬误相反,这个结论却是看似谬误实则可以理解,而实际也是可以存在,是合理的。
现在我们再来推导一下宇宙最基本结构是不是运动的。所谓运动,就是两个物体或物体的两部分因为有差别而为了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要出现运行的关键问题就是动力,即差别。由上面的推导我们可知道,宇宙最基本结构应该都是划一的,且都是相连不可分的,否则就谈不上是最基本结构。那么,划一的,相连不可分的,结为一体的结构自然是不存在与外部的差别的(因为没有外部),也不存在内部差别的,也就是说,最基本结构是不运动的,即整个宇宙都是不运动的。(推理2)推到这儿或许有人嗤我以鼻了:“你莫不是瞎子,你身边的哪样东西不是运动的?”。不要着急,我说的不运动是指宇宙最基本的东西,并不是指在此基本上的各种现象阶段的物质。先举一个例子。我们处于空间里,你向前走一步,你刚才所处的空间少了吗?还是你现在所处的空间多了?或者你从中国到美国去,中国的空间少了,美国的空间多了?好,你或许会说,你从中国走到美国的过程中,你带着你所占的空间在运动,而你走过的地方所空出来的空间立即被你新占的那块多出来的空间填满。也就是说,这种观点认为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当然也就占有一定的宇宙基本结构)。我们就依这种观点来做一个实验:拿一个高压瓶,密封,然后把里面抽成真空。假设,在抽气前,瓶里总空间为A,一切气体分子所占空间为B,气体分子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的总空间则为A-B。再假设,在抽气时,气体分子因被压缩而抽出,气体总空间变成X,抽出的气体空隙为Y。很明显,总空间为A的瓶子,经过抽气,变成了A+X+Y空间,那么这X+Y的空间是从那儿来的呢?如果说,这多出的空间是从瓶外通过瓶壁来的,那么在空间进入了瓶子的同时,并没有什么物质进入瓶子,这说明空间与物体是分离的,并不是相结合的。如果不相结合,那么空间并没有被抽出去,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空间进来的说法,这绕一圈,大家就很明白这种论调是自相矛盾的。或许还有人会提出:空间被拉伸了。依这一观点,如果空间能被拉伸,那么宇宙基本结构会不会被拉伸?如果宇宙基本结构不会被拉伸,那么一方面,必须有更多的基本结构进入瓶子,这个我们上面已经证明不可能了,且即使基本结构能进入瓶子,这已经证明空间与基本结构是分离的了。那么只剩一种可能了,就是在空间被拉伸的同时,宇宙基本结构也被拉伸。也就是说,宇宙基本结构是可以压缩与放大的,是可以变大变小的,但是这大与小之间自然必有界限,如果有界限,自然也回到了前面关于宇宙基本粒子之定义的驳斥。由此我们可以推出,我们的运动与空间的不运动是不矛盾的,当然跟宇宙基本结构的不运动也不矛盾。至于如何从静止的、不运动的宇宙基本结构演化到运动着的世界万物,这个留到后面讨论。
从以上的公理及推理1与推理2,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诸结论:
推论1:在宇宙最基本结构的世界里,没有时间的概念。为什么没有时间的概念?我们先看一下我们的时间意识是如何形成的。最古代,我们记录时间是根据日影或星空图来,这一天一天便是很实际的。但如果是连着都是乌云密布的天气,既没有日影,也没有星星,怎么办?那就只有根据经验来推断,也就是说要借助一种可以计算时间的工具,这就是沙漏的发明。那么为什么沙漏就可以代表时间呢?这一内在的原因就没有人去思考了,人们顶多认为沙漏本来就是测量好时间的,所以可以计算时间。随着西方科技的发展,我们有了钟摆,钟摆的原理就是重力原理,但为什么重力原理可以计算时间呢?这好象也没有人思考。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了原子钟,象现在各国政府时间中心都是采用原子钟。原子钟是采用基本微子的振荡频率来计算时间的。其实从某种角度,这已经非常接近时间的本质了。但目前为止我依然没有看到论述时间本质的文字。其实无论简陋的沙漏与准确的钟摆还是精确的原子钟,都在向人们透露着一个概念,那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任何物质都在有节律地运行。就因为都有节律,所以这些不同种类的时间计算工具的计算跟天体运行所形成的时间便可以有正比例关系,并且只有单次方的正比例关系,才有可能得出的时间会相符,否则你无法让钟摆运行几年还与太阳的升降起落相契合。所以,人类的时间意识本身就是宇宙运动的节律给人类的一种感觉。时间就是物质运动的一种产物,它本身并不独立存在。并且宇宙各层次由于基本节律的不同,时间的长度也完全不同。我们假设,有这么一个空间,周围都没有运行,也没有差别;我们的内在也没有差别,没有运动;我们的内在与外界也没有差别,没有运动。那么,你还会有时间的概念吗?是的,因为我们对时间这个概念的根深蒂固,它关系到我们的生死的概念,一时对这个结论肯定很难理解,但科学家在大爆炸理论及超弦理论里是明确推理出在高维的时空中,空间与时间是都将消失的。目前我们无法进行那个状态的空间去体验时间的不存在,但我们可以设计运动相对小的空间让人在其中体会时间是不是发生变化。如果实验证明确实发生明显的变化,就可以证明运动对我们关于时间的感觉的影响。其中,宇航员的时间与地球的时间有差别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但这一点证明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普遍,更好的实验有待科学家的进一步设计。
推论2:在宇宙基本结构的世界中,信息传递是不用时间的,也可以说没有信息传递的说法。因为
二、佛家之宇宙本源
三、道家之宇宙本源
四、结语
文中概念资料
超弦理论与多维空间
2007-6-26 2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