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相似般若波罗蜜多法是指依据空性原理不借任何理念、概念与逻辑、思维而直入空性的一种修法,即绕过任何后天识别而直接契入空性的修法,语出《大般若经》。“相似”两字是说明这种修法并不是真的已经契入般若境界,而只是未证之前假想一种较接近于般若境界的状态进行修持。
本功法前面的文章已经详细阐述了修行的终极目的是获得空性,而空性存在于任何事物之中,同时任何事物的空性都无隙相连成一个空性浩海,即任何事物都存在于同一个空性浩海之中。所以相似般若波罗蜜多法就是把生活中一切的一切都回归于空性之中。我们分“眼、耳、鼻、舌、身、意(意、识、觉)”这六大方面依次修习。
目的:以假想的形式体验般若境界,建立对般若境界的正确知见。
要求:可以不对当下已经有的生活状态作任何的改变。无戒、无善、无恶、无福、无罪、无佛、无魔、无凡、无等等,不籍任何法理,不着任何物相,直接脱离虚象界而契入空境。
(这里无什么无什么是叫你脑子里不要有这些概念,不要有这些分别心。人死了,死尸没有这些概念,所以要做一个“活死人”。如果你本身是守戒的,看了这个想“那我是不是可以不守戒”,这本身就是有“守不守戒”这个分别心了。要不要守戒以后的章节会专门讲,在目前这一阶段修持中可守可不守,只是无论守与不守脑子里都必须去掉任何概念。目前这个阶段就是告诉你修行最后的境界里无罪无福、无有因果。)
修习时间:至少1年。
心法要点:许多人修空修了一辈子也没什么成就,常定不在空中,他们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一是守空时空我分离、对立;二是以空蕴为空。他们总是站在“我”的角度把肉体及万物想空,想得脑袋发疼也做不到长久定在空上。其实这里有个决窍,因为真正的你是那个空,所以要转一下思维,把你的意识转移给那个大空,那个漫天漫地的大空才是你,而你的肉身及万物只不过是你(大空)“体内”的一个浮象,象风象烟,虚幻无根。这样,你(大空)就看着(观照)世界万物(包括你肉身种种感受)在你体内(大空内)幻起幻灭而你不动(空岂会有动相?)。用这种方法,你就一下子跳出现象界而进入性体界,也一下子去掉“我执”“众生执”,虽然还有“法执”,但已经上跃了一个层次。一般人所谓的定,那其实叫意守,就是用意念死死地盯在空上。看话中的逻辑就知道:这个用意念的你与空是两个事体,这跟你用眼睛盯着某个东西没什么区别,这种定不是禅定的定,更不是般若定。当你把空当成真正的自己时,就完全不同了,那就是一种自定,你可以极其放松而定不退失,因为空就是你自己,守不守都是你自己,守与不守它都是那么静宁,就象凡态生活中你守不守肉身,肉身都自然而然地是你自己,它是一种天然的存在,这才是真正的禅定。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99%打坐的人都没资格说自己在修禅定。这个道理跟我前面章节中所说的“把意识转到大拇指上,大拇指就会象一个可爱的小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用空来替代大拇指。意识从性海大空中幻移而附着到幻相上从而形成“我执”“他执”,这是人从佛性中迷失、堕落的过程,而从物、象界重新回转到空性则即是觉悟、成佛的过程。第二个错误的空蕴是指与地水火风同级的空蕴,既是同级,自然不是真正要修的空,这个前面也已经讲过道理,而后面的修法中更有说明。
一、眼根修习
1、色空修习
又分内空与外空修习。内空指肉体本身,所以也可以叫身空修习。外空则指体外的整个物质界。
内空修习。无论处于什么行为状况,或坐或卧或行,或工作或休息,只要条件允许,都把自己想空。想空的方法与前面文章中曾提过的空中造房的原理相同,只不过那个房子里的家具等内置物换成了你的五脏六腑等器官。想空不是把肉体想没了,这是错误的,前面已经说了,这样想出来的空其实是五蕴(地水火风空)中的空蕴,未出色界。真正的想空是想象整个肉体,甚至可以细想脏腑、腠理、血肉分明的肉体透明地运行在一个大空明中。肉体的任何部位,皆如虚象般地运行在这个空明中,象电影里灵魂从肉体里飘出来后透明地在空间里行动一样。这样,各种物与物之间的空隙(即空蕴之空)也是在空明之中的(否则你是没办法把各物的界限处想透明的,与四蕴同级的空蕴无法穿透其他蕴,只有更深一级的空才有这种能力)。当然,如心法所提示,最关键的是:你要认为那个空明才是你,浮在空明中的肉体只是一副等同于烟云般的幻象,它不是实有的,它更不是你,它有生成,也必败坏,就象轻烟一样,婀娜飘缈后,将消失得无影无踪,似乎不曾有过,而那个空明则永无更改。这是关键,这是整个佛法的根本心法。此时,你只需如此观照,保持纯粹地如实地照见(看着)那个空及那个与空既完全合一又丝毫不相干的种种虚象,不要有任何思维,哪怕一丝丝的概念与意识分别。这就是《心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而又“空中无色,无…….”的境界。当然还得重复提醒:想出来的空不是真正的空,但真空与色界的关系就是这样的。长期依此修习,则想出来的空慢慢成为真的真空,因为所谓的想,即是觉的一个形式,当“想”经过长久这样地静宁澄定之后,“想”便有可能转为觉。
内空之时空修习。在上面修得内空的基础上,想象过去所有世的肉体也皆处于空中,未来所有世的肉体也皆处于空中。甭管曾经是飞鳞走兽鬼人神,一切的一切的肉体都处于空中。然后把这所有的肉体的空与现在这个肉体的空合而为一,同处一个大空之中,而此大空(你)从未有动。这是合三世为一世(三世指过去所有世、现在世、未来所有世),是一种时间轴上的纵向的空化。这种修习容易得宿命通。这一步较难修习,因为一般人根本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时间向的空间如何连接,你们只能试着想象,看能不能找到一个维度(或称角度)把时与空完全连接起来。实在做不到,就不修这一步,只是要知道有这么一步。后面与时空相关的修习均依此处理,不再重复说明。
2、外空修习。对我们最容易执着为“我”的肉体进化空化练习后,我们再把空化范围向外扩展到我们周边的物质世界。比如你躺在床上,本来是想肉体成空,现在你的意识向外扩展,把被子、床都想空,而被子、床的空是与你肉体的空连在一起的。但是,你要转思维,根据上面的心法,不是被子、床、你的肉体三者的空连在一起,而是被子、床、肉体浮在同一个空中,而这个空才是真正的你,被子、床、肉体都不过是在“你”体内虚浮着的幻象。你不要以为既然已经能把肉体想空,这不过扩展一下,简单。你错了。由于我们累劫的分别心,我们把原本一体的事物分成许多许多的单体,所以我们想象单体内部的空化是相对简单的,但是如果要把几个单体想象成一个无间隙的整体,就与固有思维模式严重冲突,你就会总也去不掉那种轮廓、界限的观念,尤其平时分别心重、我执重的人。你们在修习中自有体验。在能把床、被子、肉体合一之后,就可以把房间里所有东西的空性合一,总之你同时要合的件数越多你就越难做到,然后你可以继续扩展向整个大楼、城市、国家、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人界、地狱人天界、小千世界、大千世界、佛国、法界。对于后面几个没什么概念的,扩到太阳系、银河系就可以了。平时生活动态中也要作这样的修习。比如你洗碗的时候就可以想象手空、水空、碗空,三空合一,手象、水象、碗象有动,而你(空)无动。同样,开关门时,门空、手空、墙空合一,门象、手象、墙象有动,而你(空)无动。同样,你走在大街上,车空、人空、房空、物空、路空、身空合一,诸象有动,而你(空)无动。如果你行走时定的范围广大,你自然有浩浩大空中天地虽广而你从未有动的感觉。禅宗里有一则公案:风过树叶响,有人说是风动,有人说是树动,禅师说是你的心动。就象上面说的无论你的肉体与外界状况如何,你(空)是无动的,说有动都是心(意识)附着在现象界上产生了”动”的分别概念。能说出“是心在动”的禅师是真正证悟了“你(空)无动”了的,不然他是无法了知,更无法说出这个原理的。
色空之时空修习。同理,在上面修得色空(内空融入外空即是整个色空)的基础之上,想象过去无穷时间里的所有的物质(一切生命体与非生命体)处于一个空明之中,再想象未来无穷时间里的所有的物质均处于一个空明之中,然后与当前整个色界大空融为一体,一切的物质都处于一个大空之中,而大空(你)从未有动。
修色空阶段一定要注意把空蕴也融入大空之中,也就是物与物之间的间隙也运行于大空明之上,而不要当成就是空明本身。
3、眼根大空修习。色界(物质界)与眼界(眼晴)发生作用(即触)产生眼识,这就是眼根的动行程式。色界的空性前面已经修习完了,而眼晴也是色界的一部分,所以眼空依据色空修法,也可以瞬间转换意识而完成了,现在只剩下一个眼识空性需要修习。但是眼识是意识的部分,常人是无法修习的,需要修禅定境界到意与识能分离之时(识无边处定)才可以做到,而修到识与觉能分离之时(非想非非想定)则更容易做到。当意与识分离之时你就有能力用识观察到意只是一种波(脑电弧),所以你有能力把眼所见的物质空、眼与物质作用的波(这个波不单指外界的光波,眼也有光有波,否则就没有眼神的区别,眼无气则延伸出的能量柱弱而短,此即是弱视)空、眼晴本体空、眼神经传导空、脑意识(脑电孤)空这几个空连成一个大空。纯熟后,再依从小到大的范围把曾修成的整个色界大空与眼空及眼识空全部融合成一个大空,一直到遍及整个法力量。尤其要注意要对眼在分辨及不分辨外色的两种状态里都融入同一个空明中,无论看与不看、辨与不辨,空明(你)未曾有动。这一步可以想象着修习,对眼识空只需有一个印象,就想象眼识象电波一样在空明中传递即可。在这个修习中有一个小技巧,就是视角要定在眼睛上,把眼睛想象成一个空空的通道,这样,色空、眼空、眼神空才容易内外融成一片。
眼根大空之时空修习。依前面的程式,把过去无穷时间里的物质和空蕴与眼睛及眼识、现在世的物质和空蕴与眼睛及眼识、未来无穷时间里的物质和空蕴与眼睛及眼识全部融入同一个大空之中,而大空(你)从未有动。
对于色界的认识要深入,正如意识是一种脑电弧,是一种波,而波只不过是一种微粒子的运动。禅定境界到空无边处定时,你会看到一切的固体都是能量团,而一切的能量团及波都是呈粒子状排列的。所以,色界其实包含了一切现象界,一些看似与色无关的现象,其实只是色的一个变种。这个后面诸根修习中还会讲到。
二、耳根修习
1、声空修习。声音是物质高频震动时推动附近微粒子撞击更外层的微粒子而逐层传递频率信号,最后撞击辨声物质使辨声物质以相同频率震动再转换成声音信号。正如十个人传书本,每人运动十米,而使书本传出百米,微粒子在此中间也只是进行了较小距离的接力运动。正如肉眼看到水波以同心圆的方式一圈一圈向外扩散,声音在天眼看来则是一波一波的珠子向外撞击,各粒子虽排成弧线,但独立而不相连。与光线唯一的区别是光线中的粒子是亮的,象一个个小红点。所以对于证入空无边处定以上境界的人,修声空就象修色空一样把这些粒子想象成空明中运行的虚象而空明(你)从未有动即可。换句话说,对于有那样境界的人,眼根成就则耳根亦同时成就。对于一般人,想不出粒子也没关系,则按以下步骤修习。
先关注听到的声音中的一种,想象它在一种空明中传播,而空明是你,你未有动。再进一步,对声源(象喇叭类、动物、人等类)依色空原理想象也在空明之中,然后把两个空明合为一个空明,声音的产生与传递都是这个大空明中的虚象,而空明是你,你未有动。纯熟后,练习在没有声音时,那个空明也在,即无论有无声音空明(你)都未曾有动。声音的幻起幻灭,就象一盏灯在一亮一灭,而灯在空明之中,灯有变化而空明(即你)未曾有动。这样你就达到有声与无声两者间的圆满。然后,你再把许多的声音从少到多同时容纳进来,把各声音的空都融入一个大空明中,各声音的有无之空也融入这个大空明中,任由这些声音的幻起幻灭,你(空明)未曾有动。落实到这一步后,然后范围从小渐渐扩大至法界,想象这些范围内的一切听得见听不见的声音均融入这个大空明之中,而空明(你)未曾有动。
声空之时空修习。依前面程式,把三世的一切声音及声源的有与无都融入一个大空明之中,而空明(你)从未有动。
2、耳根大空修习。声音震动耳朵(耳膜)而产生耳识。耳朵就象眼睛一样,本身是色界一物,所以耳空用色空原理可瞬间转念成就。而耳识也跟眼识一样,一般无法以意识想象而得入意识之空,所以对于耳识之空也只要有一个想象的概念即可。然后把声空、耳空、耳识空合为一体,成为一个大空明,而空明即是你,任凭声、耳、识如何运作,都只是幻象,你(空明)未曾有动。这一步也有一个小技巧,就是修习时把意识定在耳朵与头的连接切面上,即相当于耳膜切面上,这样你就既不易外逐于外界的声音,也不会内陷于内部的脑意识,得到一个能通透内外的视角,然后定在这个视角上,想象外界的听得到及听不到的、现在有还是现在无的各声音的空明、耳朵内外结构的空明、耳识的空明三者合一,住在这个大空明中不动。最后象修外空一样把所想象的声音的范围从小扩大,直至遍及法界一切生灵及非生灵的声音。至此,则各种波皆是声音,即各种物质即是声音,声与色合一。
耳根大空之时空修习。把过去无穷时间里的声音和无声音两种状态及耳朵及耳识之空、现在世的声音和无声音两种态与耳朵及耳识、未来无穷时间里的声音和无声音两种状态与耳朵及耳识全部融入同一个大空之中,而大空(你)从未有动。
耳空修习成就,则无”声”,在哪打坐都可以,甚至当你专注某事时,别人叫你你会没反应,没反应并不是每次都没听见,而是听见了但脑意识依然静止不运作,因为你切断了累劫业力流转所形成的意识反应链。其实眼空成就也类似。比如,明明看到某人在对面,也知道这个人是谁,甚至见到对方还跟自己打招呼了,但脑子里再没其他反应。或见着人,但没有任何意识反应。
三、鼻根修习
1、气味空修习。气味是物质的微粒或分子弥散在空气里所产生。而微粒或分子本身就是色的一种,所以修气味空用色空原理也可轻易转念完成。实际的修习中,依然先关注你嗅到的一种气味,想象它在一种空明中浮动,而空明是你,你未有动。再进一步,把气味源(看得见或知道的情况下)依色空原理想象也在空明之中,然后把两个空明合为一个空明,气味的产生与传递都是这个大空明中的虚象,而空明是你,你未有动。纯熟后,练习在没有气味之时,那个空明也在,即无论有无气味,空明(你)都未曾有动,从而达到有气味与无气味两者间的圆满。然后,你再把许多的气味从少到多同时容纳进来,把各气味的空都融入一个大空明中,各气味的有无之空也融入这个大空明中,任由这些气味的幻起幻灭,你(空明)未曾有动。落实到这一步后,然后范围从小渐渐扩大至法界,想象这些范围内的一切嗅得着及嗅不着的气味均融入这个大空明之中。
气味空之时空修习。依前面程式,把三世一切气味都融入一个大空明之中,而空明(你)未曾有动。
2、鼻根大空修习。气味接触鼻孔内膜从而产生鼻识(嗅觉)。同样,鼻子本身是色界一物,所以鼻空用色空原理可瞬间转念成就。而鼻识(嗅觉)同样无法以意识想象而得入意识之空,所以对于鼻识之空也只要有一个想象的概念即可。然后把气味空、鼻空、鼻识空合为一体,成为一个大空明,而空明即是你,任凭气味、鼻、鼻识如何运作,都只是幻象,你(空明)未曾有动。这一步同样有一个小技巧,就是修习时把意识定在鼻子内外的表面,因为处于虚实的交界面上,这样你比较容易把鼻子这个实物与空气中气味这个虚物的界限消除而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定在这个视角上,想象各种有及无时的气味、鼻子的内外透明的结构、鼻识都处于一个空明之中,而空明(你)从未有动。最后把所想象的范围从小逐级扩大,直至融法界一切气味、鼻子、鼻识于一个大空明之中,而空明是你,从未有动。
鼻根大空之时空修习。依前面的程式,把过去无穷时间里的气味和无气味与鼻子及鼻识、现在世的气味和无气味与鼻子及鼻识、未来无穷时间里的气味和无气味与鼻子及鼻识全部融入同一个大空之中,而大空(你)从未有动。
这个鼻根修法上厕所时修最好。如果你真有成就,臭就不臭了。因为你是空,鼻识不再是你,平常人那种鼻识产生后的便会产生喜恶感的脑意识链断开了。
当然,同声根一样,如果你能明白气味是物质、嗅细胞是物质、鼻子是物质,那鼻根修习本质上依然不过是色空修习。
四、舌根修习
1、味空修习。味是物质(主要是食物)刺激舌头的味蕾而有,一切物质都可以尝出味。物质就是色,所以修味空用色空原理便可轻易转念完成。从微观角度讲,你大可以把舌头分解过细胞乃至分子,食物也分解成细胞乃至分子,舌头与食物自然就没有根本性的区别,也没有了界限。实际的修习中,依然先关注你尝到的一种味道,想象它在一种空明中浮动,而空明是你,你未有动。纯熟后,练习在没有没有食物清淡无味之时,那个空明也在,即无论有味无味空明(你)都未曾有动,从而达到有味与无味两者间的圆满。然后,你再把许多的味从少到多同时容纳进来,把各种味的空都融入一个大空明中,各种味的有无之空也融入这个大空明中,任由这些味的幻起幻灭,你(空明)未曾有动。落实到这一步后,然后范围从小渐渐扩大至法界,想象这些范围内的一切尝得到及尝不到的物质的味(所有物质只要去尝都有味)均融入这个大空明之中,而空明(你)未曾有动。
味空之时空修习。依前面程式,把三世一切味及产味的物质都融入一个大空明之中,而空明(你)未曾有动。
2、舌根大空修习。物质刺激舌头的味蕾从而产生舌识(味觉)。同样,舌头本身是色界一物,所以舌空用色空原理可瞬间转念成就。而舌识同样无法以意识想象而得入意识之空,所以对于舌识之空也只要有一个想象的概念即可。然后把味空、舌空、舌识空合为一体,成为一个大空明,而空明是你,任凭味、舌、舌识如何运作,都只是幻象,你(空明)未曾有动。这一步的小技巧有两种。一种是修习时把意识定在舌头表面,因为处于舌头与食物的交界面上,这样你比较容易把舌头与食物的界限消除而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定在这个视角上,想象各种有及无时的味道、舌头的内外透明的结构、舌识(味蕾、舌神经、脑识)都处于一个空明之中,而空明(你)从未有动。另一种就是象前面说的把舌头与食物都微观化,即分解成细胞、分子乃至更小级别微粒,这样舌与食物就只是同一种色相,自然用色空原理易于把握。但不提倡后面这种,因为这只是修色空的重复,就少了修舌根的意义,这样不容易使舌识的反应链断裂。上面修纯熟之后,最后把所想象的味的范围从小逐级扩大,直至融法界一切物质的味及无味、舌、舌识于一个大空明之中,而空明(你)未曾有动。
舌根大空之时空修习。依前面的程式,把过去无穷时间里的味和无味与舌头及舌识、现在世的味和无味与舌头及舌识、未来无穷时间里的味和无味与舌头及舌识全部融入同一个大空之中,而大空(你)从未有动。
这个舌根修法每次吃东西时都可以修,当然没吃东西时也可以修,没吃东西时就修无味时的空。如果真有成就,那就无所谓味道好与坏,你都能照常下咽,甚至你可以达到不知味的程度。但是,这个不是叫你一定就不要有好吃不好吃的感觉。初期修当然要去除好吃不好吃的感觉,因为你要守空,先把空修出来。但你有所成就后,是可以有味道好坏的感觉的,并且你必须有味道好坏的感觉,只是仅是有这种感觉,不要让意识链再链接到下一个喜恶的脑意识(及情绪)的反应阶段,并且你有味道好坏的感觉时这种感觉(即舌识)运行在空明中,而空明(真正的你)并未有动。再进一步,脑意识的喜恶及情绪都可以有且必须有,但依然运行在空明中,而空明是你。只有这样一层一层伸展,你才能圆通一切相、象却能住空明而不动。不单是舌根,其他根都一样,都要先修出空,忘了识,然后再恢复识,由其自然运行而却能住空不动,最后达到生活一切如常却住空不动。
因为舌头、味蕾、物质(食物)都只是色的一种,所以舌根修习本质上依然还是色空修习。
五、身根修习
身体有触感从而产生感受。其中触感又分内触与外触两种。内触即是身体内部象血脉、经络、神经等系统运行时产生的各种酸麻胀痛舒适等等感觉,而外触则是经外来事物刺激后所产生的各种冷热粗滑等等感觉。内触的源头就是我们肉体本身,而内空修习在前面已经阐述过了,程式一样,不再重复。只是这次修内空更要关注身体种种感觉出处的内部观照,这个身是一个”活”物,而不是修内空时,是等同无生命物质的”死”物。而外界的刺激物,则其实修外空时也修过了,也可以按修外空的程式来修。严格地讲,其实眼、耳、鼻、舌都是身根的一种,尤其是鼻、舌连运作形式上都与身根是无有差别的。由于身根的这种特殊性与前面已经有的各根的修习基础,所以我们就不必分多步修习,直接修习融合身内外空、身空、身识空的身根大空。
实际的修习中,依然先关注你感受到的某种触觉,想象这种感觉在一种空明中浮动,而空明是你,你未有动。然后,如果是内触,则想象有感觉的那部分躯体在一个空明之中。如果是外触,则想象接触到的外物处于一个空明之中。然后把感受与身体、引发物合成一个空明,而空明是你,未曾有动。纯熟后,练习在没有这种感受或这种感受过去后那一区域及引发物依然处于空明之中,即无论有感受还是无感受空明(你)都未曾有动,从而达到有感受与无感受两者间的圆满。然后,你再把诸种感受从少到多同时容纳进来(由于身触的感受种类极多,也可以一种一种分别落实后再进行多种融合练习),把各种感受的空、身空及对应的引发物空都融入一个大空明中,各感受的有无之空也融入这个大空明中,任由这些感受的幻起幻灭,你(空明)未曾有动。落实到这一步后,然后范围从小渐渐扩大至法界,想象各范围内的一切生灵的有与无时所有触感、身体及引发物均融入这个大空明之中,而空明(你)未曾有动。
这个说起来有点抽象,举例说明一下。比如你身上有痒,你把痒的部位及痒的感觉融入一个空明之中,而空明是你,空明(你)未曾有感觉。比如你摸着绸缎,手上有舒滑的感觉,你把绸缎、手、舒滑的感觉都融入一个空明之中,而空明是你,空明(你)未曾有感觉。
身根大空之时空修习。依前面程式,把三世一切内触、外触、引发物、身体、身识(感觉)都融入一个大空明之中,而空明(你)未曾有动。
当然,你依然可以照前面诸根的修习程式,分别先把与触觉相关的各种身空、引发物空、感受空在时(三世)、空(遍法界)上修习圆满,再来修习身根大空。细修的好处是把身根反应链分段修习,则容易熟知反应链的内景并获得切断及控制反应链的能力。以为自己能一下子就融合了所以的空的人,修出来往往是不扎实的。
身根空性修习有所成就后,你身体的各种感受,尤其是疼痛类的不良感受就无法影响你,你的忍受力将大大加强。因为肉体不是你,疼痛与你无关,你是大空明,空明(你)未曾有任何感受,未曾有动。
六、意根(意、识、觉)修习
要修习意根,那首先得知道什么是意根,这个并不是一般人很明了的东西。人从佛性堕落而形成人身的过程有十二步,即十二因缘支:无明生行,行生识,识生名色,名色生入(六根),入生触(六触),触生受(六识),受生爱,爱生取,取生有,有生生,生生老死。意思就是:清明觉性无由恍惚而成无明,无明进一步妄执幻动,从而形成识性,识性依分别产生了思想观念(名)与物质界(色),(长期的名色分别的累积,以而形成“我”的虚相形体),从而产生六根,六根接触相对应的六个方面的事物,从而形成了六种感受意识,对感受产生好恶的分别从而产生长期享有好的感受的欲念执著,(欲执的长期累积),从而再进一步由虚相的形体变为显相的肉体,从而有了欲界的生,(因为显相存在的短暂性),所以便有了老死。这是从觉性依次下堕到无色界、有色界、欲界的过程。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意识分三个层次:觉、识、意。觉,清明觉性,即佛性,要修到非想非非想处定才能把这一层与识分离而独立出来。识,十二因缘中的无明与识都是这一层,无明是体,识是无明表现出来的识别能力。这个无明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不是一个纯粹的概念设定。在修到空无边处定时,意被空置,修到识无边处定时,识会显现,就象人更深的一层意识浮到表面来运作,而以前一直以来以为是主宰的后天意识在识出来后,就成为能被识观察到运作过程的一个外相,并且后天意识是以实物状态运行的,即脑电波,是有形有相的。就象平常人无法自己观察到后天意识(脑意识)的运行一样,识刚分离出来时,人也是只知道用而不知其实体的。修到无所有处定时,识被空置,在无所有处定要成熟而向非想非非想处定突破之时,会看到识的全貌,是一种弥漫于整个法界的水银似的透明的东西(具体请看本人四禅八定实证文章)。对于这个识一定要清楚一点,虽然对于没证到能窥其全貌之前,它似乎是属于个人的,但是到能窥其全貌之时就能知道识只有一个,所有生灵与非生灵都共用这一个识。很难理解是吧,举个例子,你做了一个梦,梦里所有的人物的思想、心理活动,包括树木花草的生机乃至玉石等的晶莹灵气似乎都是独立的,但其实这些都是你自己的,包括梦中你仇人的思想与心理活动都是你自己的,因为是你在做梦,没有任何“外人”介入。还不能明白,就好好回前面几篇文章重新学习。所以识与觉,一旦你证到它,就知道是所有的生灵与非生灵共用的,只有一个本体,个体对于它们只是”千江有水千江月”而己。只有意,即后天脑意识才可以算是完全是你自己的,但它受识的影响,换句话说就是受业的影响。因为识是无时无刻地记录着法界运行的一切(即业)的。这个识层就是无明。所以象唯识宗等又有第七识第八识的叫法,只是他们搞得晦涩难懂,说半天还让人不知所以然。其实很简单,第八识阿赖耶识即这个识层,即十二因缘中的”无明”,第七识末那识即识层所具有的“意识”,即识性,也就是十二因缘中的”识”。现在人(包括史上有些所谓的高僧)把十二因缘解释得肤浅化,把”识”解释成投胎前的灵魂体,六入等解释为血肉之躯阶段,以自己浅薄的实证水平与狭窄的眼界来猜度佛法,所以我一直提倡,要做法施先自修证,自己未证以何为施?十二因缘是从佛性到意识(无色界)到虚体(有色界)到肉体(欲界)一层层堕落的流转过程,用那些的解释是涵容不了天人、梵众、无色天人的轮回的。这个意的运转,在禅定修习上也叫粗烦恼,识的运转叫细烦恼。识也可以叫集体潜意识。所以修习意根其实要分为意、识、觉三个部分。只是没有禅定境界基础的人,根本分辩不出这三者的区别,更别说把三者各自独立出来修习,就算最浅的意(即脑意识)也没法想空。因为对于平常人来讲,一出“要想空”的念头,意就停了,因为想空的念就是一个意。但程式还是要写出来,以便有禅定基础的人修习,也为了大家对佛法修习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并且这部分的名空修习还是要修习的,对于将来禅定修习也很有帮助。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验证自己或别人是不是真证悟了,很简单,就是问在思考、在说、在行动时,证到的空还在不在,是不是一直能明明白白地住在空中照样能思考能说能唱能听能闻能动,能观照到自己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自发的思维运行,而思维却能不受干扰。如果做不到,那就别吹牛为好。稍中肯一点讲,很多所谓的证悟,包括历史上的名僧,都只是意、识、觉尚混在一起的浅层次的,只能算入了般若的门或者只是窥见了识与觉的混杂体,绝不是以圆满禅定为基础的意、识、觉己完全分离的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甚深禅定都是可以一念之间出或入,甚至从未有出的。
1、名(法)空修习。
“识生名色”,”色”就是现象界,主要是物质界,这个前面修色空时已经明了了。“名”则是各种名称、概念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整个逻辑及非逻辑(联想、类比等)思维、观念的总括,亦即”色身香味触法”的”法”。我们要观察自身产生的一切念头,想象它在一个空明中运行。记住,不是要你去思考这个念头的不可长久、虚幻无根等等,而只是纯粹地想象念头在一个空明中运行,而空明是你,从未有动。然后修习念头断灭之时,空明依然在,空明(你)从未有动。就这样,你任由念头的起起灭灭,而一切俱在空明之中,而空明(你)未曾有动。落实到这一步后,然后范围从小渐渐扩大至法界,想象这些范围内的一切生灵的有念及无念均在一个大空明之中,而大空明是你,从未有动。
名空之时空修习。依前面程式,把三世自己的一切念头的有与无及三世一切生灵的一切念头的有与无都融入一个大空明之中,而空明(你)未曾有动。
2、意根大空修习。这儿的意根单指前面“意、识、觉”的意,因为一般人感受不出识与觉的存在,所以一般情况下所谓的意根即是指这个意。人接收到前面所修的五根所产生的五识经过大脑概念转化及综合分析产生结论与情绪,这是意的运作程式。同样,大脑本身是色界一物,所以脑空用色空原理可瞬间转念成就。而接收来的五识及大脑中的名称、概念等的运作的空性我们在名空修习中已完成。而情绪的空性其实跟名空修习一样,也很容易转换完成。也可照名空的修习步骤专门修习一遍。然后把五识空 、脑空、念空、情绪空,融入同一个大空明中,而空明(你)从未有动。纯熟后,再范围从小逐级扩大,直至融法界一切生灵的五识空、脑空、念空、情绪空于一个空明之中,而空明是你,从未有动。
意根大空之时空修习。依前面的程式,把过去无穷时间里的五识、脑、念、情绪的有和无、现在世的五识、脑、念、情绪的有和无、未来无穷时间里的五识、脑、念、情绪的有和无全部融入同一个大空之中,而大空(你)从未有动。
3、识根大空修习。
要想对一个东西进行修习,你首先得能了知这个东西,而识只有达到无所有定后期才能窥见其全貌,所以这一步也只有达到那样的禅定层次后才能修习。具体的修习则很简单,就是把那一层识层想空,想象识层运行于一个大空明之中,而空明是你,从未有动。因为这个识层本身就遍及法界的,所以这个空明也是自然遍及法界的。然后再把这个识层所产生的识性(即识层的意识,类似于六识,尤其是意识)想空,再把识性的有与无两种状态均想空,并渐渐让此空明遍及法界,而此空明(你)未曾有动。然后把识层空、识性空、名空合一而成一个大空明,而空明是你,你未曾有动。
识空之时空修习。依前面的程式,把过去无穷时间里的识层空、识性有和无空、名空合成一个大空明,现在世的识层空、识性的有和无空、名空合成一个大空明,未来无穷时间里的识层空、识性的有和无空、名空合成一个大空明。再把三个大空融入一个大空之中,而大空(你)从未有动。
4、觉根修习
所谓觉根修习,其实就是把主观性的觉性收掉,也就是完全退出觉的主观性,让你的“觉”消失,此时“你”完全消失,哪怕这最后仅剩“觉”的“你”,这个“你”依然还是我执。当你让你的觉消失之时,这个世界就剩一下世界本身而已,一切无我却依然井然地运作,你不参与任何事情,哪怕是产生一丁点的觉照,你完全消失了,但却清晰地了知整个世界在客观地运转着,一切依然是那么地清晰,甚至比有“你”之时还清晰,然而却没有你,你没有去观、没有去看、没有去照、没有去觉,然而正因为如此,你得到一个完全的完整的”觉“。
七、大空修习
前面的空性修习都是六根单一领域的,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空性全都融合成一个空明,此即大空修习。由于我们意识里无始劫来的分裂性,单一根界(界只是领域、范畴的意思,并无神秘意味,如学生界、妇女界、娱乐界)的综合空性的修习虽说也不容易,但毕竟是同根界内的事情,意识关注是单向的,相对还是容易的。而融合各根界的大空之时各根界却还能自然运作而无碍则就不是一心两用而是起码一心二十一用的问题。前面修习中我们知道每一个根界都分对应的境、触、识三部分,所以六根界在佛法中分为十八界:六根(也叫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界,六尘(六境)色、声、香、味、触、法界,六识(六受)眼识、舌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界。再加上识界、觉界及空,你至少得把你的意识分成二十一个关注面,而如果识依六根分法分三界,及又涉及各界内具体细节的关注点的话,则一心就不知要有多少用才行。但无论如何,这还是要修习过关的。这个成就就容易出分身,大菩萨之所以一念间能出分身无数,且每个分身各自能独立行动,就是靠这种能力。很难吗?其实不难,你每晚的梦中就演习分身无数次了,因为梦中每一个人物乃至事物都是你的意识所分化而来。关于这十八界合一的修习先从两根界合一开始修习,如眼根与耳根两系共六界先合一,再眼根与鼻根两系共六界再合一,再眼舌、眼身、眼意等系合一。依此类推,再修其两根的合一。两系合一修完后再进一步三系合一、四系合一、五系合一、六系合一。其实也不难,你只要第一个两系合一完成了,就突破了,其他根系的合成就简单了,因为就是类似的。这里也有一个小诀窍可以用,就是尽量站在两根识空的角度来融合,因为六识本归一,六识本来就是一识。
大空的时空修习。依前面模式,所有界完全合一后依然要把过去所有时间里的十八界、现在的十八界、未来的十八界的所有大空融入一个大空明中,而空明(你)未曾有动。
八、空空修习
此步即觉根修习。
这就是整个相似般若波罗蜜多法修习体系。其实我的功法写到这儿就写完了,我已经告诉你要修什么、怎样修及这一篇具体修习的方法。这个方法只要真的能心无旁骛的在日常生活中长久坚持,就不单可修通禅定诸境界(因为修空的同时就在修禅定),并可修得甚深般若波罗蜜境界,直入大菩萨地而必得诸佛授记。但是,由于现代多数人的根器迟钝且业障深重,大约没有几个人能轻松把握,所以我又不得不写专门修习禅定的性功部分,而为了能入禅定的门,我又不得不写修习命功的部分。大道至简,而不得不繁。
2015/05/18 20:48